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八年级语文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18158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八年级语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八年级语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八年级语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八年级语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八年级语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八年级语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八年级语文课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著,作家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字词解释父与子:德国漫画家卜劳恩(埃奥卜劳恩( E.OPlauen,19031944) ,原名埃里西西塞尔(Erich Ohser)德国著名的连环漫画大师。 )的著名漫画作品。大革命:19241927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运动。语丝:现代著名文学周刊。1924 年 11 月在北京创刊。北新:现代综合性刊物。上海北新书局编辑发行,1926 年 8 月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半月刊。新月:现代著名文学月刊。由现代文学社团新月社成员创办,创办于 1928 年,193

2、3年 6 月停刊。国语:汉语,即 1949 年后称作“语文”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慰:喜欢而心安。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凄惨:凄凉悲惨。 温厚:温和宽厚。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散的书页或纸加工成本子。居然:出乎意料,竟然。 忠厚:忠实厚道。哄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知书识礼:有知识,有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枉:白白的。 奥秘:指深奥与神秘。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作者牛汉是位诗人,写起散文也有诗意。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文章开头

3、很有特点,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本文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在第 1 段里作者写道:“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这句话很有诗意,但似乎又有点儿玄妙,这与“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关系呢?下文便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展开叙述并回答这一耐人寻味的话题。父亲从城里带回来的书,与红薯一样,在上个世纪初偏远的乡村, “都是稀奇东西” 。它引发“我常常好奇地翻看” ,因为不识字而只能认画,但仍然感到“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这大概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的一部分吧,虽然作者没有明说。这些书

4、,尽管也许给作者带来了好奇、快乐和梦幻,但那毕竟“是父亲的,不属于我” 。接下来,文章正式落到“我的第一本书”的叙述上。从第 39 段,写“ 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上小学的第一个学期, “我”考了第二名,照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但祖母告知父亲,全班才三个学生,而第三名却是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这引起了父亲对我成绩的怀疑,于是要“我”拿书来考“我” ,可“我”拿来的是“一团纸” ,是拦腰2截断的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半本书。当父亲问明那半本书的去处之后,只是叹了一口气,并继续让“我”背书, “我一口气背完了” , “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要“我”拿回那分给同学乔元贞的

5、半本书,并为我们俩“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接下来(第 10 段),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去了,由此“我”才知道,本应该还有别的书,而“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如果说,前面写的是“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 ,那么,这一段则进一步交代了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通常,文章到此可以收尾了,但是,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 ,进而写出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文章最后呼应开头,表达了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但是,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 ,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

6、,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 “我说:第二名。 ”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 “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者

7、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 “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 。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 “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 ”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

8、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 ,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 ,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 ,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 ,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当

9、然, “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开头 第一部分( 第 1 段):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引出本文话题。主体 第二部分( 第 2-13 段):写“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3结局 第三部分( 第 14 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2)中心意思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3)写作特点结构严谨,作者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二、问题研究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

10、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 “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 。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

11、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 。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 ,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写作背景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时代背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 。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 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

12、义。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 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这些都是作者在那个特定年代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思考。这也是这篇文章能打动人的地方。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通过“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前呼后应,感情真挚。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也让我们受益无穷。作者在叙述自己的考试名次以及“弄不成”一些事件时,语言风趣、幽默,寓有情趣,让人忍俊不禁。作者简介 牛

13、汉(1923 年 10 月2013 年 9 月 29 日) ,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 “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1940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 20 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 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 华南虎等诗广为传诵,曾出版牛汉诗文集等。牛汉于 2013 年 9 月 29 日 7 时 30 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 91 岁。他的追悼会在 10月 9 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11 月 29 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4牛汉,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原名史承汉,因为上了

14、两年小学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对,总把 “承”字写错,有一次牛汉考试时,写“ 承”字少写了一笔,因此没有得到第一名,所以父亲为他改名为史成汉, (在他的作品我的第一本书中有提到。 )曾用笔名: 谷风,远祖系蒙古族,1923 年 10 月生于山西定襄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4 岁之前一直在乡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练拳、摔跤、弄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里最顽皮的孩子,浑身带着伤疤,一生未褪尽。父亲是个具有艺术气质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学教员,大革命时期在北京大学旁听过,旧诗写得颇有功力。他十岁以后就入迷地翻看父亲所藏的4 那些似懂非懂的书刊。母亲教他诵读唐诗。母亲生性憨直倔强,他的性格上继承了她的某些

15、感情素质。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亲流亡到陕西,在西安叫卖过报纸,学过几个月绘画,徒步攀越陇山到达天水,进入一个专收战区流亡学生的中学读书。入迷地画画写诗,几次想去陕北鲁艺学习未成。1940 年开始发表诗,1941 年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 ,1942 年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1943 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1945 年初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 。1948 年夏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 ,1948 年 8 月进入华北解放区。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1955年 5 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 1980 年秋才得到平反。70 年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诗

16、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1979 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曾写过滹沱河和我 ,描写了小时候与滹沱河的往事经历。和绵绵土一样都是寄托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5 坎坷磨难之后,在中国文学的新时期,他又恢复了诗的活力。他的诗集温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诗集奖。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