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诊断考题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1685463 上传时间:2017-07-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诊断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诊断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诊断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诊断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三语文诊断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诊断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诊断考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 2012 级语文一诊测试题(共 8 页) 第 1 页姓名 新津县初 2012级综合测试题语 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 A 卷和 B 卷,A 卷满分 100 分,B 卷满分 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机读卡加答题卷)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机读卡加答题卷)一并收回。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机读卡加答题卷)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5.保持答题卡面

2、(机读卡加答题卷)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 卷(共 100 分)第卷(选择题 共 18分)一、基础知识(9 分,每小题 3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lin)了,身体微微颤(chn)动,没有声响。B.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z)押韵的吆喝。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kn)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C.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yn)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li li)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D.当它戛(ji)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mio)

3、远的鸡啼。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橙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B.在沧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C.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D.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鹰“何大学问”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B.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成绩的。C.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和人文景观和

4、谐统一的发展理念。D.绿树翠竹丛中,一幢幢装饰华丽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显示出主人的富有和气派。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题。 (9 分,每小题 3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初 2012 级语文一诊测试题(共 8 页) 第 2 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5、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两章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里之郭 郭:外城。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震慑。C.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D.国恒亡 亡:通“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环而攻之而不胜

6、B. 夫环而攻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 择其善者而从之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曹操比于袁绍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章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第卷( 其他类型题 共 82分)

7、三、翻译、默写(10 分)7.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 分)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2 分)译文: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 分)译文: 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 分)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 (2 分)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初 2012 级语文一诊测试题(共 8 页) 第 3 页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闻说双溪春尚好, 。 (李清照武陵春 )在赵翼的论诗和刘禹锡的秋词中任选一首默写。 (4 分)答: 四、现代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 912题。

8、(12 分) 警惕“穷家的富娃娃”现象甘肃省天祝县东坪乡 51 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 6 个献血证,四年来共给儿子 63500 元。儿子虽知父母买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一个月生活费竟要 1000 元,别说父母在农村,就是城市里的工薪阶层也供不起这么出手阔绰的“少爷” 。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达不到每月1000 元生活费, “陈大少爷” 四年竟花 6 万多元。也许,这就是农村老乡常说的“穷家的富娃娃” 。从常理讲,贫困家庭孩子应该体贴父母辛苦,少花钱才对,可近年来“富娃娃”现象并不鲜见。一位大款朋友当过知青,为了当年插队朋友的友谊,专门办了一个为下岗知青子女就业的饭店

9、。他以为这些人与父辈一样也能吃苦受累,况且父母下岗。谁知这些人个个好吃懒做、脏活累活根本不干,半年间 20 多人全走了。 “富娃娃”现象特点就是不顾“家情” ,拼命追求高消费,比富裕家庭孩子都敢花钱,比豪门公主还娇气。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家有各家的家情。所以才要“吃饭穿衣论家当” ,您没生在英国王室,非要和威廉王子比生活质量,岂不坑死你父母了吗?对“富娃娃”现象,恐怕卖血的父亲陈邦顺们要负主要责任。自酿苦酒自己饮,难道儿子要多少钱你就给多少钱?即使你卖血累死也供不起啊,你少给钱控制一下不就行了,指出过高的生活费承担不了,教育他艰苦朴素。事实上陈邦顺和许多家长一样,溺爱孩子劲头比富裕人家一点不差

10、,总想多卖血多给“少爷”钱,自己吃苦没关系,只要“少爷”高兴。这可能和我们传统观念“望子成龙”而爱子过甚有关系,期望值越高越不放心。一些家长总想捧着哄着扶着,于是惯出一大批“少爷” 、 “小姐” ,比发达国家的孩子还娇气傲气,尽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相反,国外许多资本家却很少惯着孩子,一到 18 岁就让孩子独立生活,连生活费都不给,很多富翁孩子打工挣学费。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下呢?孩子也有责任,简单说是攀比心理、虚荣心作怪,严重说是心理疾患。太富贵了,摆阔臭显一掷初 2012 级语文一诊测试题(共 8 页) 第 4 页千金是心理疾患,过度贫穷也会产生心理疾患。怕别人说穷,怕别人嘲笑,千方百计打肿脸

11、充胖子,虚荣心强到敏感的地步,对富裕同学仇视的地步,不顾父母死活只知要钱的地步。恐怕“陈大少爷”就属此类。其实生在富裕家是运气好,生在穷人家也不丢人,贫穷与富有并非你的选择,保持平和心态最重要。和富裕孩子比,越比越失衡,既不现实也不该如此想;多想想父母难处,越想越觉得父母可爱,就会珍惜亲情懂孝顺之理。多年来,社会舆论大力呼唤救助贫困学生,很少强调教育穷孩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力所能及地减少社会、家庭的负担,事实证明,穷孩子不见得“早当家” ,贫穷也不会自然形成艰苦奋斗的习惯。今后舆论对穷孩子同样要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要让他们知道,穷人的娃娃就要过穷日子,如果你非要当“富娃娃” ,那就是和父母过

12、不去了,更是和自己过不去了,何必呢?9.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答: 10.第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意在论证什么道理?(4 分)答: 11.纵观全文,作者认为“穷家的富娃娃”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 分)答: 12.读了本文,相信你会有很多感触,请你给陈邦顺的儿子写几句话,规劝他不要做“穷家的富娃娃” 。(不少于 30 字) (3 分)答: 五、作文(60 分)13.(60 分)请以“带着 ,一路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自己所写内容(如理想、自信、尊严、感动、感恩、挫折、伤痛、遗憾、微笑、眼泪、鲜花等) ,补足题目,然后将完整的题目抄写在正文前;自

13、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 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B 卷(共 50 分)一、诗歌鉴赏(4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题。 (4 分)山中答问李 白问余何意栖 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 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栖:居住。碧山:在湖北省安陆县内,山下桃花岩是李白读书处。闲:安然,泰然。窅初 2012 级语文一诊测试题(共 8 页) 第 5 页(yo)然:深远的样子。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1.“笑而不答心自闲”一句中的“笑”字值得玩味,你认为它表现了什么?(2 分)答: 2.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5题。 (12 分)李 膺 字 符 礼 , 颍 川 襄 城 人 也 。 膺 性 简 亢 , 无 所 交 接 。 初 举 孝 廉 , 迁 青 州 刺 史 。 守 令 畏 威 明 , 多 望 风 弃 官 。 寻 转 蜀 郡 太 守 , 以 母 老 乞 不 之 官 。 转 护 乌 桓校 尉 。 鲜 卑 数 犯 塞 , 膺 常 蒙 矢 石 , 每 破 走 之 , 虏 甚 惮 慑 。 以 公 事 免 官 , 还 居 纶 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