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10)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8641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10)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10)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10)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10)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10)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10)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10)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姓名 班级学号 完成日期 家长签字 暑假作业 10一、夯实双基 18 题1下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庶几( 疾首蹙安页 () 羽旄(沼( 灵囿( 麀(C於( 朝儛( 琅邪(省( 睊睊( 作慝(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好乐甚(很,非常) 疾( 疾病)首蹙頞 顾(环视) 鸿雁B庶民攻(攻打)之 与民偕( 一块儿)乐 春省(视察) 耕C述职(职责) 夏谚( 谚语) 吾王不豫( 犹豫)D为诸侯度(法度,标准) 忘反( 同“返”) 乐酒无厌(同“餍” ,满足)3下列各组画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

2、夫游之乐也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C不若与人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可得闻与 闻寡人之耳者4下列各项中,无词类活用的是( )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乐其有麋鹿鱼鳖 D见牛未见羊也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直好世俗之乐耳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侯生摄敝衣冠, 直上载公子上坐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王之不王 ,是折枝之类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 见牛未见 羊也 变乎色”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

3、该问自己好乐的事。 B、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齐王好乐的事告诉孟子。 C、齐王显出愉悦之色,认为孟子提到好乐的事,令人高兴。 D、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该好乐。 最新海量高中、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对其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 是( ) A、孟子抓住齐王心理,顺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 B、孟子在论证中善于用比喻,用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C、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敬仰他。 D、孟子在论证中,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取乐两种不同态度对比,很有说服力。 来源:学。科。网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

4、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9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他日,见于王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不若与众 今王田猎于此 何以能鼓

5、乐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 / B/C/ D/10下列句中画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B操虽托名汉相, 其实汉贼也C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D论天下事势,致 殷勤之意11下列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德何如,则可以王 (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A两个“则”字不同,两个“今”字也不同。 B两个“ 则”字相同,两个“今” 字也相同。 C两个“则” 字相同,两个 “今”字不同。 D两个“则” 字不同,两个“今” 字相同。 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以欣赏音乐和田猎为例,

6、先说不与民同乐会遭百姓厌弃,再谈与民同乐就会得百姓爱戴,形象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民本” 思想B孟子善于使用对比手法,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发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说理效果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C孟子以对话的形式切入论题,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与感染力D 孟子“ 与民同乐”的思想完全符合当今构造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我们要彻底继承下来三、课外延伸 来源:学科网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盍往归焉!

7、”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 ,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 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 日杀不辜,肝人之

8、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 伯夷列传) 注 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傥:假如。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与:

9、帮助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于嗟徂兮,命之衰 矣 徂:通 “殂”,死 D糟糠不厌,而卒早夭 厌:厌恶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饿死 于首阳山 臣诚恐见欺 于王而负赵B.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亦各从其志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明伯夷、叔齐“义” 的一组是( )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盍往归焉”来源: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

10、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叔齐耻之 (伯夷、叔齐)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A B C D 来源:学科网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躲避,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 “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作者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课外阅读: 心正则笔正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

11、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 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 “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

12、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 “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 ”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正直不阿。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

13、写字,穆宗皇帝边看边连连赞叹,惊诧地问:“ 你的字怎 么写得这么好?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的窍诀在于心,心不清净、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智慧小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一个人的字能反映出内在的智慧。假如字写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这个人可能心很乱;假如字写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别能力强。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来源:案一、夯实双基1 【答案】 C(A 几:.囿: 省: 【答案】 D(A 疾:痛,B 攻:制造,D 豫:出游,特指帝王秋日出巡)3 【答案】 D(A 极:名词,相当于“极点,这里指坏的极点 ”/程度副度,相当于“ 尽 情享受”。B 疾:病痛/厌恶。 C 与:介词,相当于“跟”/动词,可译为“ 结交”。D 闻:使听到)4 【答案】 D(A 前“王”为名词 “大王”,后“ 王”作动词“称王 ”。B 项前“ 老”为形容词作动词,“尊重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