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23084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62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一、解答题(共 10 小题,共 100 分)1 (10 分)某工厂第三年产量比第一年增长 21%,问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几?又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百分之几?(精确到 1%)2 (10 分)求(12i) 5 的实部3 (10 分)解方程 lg(x5)+lg(x+3)2lg2=lg(2x9) 4 (10 分)求 的值5 (10 分)如图所示,O 是ABC 的内心,BOC=100,则BAC=_度6 (10 分)解方程组并讨论 a 取哪些实数时,方程组(1)有不同的两实数解;(2)有相同的两实数解;(3)没有实数解7 (10 分)已知 D 为ABC 内的一

2、点,AB=AC=1,BAC=63,BAD=33, ABD=27,求DC(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sin27=0.4540 ) 8 (10 分)已知 ABCD,ABCD都是正方形(如图) ,而 A、B 、C 、D分别把AB、BC、CD、DA 分为 m:n,设 AB=1(1)求 ABCD的面积;(2)求证 ABCD的面积不小于 9 (10 分)由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顶点 A 作这正方体的对角线 A1C 的垂线,垂足为 E,证明A1E:EC=1:210 (10 分)求证两两相交而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1962 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 10 小

3、题,共 100 分)1 (10 分)某工厂第三年产量比第一年增长 21%,问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几?又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百分之几?(精确到 1%)考点: 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专题: 应用题分析: 先设平均每年增长 x%,则得(1+x% ) 2=1+21%,求得 x 的值,再计算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百分之几即得结果解答: 解:设平均每年增长 x%,则得(1+x%) 2=1+21%,x=10又 ,故该工厂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 10%,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 83%点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属于基础题解决实际问题通常有四个步骤:(1)阅读理解,认真审题

4、;(2)引进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3)利用数学的方法,得到数学结果;(4)转译成具体问题作出解答,其中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2 (10 分)求(12i) 5 的实部考点: 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分析: 因为所给的代数式次数比较高,所以题目不会让我们直接展开运算,要用二项式定理来整理,又有 i 的特点知它的偶次方为实数,得到结果解答: 解:( 12i) 5 的实部是由包含 i 的零次方及包含 i 的偶次方的各项所组成,由二项式定理知所求之实部为 C50+C52(2i) 2+C54( 2i) 4=41点评: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在高考时有时会出现,若出现则是

5、要我们一定要得分的题目3 (10 分)解方程 lg(x5)+lg(x+3)2lg2=lg(2x9) 考点: 对数的运算性质 分析: 先根据对数运算性质求出 x,再根据对数的真数一定大于 0 检验即可解答: 解: ,x210x+21=0,x=3,x=7当 x=3 时,使 x50,2x 90 无意义,故不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 x=7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和对数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属基础题4 (10 分)求 的值考点: 反三角函数的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专题: 计算题分析: 根据题意,设 arcsin =,可得 的范围,由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 sin=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

6、基本关系,可得 cos= ;而 sin(2arcsin )=sin2,由二倍角公式,计算可得答案解答: 解:设 arcsin =, (090) ,则 sin=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得 cos= ;则 sin( 2arcsin )=sin2=2sincos= 点评: 本题考查反三角函数的运用,这类题目的易错点是反三角函数的范围,应特别注意5 (10 分)如图所示,O 是ABC 的内心,BOC=100,则BAC=20度考点: 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专题: 计算题分析: 由三角形内切定义可知:OB、OC 是 ABC、ACB 的角平分线利用内角和定理先求得OBC+OCB=80,所以可知

7、OBC+OCB= (ABC+ ACB) ,把对应数值代入此关系式即可求得BAC 的值解答: 解:OB、OC 是 ABC、ACB 的角平分线,OBC+OCB=180100=80,而OBC+ OCB= (ABC+ ACB)=80,ABC+ACB=160,BAC=180160=20故答案为 20点评: 本题通过三角形内切圆,考查切线的性质属于基础题6 (10 分)解方程组并讨论 a 取哪些实数时,方程组(1)有不同的两实数解;(2)有相同的两实数解;(3)没有实数解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 综合题分析: (1)将第二个方程代入第一个方程得到关于 y 的二次方程,利用二次方程

8、的求根公式求出两个根,将求出的根代入第二个方程求出方程组的解(2)由(1)当通过代入消元得到的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即判别式大于 0 时,方程组有两个实数解;当判别式等于 0 时,方程组有相等的两实数解;(3)当判别式小于 0 时,方程组无解解答: 解:由得 x=ya将代入得 y24(ya) 2y+1=0,y26y(4a+1 )=0,即方程组的解为即:(1)当 2a0,即 a2 时,方程组有不同的两实数解;(2)当 2a=0,即 a=2 时,方程组有相同的两实数解;(3)当 2a0,即 a2 时,方程组没有实数解点评: 本题考查代入消元求方程组组的解的方法、考查将方程组的解的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

9、解的问题7 (10 分)已知 D 为ABC 内的一点,AB=AC=1,BAC=63,BAD=33, ABD=27,求DC(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sin27=0.4540 ) 考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专题: 计算题分析: 结合题意,在ADC 中,若 AD 可求,则 DC 可求,而 AD 可在ABD 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得解答: 解: ADB=180(33+27)=120,根据正弦定理,得 ,又 CAD=6333=30,由余弦定理可得DC2=AD2+AC2ADACcos30= 点评: 此题在求解过程中,先用正弦定理求边,再用余弦定理求边,体现了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8 (10 分)已知 ABCD,AB

10、CD都是正方形(如图) ,而 A、B 、C 、D分别把AB、BC、CD、DA 分为 m:n,设 AB=1(1)求 ABCD的面积;(2)求证 ABCD的面积不小于 考点: 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专题: 计算题;证明题分析: (1)由题意设 AA=mt,AB=nt ,通过 推出 ABCD的面积的表达式;(2)利用配方把(1)的面积转化为 ,从而证明 ABCD的面积不小于 解答: 解(1):设 AA=mt,AB=nt又 在直角DAA中,DA2=DA2+AA2=m2t2+n2t2=(m 2+n2)t 2而正方形 ABCD的面积= (2)证明: 点评: 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平面几何的知识点,正方形的面积

11、的求法,作差法证明 ABCD的面积不小于 是本题的难点,注意把握9 (10 分)由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顶点 A 作这正方体的对角线 A1C 的垂线,垂足为 E,证明A1E:EC=1:2考点: 棱柱的结构特征 专题: 证明题分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连接 AC,求出 AC,利用 A1EA1C=AA12,ECA 1C=AC2,可求A1E:EC,进而可证命题解答: 证明: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连接 AC,则 AC= ,为直角 A1AC 的斜边 A1C 上的高,A1EA1C=AA12,ECA1C=AC2,两式相除,得 ,A1E:EC=1:2点评: 本题考查棱柱的结构特征,考查计算能

12、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础题10 (10 分)求证两两相交而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考点: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专题: 证明题;分类讨论分析: 解决此题,先要画出图形,前三条线只能画成“两两相交,且不交于同一点” ,这样才能保证第四条线与前三条全相交,这样的话图形一共可以分为两类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推论 1 或者推论 2,先把平面确定好,然后再根据公理 1,进一步证明其余的直线也在这个平面里解答: 证明:第一种情形(如图 1):四条直线 l1,l 2,l 3,l 4 没有三条直线过同一点,这时它们共有六个交点 A、B、C、D、E、F,它们各不相同,因直线 l1,l 2 相交于点 A,

13、可决定一平面 ;因点 B、C 、 D、E 均在平面 内,所以直线 l3,l 4 也在平面 内,故直线 l1,l 2,l 3,l 4 同在平面 内第二种情形(如图 2):四条直线 l1,l 2,l 3,l 4 中有三条,例如 l1,l 2,l 3,过同一点 A,因直线 l4 不过点 A,故由点 A 及直线 l4 可决定一平面 ,因直线 l4 与直线 l1,l 2,l 3,相交,设交点为 B、C 、D,则点 B、C 、 D 在直线 l4 上,从而在平面 内,因此,直线 l1,l 2,l 3,各有两点在平面 内,即这三条直线在平面 内,故四直线 l1,l 2,l 3,l 4 在同一平内点评: 此题难度系数不大,关键在于画对图形重点考查了推论 1、2 与公理 1,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能够运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做题时不要烦躁,理清线条,定理运用其实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