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务员片断阅读习题精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824015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公务员片断阅读习题精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公务员片断阅读习题精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公务员片断阅读习题精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公务员片断阅读习题精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公务员片断阅读习题精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黑龙江中公教育:http:/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http:/ 2014 公务员片断阅读习题精解(40)1.楷树,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细致。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似为众树的榜样。模树,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也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这两种树分别称之为“楷”和“ 模”,以树喻人,故把人的模范行为称之为“ 楷模”。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楷”和“ 模 ”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B.“ 楷模” 二字都带 “木”字C.“楷模” 原指两种树D.楷树、模树皆有灵气2.左传上有“ 一鼓作气” 的话,是

2、说战斗的。后来所谓“ 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 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 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 ,说“ 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 集义所生”,“ 义”就是“有理” 或“公道”。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 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 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 联系着的。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 “正气”,更是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气的概念演变 B. 解释左传中的“ 一鼓作气”C.气是积极战斗的D.“一鼓作气” 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3. _。曹

3、雪芹还没有来得及张扬就已辞世,其未完成的作品成了大作品;仙逝不久的钱钟书先生生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不爱张扬,却取得了大成就,被公认为学界泰斗。乾隆皇帝最爱张扬,所到之处必御笔题字,“结集出版” 的诗集比“李杜”的还厚,结果怎么样呢?世人自然明晓。 黑龙江中公教育:http:/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http:/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B.张扬出来的大人物不是真正的大人物,大人物、大名声不是张扬出来的C.大作家、大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D.张扬出来的大作家,不是真正的大作家,大作家、大

4、作品不是张扬出来的4.我们并不苛求完美无缺的改革。认同次优思维,即使存在很多缺陷和不完美的地方,但比过去有所进步就值得赞赏-次优思维是一种务实的思维,但这样一种思维正被官场某些贪得无厌之流滥用,成为遮掩其惊人贪欲的遮羞布。某些地区的车改就是这样,他们利用公众对财政用度的不知情,反正过去的集体之恶也无法追究,于是尽可能去丑化过去,把过去的情况说得很糟,从而论证如何并不算太坏,甚至可以算得上可以接受的次优。他们所做的不是论证改革本身的正当,而是在顾头不顾腚地丑化过去中为自己辩护。无论车补如何的过分,但比过去还是有节约啊,“次优思维” 就是这样被滥用。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改

5、革是不可能完美无缺的,所以次优思维是一种务实的思维B.不应该过分认同次优思维,因为它存在很多缺陷和不完美C.反对滥用次优思维以谋私利,要注意事情本身的正当性D.谴责某些地区车改时滥用次优思维满足贪欲的无耻行径5.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说过: “不容许过分强大的东西存在,这乃是上天的意旨。”大自然本身是个调节器,处处有平衡。这一平衡在社会关系中的一个 黑龙江中公教育:http:/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http:/ 表现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文化的进步,人与人之间在知识和智力上越来越趋于相等。尽管草根在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上与精英有明显的差别,处在不平等的社会两极,但在文化和思

6、想上并不逊于所谓精英。不断加速的信息与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使精英与草根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模糊,人们可以发现,即使精英中亦有滥竽充数者,草根中却并不缺少英才。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回归平衡是社会的永恒法则B.草根力量的崛起是社会平衡的体现C.草根与精英之间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D.草根取代精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1.【解析】C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楷模”一词的由来。作者先是介绍了楷树和模树的特质,然后阐述如何由这两种树名演变到现在的“楷模”。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原指”一词体现出了文段为“楷模”溯源的意图。2.【解析】C 。文段先后介绍的是:左传中的“ 一鼓作气”是说战斗的;“

7、 士气”的“气”是指斗志;“浩然正气”中的“ 气” 也是带有战斗性的;“义气”、“正义感”、“ 正气”与“浩然正气”一脉相承。这些内容的相同点是都具有战斗性,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气是积极战斗的”,故正确答案为 C。3.【解析】C 。横线后的句子,举曹雪芹、钱钟书的例子和乾隆做对比,说明不爱张扬的却是真正的大作家,爱张扬的却不是真正的大作家。A、B 两项说“ 大人物、大名声”,本题说的是“大作家”而非“ 大人物” ,更没说“大名声”,可排除。前一部分虽然谈的是“大作家、大作品”,但是最后的落脚点落在 “大作家”上,D 项错误,排除,故选 C。 黑龙江中公教育:http:/ 黑龙江中公教育官方微博:http:/ 4.【解析】D 。文段是在借次优思维的滥用来讽刺某些地区车改的荒唐,作者的态度是反对和谴责的。A、B、C 三项只是单纯论述次优思维,而没有涉及车改,不如 D 项合适。5.【解析】B。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 “草根”与“ 精英” 两大阵营日渐走向平衡,两者的差别趋于模糊化,而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平衡法则。A 项未提到“草根”这一关键词,可首先排除。C 项本身表述错误,两者只是在知识和智力上趋于平等,在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上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也排除。D 项属主观臆断,无法从文段中推出,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