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鹤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28335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鹤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鹤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鹤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鹤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鹤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鹤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鹤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鹤山一中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理科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主张“克己复礼”C.倡导“为政以德” D.提出“民贵君轻”思想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3、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 C.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

2、D.明朝八股取士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三纲五常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7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学C纲常伦理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

3、致良知8元朝和明朝时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说明了A儒家经典不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 B 五经正义不再为儒学家重用C朱熹的学术地位远高于孔孟 D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10顾炎武认为:“王(阳明 )学末流背离了儒学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

4、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 ”是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11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12明清时期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得以产生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社会相对安定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阶级矛盾的相对缓和1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A探究人的问题 B强调人的价值 C树立人的尊严 D注重人的道德14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

5、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学者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安提丰15、戏剧家莎士比亚借作品中人物之口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这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现代主义思想16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 “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A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17、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 ,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其

6、意义是A.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促进了德意志的统一 C.摧毁了基督教会的势力 D.开创了启蒙运动的时代18、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运动中,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思想藩篱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是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19、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 ”这说明了启蒙思想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2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

7、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 ”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21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他宣称“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它却处处带着镣铐。 ”他的主要代表作是:A 社会契约论 B 百科全书 C 论法的精神 D 哲学通信22.启蒙思想家提出了“自由” 、 “平等” 、 “博爱”的要求,其实质反映了资产阶级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要求 B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C完善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张 D要求掌握国家政权的欲望23马克思把四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被用作发现世界的法宝是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24、中

8、医、京剧和中国画都是国粹。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C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D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25、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陆游26 “辞藻华丽,笔法夸张”的写作特点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哪一种文学体裁A楚辞 B汉赋 C乐府诗 D宋词27、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A北京文化娱乐需求面广 B统治者的重视 C徽剧与昆曲的融合 D艺术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28、某班同学在鉴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明

9、显不正确的是A它反映了北宋城市的繁荣景象 B它突出地表现了北宋的社会风俗C它是北宋时期宫廷画的杰出代表 D它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活跃29、1919 年英国 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 ,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 、 “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A日心说 B量子论 C相对论 D经典力学30. 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A. 牛顿理论的推测 B. 哥白尼日心说的推算C. 爱因斯坦对时间、空间属性的揭示 D. 普朗克量子论的提出31互联网和全球信息网出现的时间分别是( )A20 世纪 40 年代、20 世纪 60 年代B20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 C20

10、世纪 4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D20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 80 年代3219 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量子论3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为显著的成就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化学工业的建立34、有人形象地描述 19 世纪晚期上海出现的一种新科技产品:“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Telephone) 。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谈一堂中。 ”该产品出现的前提条件是A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相对论的提出 C电磁感

11、应现象的出现 D量子论的设立35、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36.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李鸿章37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C 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38、最早在新青年上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3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革命实现了 20

12、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40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A、表达了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D、提出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4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 ,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 各国

13、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 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 正确,不正确 D正确,不正确42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的理论有利于A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B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做到 “三纲五常 ” D “春秋大一统”43王阳明(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 。关于“良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良知的丧失主要在人的私欲 B良知主要是后天养成的C良知就是存在于自己心中的理 D良知主要是天生的44、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A、提出“致良知”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45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他的思想体现了:A资产阶级的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