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1月7日凌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29457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11年11月7日凌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911年11月7日凌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911年11月7日凌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911年11月7日凌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911年11月7日凌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11年11月7日凌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11年11月7日凌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禄贞被杀之谜探析1911年11月7日凌晨,燕晋联军大都督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被人杀害,由于此案一直未见分晓,所以成了名副其实的双重“无头案” 。一、吴禄贞殉难之谜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不少省份先后独立。近畿直隶于10月底11月初,也接连出现了滦州兵谏和燕晋联军,清廷频频告急,坐镇孝感督师的袁世凯也大有芒刺在背之感。但是,11月7日凌晨,燕晋联军大都督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被人杀害,随之直隶形势急转直下。吴禄贞被杀一案在全国引起了极大震惊,这不仅在于新任山西巡抚吴禄贞身首分离,人头不翼而飞,更主要的是他谋划的起义行动被认为对辛亥革命结局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清臣御史赵熙马

2、上就上奏:“京师人心惶惶,谓旗汉之争,祸将不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第六册,第374页)。请求调查,而直隶总督陈夔龙奉旨查办中却“莫得其实在情形”(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第62页)。由于此案一直未见分晓,所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双重“无头案”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吴禄贞被杀之谜。吴禄贞被杀之谜,确实扑朔迷离,不仅当时的新闻报导和人们传言五花八门,而且许多当事人的追记与回忆也众说纷纭,判若云泥。近百年来人们进行的探索并没有完全解开此谜,至今仍莫衷一是.到目前为止,此案共存有五种说法:持满兵杀吴说者认为,清廷派去监视吴禄贞的第一镇,发现吴禄贞联合山西民军翌日进攻北京的计划后,顿反杀吴

3、,后退至正定驻守(民主报1911年11月19日)。持清廷主使谋杀说者认为,由于吴的起义计划泄露,清廷知吴要反,故使人前往将其杀之(辛亥革命第六册,第362页;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247页)。持袁世凯主使谋杀说者认为,吴禄贞驻兵石家庄,其一系列活动构成了对袁世凯的致命威胁,于是袁指使心腹前往杀之(李新中华民国史 ,第一卷下,第396页;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下册,第16016l 页;李宗一袁世凯传 ,第177页)。持袁世凯与清政府共同谋划暗杀说者认为,吴禄贞在石家庄车站拦截军火,组织联军谋划进攻北京,既危及清廷,又危及袁世凯,袁世凯与清廷两方面共同策划并派人到石家庄将吴杀死(辛亥革命史丛刊

4、,第五辑,第74页)。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既非袁之所为,亦非清政府所为,仅系个人间恩怨关系,被人报私恨所杀(载涛:吴禄贞被杀真相 ;引自河北学刊1985年第3期)。在以上五种说法中, “满兵杀吴说”和“报私仇所杀说” ,除了在当时新闻报导及载涛回忆录等提到外,史学界一般无人赞同。其它三种说法相比较而言,史学界多数倾向于袁世凯主使说。笔者认为,袁世凯主使暗杀说存在不符合事实和语焉不详之处。由于吴禄贞被杀对形势发展产生的影响,涉及到对吴禄贞掌握的实力等一系列历史史实如何估价问题,因此,很有揭开此谜底的必要。二、谜面质疑与谜底破释想揭开谜底,就要先剖析谜面。下面对吴禄贞殉难之谜的谜面提出几点质疑。袁世

5、凯主使说、清政府主使说及两者勾结共同主使策划说,都强调吴禄贞被谋杀是袁世凯或清政府通过收买和指使原六镇协统周符麟,由他指挥马蕙田等人于11月7日凌晨动手谋杀了吴禄贞。李西屏在回忆录里说袁世凯“阴使李纯、周符麟收买其骑兵团长马蕙田率贼众数十人于十一月七日(九月十七日)夜半,冲入正太车站,”(辛亥革命首义回忆录 ,第四辑,第5556页)。内容类似的回忆录还有很多,学术界的不少著述也都认为是周符麟被指使前往石家庄策动指挥杀了吴。例如,李新主编的中华民国史 、章开沅、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等。罗正伟、孔庚等人的回忆录则说,周符麟是军咨府所派,当时的清军咨府“知禄贞有异,乃以重贿啖其部下第十二协统领周符

6、麟往刺杀之。 ”(辛亥革命 ,第六册,第362页)后来,军咨府大臣载涛所说的“被人报私仇所杀” ,也是指周符麟对吴禄贞进行的报复。随着几种“主使”说的不同,周符麟行踪便也不一致,有的说周从河南彰德去石家庄;有的说从汉口前线去石家庄;还有的说是从北京去石家庄的。凡此种种,都表明了吴禄贞殉难之谜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周符麟其人。周符麟是旧式军人,原任十二协协统,吴禄贞出任六镇统制后,将其撤换。也正是由吴禄贞死后周符麟官复原职重任第十二协协统的客观事实,使袁世凯指使周符麟前往石家庄谋杀吴的情节显得更加丝丝入扣,史学界的不少同志就是把周复职事实看作谋杀的佐证,而对袁世凯派周符麟谋杀吴说坚信不移。但是解开吴禄

7、贞殉难之谜的研究工作,恰恰就在周符麟身上出现了突破口。周符麟复职是事实,他对吴禄贞有切齿之恨也的确不假,仅此并不能完全肯定他参加了谋杀吴禄贞。因为,11月7日前后两天,周符麟并没有在现场。也就是说,周本人此时没有去石家庄。当时担任陆军部秘书科科长职务并在武昌起义后随清军南下作战的恽宝惠说,据他所知闻,吴禄贞被杀时周符麟和李纯都还在汉口第一军司令部,传说周杀吴均不确(恽宝惠:袁世凯再起与吴禄贞被刺 , 八十三天皇帝梦 ,第223页)。再查陆军部档案,即周符麟本人发至军咨府和陆军部的电报,可知他当时确实没有在石家庄。周本人到达石家庄是事变发生60小时之后的事。 1911年11月9日周符麟发的电报说

8、:“麟于本日下午到石家庄” (周符麟电 、 中华民国档案史料汇编 ,第一辑,第198页)。这份陆军部所存电报直接说明了有关时间问题。再就是事变发生后,燕晋联军副都督阎锡山了解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从撤回山西的部分吴禄贞部下的叙述中,得到的深刻印象也“与一般所传刺吴将军者为周旅长符麟微有出入”(近代史资料 ,总55期,第136页)。从11月7日石家庄事变后的种种现象分析,周符麟也确实不在现场。假设,周符麟果真是袁世凯派往石家庄刺杀吴的话,那么,一旦刺杀成功,他会马上出来掌握形势,控制住石家庄这个南北交通要道,不可能撒手让十二协退往栾城,也决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山西民军两天内三度出入石家庄,把吴禄贞截留的

9、清军军火轻松地运往山西。9日周符麟到达石家庄之后,石家庄的“混乱局势”才得到初步稳定,正如周符麟的电报所说“麟到石后,将士壮气,均以准备杀敌为乐”(周符麟电 , 中华民国史档案史料汇编 ,第一辑,198页)。以上情况说明,吴禄贞被刺不能断定是袁世凯精心策划的,而且种种迹象还表明这是他当时未料到的事变。周符麟没有到达石家庄如果是事实的话,那么,清廷派周杀吴说和清政府与袁世凯共同策划杀吴说,也就同样不能成立。清廷主使说的另一条根据是孔庚的回忆材料, “军咨府会议决议,表面上放他(指吴禄贞)山西巡抚,好使阎锡山和他火并,一方面派人暗杀他”(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第249页)。这段回忆录的真实可靠性值

10、得怀疑,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清廷刚于4日任命吴为山西巡抚,就同时派人刺杀,似乎不合情理;第二,吴禄贞组织燕晋联军策划起义都是秘密进行的,在未与阎锡山达成合作决议之前,清廷又怎么会预料到吴禄贞一定会与晋省联合、一定就能够与阎锡山达成协议?如果刺杀了吴禄贞又怎么能使他与阎锡山进行火并呢?第三,军咨府无权任命吴禄贞为巡抚。所以说,孔庚所提到的这个“决议”是自相矛盾的。至于有吴禄贞升任巡抚时进京陛见的记载,则更不足为信。清廷任命吴为山西巡抚的上谕清楚地申明“命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置山西巡抚,迅速赴任,毋庸来京陛见” (宣统政纪 ,卷四十,第44页)。更何况4日又有吴禄贞率何遂等人赴山西娘子关与阎锡山谈判

11、的确凿事实,故从时间上分析也是不存在的。持袁主使杀吴说与清廷主使杀吴说的另一个理由,是凶手杀吴禄贞后,割其首级向主子去报功。暂且不论有言“南下报功” ,有言“北上领赏”两说,而实际上,参加杀害吴禄贞的凶手当时根本没有离开石家庄。7日白天,十二协二等参谋何遂与晋军重返车站后,在站长室里仍亲眼见到马蕙田、夏文荣、吴云章、苗得林等,并进行了问话。他们还目睹到一位士兵押上一个凶手,交出一把带血的刺刀。根据其它的有关回忆录的线索分析,吴禄贞的首级当时就埋在石家庄车站北边一里许的地方。凶手们离开石家庄是在袁世凯返京出任内阁总理之时,袁世凯的亲信王锡彤在辛亥记事里记述道:“袁宫保回京任内阁总理,过石家庄,抚

12、谕吴禄贞之乱军,其尤黠者携之来京,任守卫”(近代史资料 ,总25期,第 618页)。实际上这是把凶手暂时包庇起来。关于对凶手奖赏问题,并不能证明凶手在事变前得到了袁世凯的主使。赏金数字就连袁世凯主使说也有二万、三万、五万几种不同说法。在所有记载奖赏问题的史料中,曾毓隽的忆语随笔可谓谈的最直接、最详细,曾毓隽当时在段祺瑞手下任职,段率兵驻石家庄后,才有人挖出吴的首级向官复原职的周符麟请赏,于是周又向段祺瑞汇报,段说“此案中央作如何处理,尚不可知,汝与之五千元,告其速去” ,说此话时,曾毓隽“适在侧”(文史资料选辑 ,第41辑,第202l 页)。由此可见,赏金不是预付的。持袁世凯主使说的同志,还把

13、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在1924年说过的“马蕙田是英雄,够朋友,他的行动省了不少的事”(辛亥革命回忆录 ,第一集,第48l 页)当成其观点“有力”证据。笔者以为不然。在当时看来,由马蕙田等六镇反动军官自发的杀了吴,为袁世凯返回北京扫清了道路,可以算得上“省了不少的事” ,是因为省去袁世凯等亲自筹划,也就省去担心人们找到袁世凯的把柄,所以,凶手们才“有钱用,无官做” ,没有落得参与宋教仁案的爪牙那样被灭口的下场。如果真是袁世凯主使,恐怕马蕙田等人早已成为他的刀下鬼。由上质疑使我们感到,吴禄贞被杀案与其说是袁世凯或清廷主使,倒不如认为是袁世凯属下的六镇反动军官们自发进行的一次反对以吴禄贞起义为目的的兵

14、变。这可能更符合事实、更符合情理。众所周知,袁世凯领导的是一个迅速膨胀起来的新生政治集团,袁世凯苦心培植的亲信遍布北洋军。但是,喽罗们的一举一动并非完全需要袁世凯的亲自策划指使,可以说袁世凯恨吴禄贞不死,与他的六镇旧属为袁北上出任内阁总理而铲除吴禄贞这个障碍的动机和出发点是完全一致的,是由他们政治集团共同利益所在而决定的。但是,动机与行动、指使与自发又不完全是一码事,应该有所区别。吴禄贞在石家庄车站殉难之谜,如果视为被人指使的单纯暗杀,似乎将问题看得简单了一些。在六镇中,专意反对和破坏起义的势力岂只是几个凶手。6日晚,吴禄贞在六镇中级以上军官会议上,宣布翌日起义时,马上就有“官长反对独立之说”

15、(谢良翰:吴禄贞被倒真相 , 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第20l 页)。笔者认为,吴禄贞殉难不是个别人进行的单纯暗杀,而是由六镇反动军官们共同发动的旨在反对吴禄贞举兵计划的突发事变,其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吴禄贞抵石家庄到11月6日晚宣布起义前,他打出的公开旗帜是奉命镇压和招抚晋省革命党,而与阎锡山达成联合、密谋起义全都是非公开进行的。6日晋军先头部队在被吴禄贞招抚归顺的掩护下,才得以抵达石家庄。如果说这是事变前吴禄贞尚没有与六镇旧派势力发生直接冲突的原因,那么,6日晚中级军官会议上吴禄贞起义计划的宣布,就点燃了与六镇袁记势力矛盾的炸药包。6日深夜、7日凌晨的事变,就是吴禄贞公开宣布起义的结

16、果。第二,6日夜、7日凌晨的事变不只是个别凶手参加,而是六镇反动官兵们的一次集体行动。重要当事人何遂当晚住在车站,他被枪声惊醒后,在奔往站长室的途中, “忽见一队人从吴禄贞的住室奔出” ,当他又奔往有一连守军驻扎的仓库求救时,其守军也已哗变,并扬言要“杀了他” ,何遂只好逃走,去找到达石家庄不久的山西民军求救(辛亥革命回忆录 ,第一集,第478页)。第三,从参加事变的人员职位看,有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及参谋等不同级别的军官和士兵。为首的是协统吴鸿昌、标统曹进,他们直接参加和指挥了包围车站的行动。当夜宿于车站之外的孔庚,被枪声惊醒后,在从晋阳旅社奔往车站司令部的途中,发现吴鸿昌、曹进都在现场附近,已经包围了车站。吴鸿昌站在通往车站司令部的桥上, “不准行人来往” ,严格控制了各要道,以此配合马蕙田等行刺,里应外合。更能证明吴鸿昌是此次事变参加者和指挥者的根据,是何遂等人与山西民军重返车站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