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21428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关于重庆万州区分水镇中心小学“留守子女”情况调查民革重庆市委妇女工作委员会摘要:“留守子女” 是指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农村,由祖辈或其他亲属看管并在农村就读的部分青少年。因长 期欠缺父母的关爱、教育和 现阶 段农村教育条件的欠完善,导致部分“留守子女 ”在心理卫生、身体健康、文化学习、品德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这一部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埋下将来影响社会不 稳定因素的 隐患。民革重 庆市委妇委会以万州区分水镇中心小学为主要工作点,采取 问卷、座 谈、家访和跟踪调查的手段,对 858 名“留守子女”的情况进行了综合 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

2、问题,提出提高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的重视程度,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监护人责任意识等建议。背 景2004 年,为实施民革重庆市委与中共重庆万州区委签定的“民万合作”项目,民革重庆市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妇委会” ) ,在三峡库区的万州区分水镇中心小学设立“庆龄助学基金” ,资助部分品学兼优的贫困儿童学费。民革妇委会还组织了系列活动,为受助学生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向教师提供健康咨询,为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做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专题讲座等。民革妇委会在捐资助学系列活动中,了解到教师反映的教育教学难、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能有效配合等意见;结合在心理

3、健康讲座时教师的困惑,体检中反映出的不少学生体质相对较差,问题学生往往生活中没有家长照顾等现象。民革妇委会在分水镇中心小学校行政的配合下,对“留守子女”的身心健康展开调查(2005 年 1 月调查结果关于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 ,以民革重庆市委会集体提案的形式,提交重庆市政协二届三次全会) 。根据农业部粗略统计,中国每年有 9000 万农民进城务工,特别在西部, “留守子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我国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同时也造成农村子女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出现剧烈变动。由于长期缺失亲情,留守子女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

4、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并迅速地从教育问题演变成为社会问题。在人大、政协的呼吁下,政府努力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城市就学问题上,体现了社会关爱之际, 关于建立“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的提案,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子女”这一群体的关注。 “留守子女”总数远远大于流动到城市孩子的数量,他们对亲情的渴望,超过正常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的想象。民革重庆市妇委会希望通过对万州分水镇中心小学“留守子女”现象的调查,使全社会重视和关心“留守子女”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探讨建立相应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为他们营造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共进。万州分水镇中心小学“留守子女”情况调查民革妇委会在

5、万州区分水镇分水中心小学调查了解“留守子女”的情况,是重庆市类似农村家庭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走访、问卷、座谈等综合调查中,分别从教师、 “留守子女”、监护人以及周边群众的反映中掌握了相关情况。一、基本情况重庆市万州区分水镇交通便利,这提供了外向型发展的便利;当地主要生产粮食作物,由于库区退耕还林,大量劳动力在本土无法消化,外出务工是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选出路;本地非农业劳动人口因就业机会有限,也加入流动队伍。全镇各村的外出人数约占5080%。有个村原有 60 余口人,现仅有 8 人常驻,外出人员比例极高。分水镇中心小学在该镇办校 60 多年,镇上的几代人发蒙于斯。目前分水镇在校生1578 人,

6、其中“留守子女”858 人,占全校学生人数 54.4%。五年级二班的“留守子女”最多:全班 72 人中 55 人父母在外务工,竟占 76%。全校的“留守子女”中,父母双方外出务工占 78%,一方外出占 22 %;父母双方外出的家庭,由祖父辈监护的“留守子女”375人,其他亲属照顾或邻居托管的 293 人。例如 67 岁的张龙明老人自誉“托儿所所长” 、 “保育员” ,97 年监护自家 4 个孙子;以后受亲朋之托,8 年中,他前后“经手”的孩子有 50多人,目前家里仍有 5 个“留守子女” 。“留守子女”的监护人往往由于年龄和身体的限制不能外出打工,故老弱病残居多。不少监护人同时照管若干子女或亲

7、友的孩子。他们因为身体、文化、意识、经济等限制充任监护人力不从心。麻超同学与广东打工的父母分别 8 年,因奶奶手受伤,他被爷爷交给80 多的曾祖母,曾祖母太老连自己都没法生活,现在他又“转会”到三姑家。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保证每年回家与子女团聚。分水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子女”与父母分别时间均在 3 年以上,分别 3 年以上的 77 人;分别 4 年以上的 109 人,有 2 人分别时间长达 11 年。五年级的黎黎同学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分别 11 年的父母,今年春节终于回来陪了他一个月。邹佳佳同学 1 岁时父母到浙江务工,7 岁初见父母以为是生人,还没记熟父母的样子就又分开了,现

8、在 11 岁了,不知第二次见面是在哪年。“留守子女”与外出务工父母联络的方式一般是使用电话,通常一月或数月一次,有的间隔更长,电话联系多是在约定的时间,通过公用电话在短暂的时间内传递基本信息。调查中,通过书信联系的仅有 38 人,没有任何联系的有 19 人。在外的家长流动性较大,往往不能提供相对固定的通信地址;有的家长或识字有限,或工作辛劳无暇顾及,或孩子年幼不能以用笔墨表述或找不到代笔者。在对调查表上“爸爸妈妈长期在外,你有什么想法?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这两个栏目的回答中,低年级的孩子用拼音替代不会写的汉字,话不长但思念深深;高年级的学生大多能充分表达与父母回来共同生活的渴望,而有些孩子

9、的话中交织着对父母的爱和怨恨:“你们在我童年时期离开我,把我给奶奶带,让我体会不到伟大的父母爱,我曾经多么恨你们。可是你们离家在外,棉队(面对)太阳的烘靠(烤),为我们挣钱,(我)边大小(便打消)了这个恨的念头。”“有时看到另外的同学拥有了爱,我立刻想到你们。你们不知道,那种心情,仿佛一把把利剑,刺到我心里。万剑穿心的我,没有失控大哭起来”、“我不要吃好的穿好的,只想你们在家里”。二、 “留守子女”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万州区是重庆市劳务输出大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 30 余万,其中已婚男女占 40%左右,其子女多处在上学年龄。共青团万州区委提供的数据:67%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寄养在年迈父母身边,2

10、8%寄养亲戚家中,只有 5%的孩子由外出务工人员带在身边。造成“留守子女”现象的客观原因主要是:1外出务工成为减缓经济压力的必然选择。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劳动力富裕;库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新的失地农民;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 ,原有的国有小型企业和一度辉煌的乡镇企业,随着市场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而衰落,造就了失业、下岗人员。2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限制,他们只能从事低报酬、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没有能力携带孩儿。3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城乡界限泾渭分明,外出务工人员不能自由落户,增加他们与城市生活融合的难度。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虽采用了多种政策性干预,但

11、多年来形成的对农村人口的偏见和歧视,存在于社会的诸多方面;对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城市入学收取门槛费刚开始取消,但城市生活的高成本让农民望而却步;城市人的优越感,给进城务工农民无法排解的心理压力。4三峡库区一直较为落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素质教育缺失,使外出务工人员更重眼前利益,解决吃饭、住房等生存质量问题,轻视教育,忽略或放弃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作用,把子女的培养教育全部推给学校。三、 “留守子女”身心现状调查中,民革妇委会与校行政、教师、少先队辅导员、 “留守子女” 、同学、家长以及群众的多次交流,归纳出目前“留守子女”共通的状况。1生活中缺失亲情,心理健康堪忧经济原因造成的长期分离和

12、缺乏联系,使得亲情关系出现障碍。幼小的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家长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父母对子女的歉疚往往用物质弥补;子女的亲情缺失,导致对家长的怨恨,与家长沟通的障碍加深;“留守子女”宣泄烦恼的途径比较极端,有的心理抑郁,回避正常交流途径,性格内向孤僻;有的转向类似同龄人寻找安慰,交友不当容易受不良行为影响。有的会采取暴力宣泄内心的积怨。这些情况,对他们成年后的人格、社会认同、社会适应能力等会产生极大影响,任其发展,将会在 510 年直接对社会治安造成影响。从分水镇中心小学反映出的“留守子女”思想道德令人担忧,不良习气严重,以及一学期出现多起重大违纪,偷盗三辆自行车

13、砸坏当废铁变卖等情况,均令人担忧。2学习成绩平平,自控能力差家长长期外出,孩子的学习无人督促,造成心理问题干扰和学习自控能力差,大部分“留守子女”学习成绩平平,学习习惯较差,少数孩子有厌学、迟到、逃学行为,存在学习障碍。监护人的文化、修养、意识、教育方法等受限。3隔代监护不交心,监护职责浅层化。“留守子女”由隔代亲人或其他亲属监管,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教育责任。不少监护人出于情面接受“留守子女”家长的委托,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迁就放任,有的十分冷淡;有的监护人仅把监护责任视为受雇行为,漠视孩子交流思想的要求;有的对待孩子粗暴,对孩子的小

14、过失采取漫骂、体罚手段。隔代监护往往不能提供健康的亲情交流环境, “留守子女”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留守子女缺乏安全保障。四、 “留守子女”问题应引起社会关注“留守子女”是边缘化的农村孩子。他们生长在农村,接受的传统乡土文化的熏陶;同时他们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信息量较大,自我意识相对敏感;怀着对城市富足的渴望,对生长环境落后和父母冷落的不满,幼小心灵的需求无法满足。由于多数外出务工家庭事实上、或主观/客观上放弃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位使得学校教育无法获得家庭教育的配合;缺乏判别能力的“留守子女”放任于社会影响之中,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紧密编制在一起的育人网络

15、失去了合力,无法产生出正常教育应有的自然结果。“留守子女”这支特殊而又庞大的队伍似乎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怀。2005 年 23 月,民革妇委会数次到万州进一步调查。3 月 23 日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统战部专门组织座谈会,安排万州教育、公安、共青团、妇联、学校和“留守子女”家长代表结合工作实践与民革市妇委会共同分析“留守子女”问题,从工作实践经验和体会探讨。共青团万州区委认为“留守子女”教育不再是单独的家庭问题,而是该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劳动力资源的培养、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共建。分水镇家长代表张龙明老人谈及老人照顾“留守子女”的身心和

16、经济压力,他呼吁政府创造就业机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乡致富的同时承当起家长的责任,政府要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老人能安度晚年、为了社会的和谐多想办法,别老输出,那不解决家乡的贫困。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德育、教学、后勤为三线,年级组长负责的“三三制”管理机制;制定教职工与“留守子女”一帮一活动;实行班主任、生活老师协助学生管理钱物;规范“留守子女”住校管理;畅通“留守子女”与家长的通信电话联系;以各项活动丰富“留守子女”生活等,努力营造“留守子女”的良好教育环境。万州区公安局也对“留守子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报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在校生犯罪比例逐年增加;青少年犯罪后在关押中受不良因素感染、重新犯罪的比例高。万州看守所目前关押的青少年犯罪人员中,未满 18 岁的 49 人,其中父母不在身边生活的 15 人,占犯罪人员 30%。五、妇委会与社会各界探讨(一)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市政府要高度关注“留守子女”这一特定群体的形成、共性问题以及因心理不健康可能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和机构对我市“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