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及备考策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49676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及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及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及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及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及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及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及备考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12011 年高考历史热点问题及备考策略谈到历史热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时政热点和周年热点。但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宽,高考历史热点问题至少应当涵盖以下五个大的方面:1知识热点所谓“知识热点”,主要是指高考命题中频繁涉及的重点内容,即学科主干知识。在一轮复习中已经重点复习过历史主干知识,二轮复习还需要强调这一点吗?实际上,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应当在整个高三一以贯之地给予足够的重视。同类知识将其规律化,复杂问题将其条理化,重点难点知识与容易混淆的概念一经发现,绝不轻易放过。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高三复习时间总是那么紧,有时候隐约感到某个问题有深究的价值与必要,可为了赶进度,竟将它轻轻放过。

2、有些问题我们经常碰到,但始终在浅层次的模模糊糊中徘徊,始终无法给学生一个系统、全面、清晰的注解。如贡赐贸易、羁縻制度、混合经济等等。二轮复习中,我们要将发现的可能有价值的问题彻底清理。以混合经济为例,我专门编写了一个资料,力求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详细内容附录于后。而学生在二轮复习中对主干知识的落实,恐怕还是得靠背书。在高考改革极力彰显“能力立意”的今天,我们历史老师已经不大好意思或不大敢直接提“背书”这种老土的方法了,提“背书”感觉自己忒没水平。可是历史本身就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啊。理解的东西你理解了就不会错,识记的东西你没记住就会在同一个问题上一错再错。学生脑子里不记准一些基础知

3、识,连审题都审不准。教材熟的学生到眼就可以排除的选项,教材不熟的学生就硬是搞不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去年我带过一个女学生,她的文综成绩比较厉害,我让她在班上谈谈她的学习方法。她的方法就是,每晚下自习回家后,22 点到23 点背政史地,背一个小时的书(她是走读生),然后睡觉。数学、英语作业在白天或晚自习解决,回家不做题目,只背书。后来她考取了武大。现在很多学校,文科班搞得像理科班一样,整天鸦雀无声的,真是太可怕了。很多学生到 4 月、5 月完全被题海淹没,拼命做题却忽略了背书,结果是越考越差。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否则文章会太长。2能力热点近年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

4、查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能力热点”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这样说,在材料型试题已成基本题型、“能力立意”已基本取代“知识立意”的情况下,我们努力的惟一方向只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解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概括提炼语言组织能力、多维视角思维分析能力。只要学生上述三种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和提升,即便有些“知识”我们没有复习到,学生在高考中依然会立于不败之地!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上述能力?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加强史料教学,即必须将材料引入课堂!必须将大量材料引入课堂教学之中!http:/ 2不过,加强史料教学,做起来比较麻烦,它需要革新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

5、以教师讲授为主,几乎无法将材料引入课堂,即便引入,也只能是简短材料。文字量稍大的材料,即便辅之以多媒体技术,也无法在同一版面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极为有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做的顶多只是多提问、多诱导、多互动,至于培养学生上述三种能力,基本上是仰仗于考试。现在市面上的各种二轮复习教辅书籍,编写模式千篇一律,都是将知识点分专题整理一下,然后总结归纳一下,史实和观点赤裸裸地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无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它缺失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生成的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近两年我校历史组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那就是选取小专题,编制学案,

6、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案的编制问题。而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编制学案,首先要构建专题学案体系,其次是筹备收集大量素材,然后是选择整合材料,最后是自主设计问题。其工作量非常浩大,是对教师知识功底的全面挑战与考验。它需要教师勤于收集整合信息,选材要有独到眼光,要有原创命题能力。没有多个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齐心协力合作,是编制不出一套优质高效的学案的。而在很多学校,高三历史备课组人数较少,最初实验阶段在编制学案环节就会严重卡壳。据我所知,全国各地很多学校(包括一些初中)都在尝试推行这种学案导学

7、教学模式,但其编制出的学案或者是教案的翻版,或者是简化为“预习提纲”,并未能将大量材料以具体问题的形式融入学案,学案仅仅成为复习课本基础知识的辅助,效果一般,最终不得不又退回到老路。如果编制专题学案存在困难,那么提升学生能力就只能仰仗于考试和试卷评讲了。选择题中最难的恐怕是那种最佳选择题了,一般是学生能轻易排除两个选项,剩下的两个选项都符合史实,也都与材料相关,这时就难以取舍了,就极容易出错。有六个字对解决此类选择题或许有帮助,那就是“比深度,比广度”。“比深度”是看本质,即看谁决定谁;“比广度”是看范围,即看谁包含谁。主观题的评讲我也概括出几个字,即“逐句提炼,多角度分析”。所谓“逐句提炼”

8、,是指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每看到材料中一个句号就停下来,看这句材料中有没有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若有,短的摘录,长的概括提炼一下。所谓“多角度分析”,是指分析原因或作用时,要先定思路,即先要明确要从哪几个角度答,再组织答案,而不是想到哪答到哪。3史学热点所谓“史学热点”,主要是指近年高考试题中经常渗透的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以及唯物史观等史学观点。文明史观: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是蒙昧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各时期的文明均是在物质、政治和精神三大领域的酝酿和体现,且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

9、渗透和转化。http:/ 3现代化史观: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 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城市化、世俗化等。整体史观(全球史观):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 过程,该史观有助于弥补国别史的缺陷,侧重关注世界的横向联系。社会史观:也称新文化史观,坚持眼光朝下的研究方法,重视民间史料研究;其对象主要是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饮食、服装、家庭、婚姻、交通、社会保障、心态、语言、习俗等内容。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研究

10、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文明的兴衰证明,文明靠环境来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透过文明的生态史观看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孕育着深刻的危机: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耗损、酸雨现象、森林资源大量毁灭、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垃圾成灾和环境污染等。这迫使人类必须创造新的文化来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环境,这种新文化就是生态文化。革命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

11、,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 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针对“史学热点”,我们需要以多元史观来引领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史观,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历史、评价历史,去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如运用多元史观对洋务运动进行分析,见下表:史学观点 对洋务运动的历史分析革命史范式角度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现代化范式角度迈出了中国近代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整体史范式角度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文明史范式角度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12、文明,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并促使中华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现代工业文明。http:/ 4社会史范式角度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唯物史范式角度没有变革陈旧的封建关系,以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走上富强之路。4长效热点历史试题关注现实,常把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有机渗透。如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科教兴国、改革开放、民生问题(三农、医改、保险、就业)、区域文明、金融危机、国家统一、大国关系、全球化、和谐社会等,都属于长效热点。就当前来讲,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有:教育公平、就业和社会保

13、障、党的廉政建设、农民工问题;人类共同关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有:如何实施持续发展战略、能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平与发展主题、霸权主义、极右势力的猖狂和恐怖主义问题等等。此类热点问题复习时要注意通过学科知识来展示热点和处理热点,即充分联系学科知识,不能脱离历史知识本身而盲目追“热”。5周年热点主要指重大事件的周年次周年纪念,即“周年热点”。建议将尾数为 0、1、2 年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逐一清理一遍,最好是编写出资料或提纲或学案。以 2011 年周年热点历史事件为例,主要有太平天国爆发 160 周年、总理衙门建立 150 周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50 周年、美国内战 150 周年、德国统一

14、140 周年、辛亥革命 100 周年、中共成立 90 周年、九一八事变 80 周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70 周年、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恢复 40 周年、苏联解体 20 周年等。以上关于二轮热点问题的复习思路或许偏颇,甚至错谬,不过说的都是自己比较真实的想法,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参考书目:2011 文科综合考试大纲、2011 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石世刚历史热点与高考复习。附:混合经济1概念: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统称“混合经济”。这是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有制状况的基本特征。2西方混合经济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混合经济,

15、特指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出现国家垄断后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 30 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其中,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的重要方式。发达国家把一些投资大、风险大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http:/ 5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新兴产业。通过国有化,发达国家改变了单一所有制形式,在私有制以外,出现了国有制,此即“混合经济”。3中国混合经济中国实行的混合经济,特指 1985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来,我国逐渐形成和正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混合所有制经

16、济”的概念,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混合所有制将会成为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主体。4中西混合经济比较目的 都是为了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调控机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途径 都是从单一经济走向混合经济,但西方发达国家是从单一市场经济走向混合经济,即从古典市场经济(经济运行完全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而中国则是从单一的计划经济走向混合经济,即从完全排斥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运行机制 都实行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运行机制,市场调节发挥基础性作用;都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强调政府干预和强调市场调节间适时进行调整(如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重政府干预,1973 年石油危机后至 80 年代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