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

上传人:雪****7 文档编号:168637625 上传时间:2021-02-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理解和掌握有关于0的运算。3.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4.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5.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能正确的使用小括号。【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学指导】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使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在教学中把学习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

3、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构建知识时的障碍。教师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注重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说清道理再计算。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就不会再成为难关

4、了。【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5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1课时第3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1课时第4课时括号1课时第5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知识结构】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课 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时安排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

5、的逆运算。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生: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列式为:814+1

6、1421956(km)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生: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板书)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板书)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2)列式为:

7、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

8、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课堂作业】教材第3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板书设计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作业设计巩固性作业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预习

9、作业教学反思教学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程度。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是在学生对加法、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从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支撑,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发挥知识沟通的效益。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本节课充分利用比较的思想方法,以旧引新,知识迁移,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课 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安排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

10、运算。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情景导入】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5+5+5 12+12+12+12+12 (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

11、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5页例2(1)。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用加法:3+3+3+312用乘法:3412。2.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用连加形式写; 写成乘法。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3.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

12、: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3 4 12因数 因数 积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教材第6页“做一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3、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巩固性作业1.教材第7页练习二3、4、5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预习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从教材入手,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从对比中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课 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安排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

14、么不能作除数。教学难点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资源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设 计【情景导入】1.口算:150+90 43-00135 0+50 52-25 012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28+57032112-472【新课讲授】知识点1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123+0= 456+0=567-0= 336-336=234+0= 1250= 027= 760=(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2)全班交流。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7+07,7-0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7-7=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70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070小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