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7655877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学案-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高考常用的6类篇章结构| 专 题 导 读 |结构指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还要文气贯通,一气呵成。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缺少完整而健壮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更是无处寄托。高考作文阅卷中,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段落划分恰当,首尾呼应的作文自然会获得高分。一、并列式总分总结构并列式总分总结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构成,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说,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调换顺序的。该种结构形式往往将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

2、,意义关系相对独立,且彼此间相互并列,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结构模板|佳作赏评|我有我的活法一考生“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表演失手,意外身亡,给人们留下不尽的话题。有人说他鲁莽,有人说他轻率,有人说他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然而我说,你固然可以欣赏狡兔三窟的精明,但不能无视尽性而为的果敢;你固然可以欣赏步步为营的沉稳,但不能否定破釜沉舟的决绝。那是一条河,从雪山上流下,向远方进发。它不停地奔流着,流过村庄,流过田野,流过都市,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一天天,一年年。流过平原,人们遥望它的姿容,感慨它的波澜壮阔;流过峡谷,人们注目它的身躯,羡慕它的英姿飒爽。也许,山脚下嬉戏的溪水会不以为然,在溪

3、水看来,执着一念,没有周旋的余地,算不得精明。可对河流来说,前进是他的使命,奔流是他的乐趣。也许它会流进一片荒漠,然后永远消失在荒漠里。但河流不会后悔,因为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享受了奔流的快乐。那是一只鹰,它拥有剽悍的身躯和搏击长空的勇气。黑夜里,它用闪电般的身影撕裂长空;雷雨中,它用尖锐的鸣声盖过风雨。俯冲大地,它用利爪见证自己的实力;直插云霄,它用羽翼展示自己的傲骨。它的身影在天边滑过,悠闲的云朵黯然失色;它的嘶鸣响彻云霄,夕阳也默默地低头。也许,在草垛旁觅食的母鸡会嘲笑它,在鸡看来,心在高空,不留余地,那是会吃亏的。可是鹰知道,母鸡沉稳,但它永远领略不了于高空飞翔的乐趣。我是一名中学生,

4、虽初出茅庐,但我心中燃烧着代代相传的火焰。我要超越自己,我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笔迹,自己的商标,自己的成果,自己的推销能力。我不会徒劳地模仿别人,我要学会去同存异,回避人所共有的通性。我庄严地向全班同学宣布:我不是随意来到这个世上的,我生来应为高山,而非草芥,我要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正在埋头写作业的同学开导我:“办事当三思而后行,说话当留有余地。”但是我知道,畏首畏尾,瞻前顾后,赢得的是稳妥,输掉的是自我。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物各有道,水尚动,流水不腐;盐处静,封闭则纯。溪水也罢,母鸡也罢,甚至我的同学也罢,像水和盐一样,也都是一种存在,而且往往是一种主流般的存在。我们尊重这些存在,但

5、是又怎能因这种存在而否定另一种存在呢?你有你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活着,我们便是最有价值的存在。|名师解读|(1)第一部分(第段):引论部分,总起。以评述事例开篇,表明观点,引出全文。(2)第二部分(第至段):并列三段,是分论部分。(3)第段写河流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向远方进发。(4)第段写鹰有着自由翱翔搏击长空的勇气。(5)第段写作为中学生的“我”志存高远,活出真正的自己。(6)第三部分(第段):总结。照应开头,深化主旨,收束全文。|总评|这是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全文采用并列式总分总结构模式。文章开篇叙述世人对高空挑战失手者的种种非议,然后力排众议,提出自己的观点,暗扣标题

6、“我有我的活法”;主体部分三个片段,描绘“河”“鹰”“我”的果敢和决绝,从三个不同方面形象地诠释了中心观点;最后归结中心论点,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文章从“物各有性”引申出“物各有道”,并以此立论,审题恰当,富有新意。二、对照式总分总结构在议论文写作时,运用对照式,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具体地说,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表明正确的观点,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正反对照式的结构,既可以体现在段内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简单地说,就是“正面说了反面说”或“反面说了正面说”,它对于议论的深入

7、、论点的突出、说服力的增强,都大有裨益。|结构模板|佳作赏评|善则听之,恶则弃之一考生生活是一部“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是创造生活的“作家”,而那些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则是我们的“读者”。那么,应当怎样对待这些读者的呼声呢?我认为,应当善则听之,恶则弃之。有许多“孤介自守”的人,自以为才智过人,对自己的读者的呼声一概不听。比如“发明大王”爱迪生固执己见,没有听从他人建议生产收音机,最终使自己辛苦建立的留声机销售组织瓦解。那么,全盘接受自己读者的呼声就是正确的做法吗?不,这样只会将自己变成提线木偶。没了读者的协助,寸步难行;有了读者的协助,也要筛选出那些积极的、有建设性意义的呼声,舍弃那些是非不分

8、、横加干涉的呼声,这样才能化读者之力为己用,创造更完美的“作品”。人生在世,从父母的耳提面命、恩师的谆谆教导、朋友的低声劝慰,到仇人的恶语相向、旁观者的无知之论,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读者“呼声”。对于这些读者的呼声,我们若不加以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的作品岂不成了他人信笔涂鸦之书?因此,我们要像孙悟空那样练成“火眼金睛”,从一堆妖魔鬼怪中找寻真正的盟友。古时候,诗人贾岛酷爱推敲诗句,骑马吟唱,对读者呼声来者不拒,却也经细细辨别,方铸名句。所以,对那些有善意的或者恶意的呼声,千万不要因害怕而拒之千里之外,而是要打开心门去接受它们,用眼用心去辨别它们,让其化作养分供自己成长。所谓“兼听则明,偏

9、信则暗”,指的是自我闭塞有害于己,而兼听他人之言有益于己。言论是自由的小鸟,口一张,就飞向四方。而那些得到小鸟的人却需要区分那些小鸟,丢弃坏鸟,留下好鸟。对于读者们的呼声也应当如此,留下有益于自己的,舍弃无益于自己的。朱熹有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若那些呼声真正直击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就去接受并改正缺点,弥补不足,使自己变得更完美;若没有,也于己无害。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面对形形色色充满诱惑的世界,怎样对待读者的呼声进而创作出自己辉煌的人生之书呢?答案是“善则听之,恶则弃之”。他人之劝,肉眼视之,心眼断之,手足践之。|名师解读|(1)第一部分(第段):总起。点明议论的中心“善则听之,恶则弃之

10、”。(2)第二部分(第至段):这三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对照式结构。(3)第段,从反面着手,用具体事例来论证不听读者呼声所造成的后果。(4)第段,从正面论证,旁征博引,说明善于听从读者意见的必要性。(5)第三部分(第段):总结。回扣中心,升华观点。|总评|正反结合,论据充实。考生在论述的过程中,先从反面论证,举爱迪生的事例,阐明对自己的读者的呼声一概不听的危害性。然后,从正面论证,举诗人贾岛的事例,强调倾听读者呼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论据充实,内容丰富,体现出广博的文史积淀,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凤头豹尾,相映生辉。开篇采用设问形式,提出中心论点,简洁而凝练。结尾以设问呈现,简短有力,

11、强化了观点的表达,内涵丰富,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认真对待、正确判断读者呼声的重要性。三、起承转合式结构起承转合式结构是论说类文章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结构。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承”,就是承接,在承接中心论点的基础上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证叫“进转”。“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结构模板|佳作赏评|器与道,并行不悖一考生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抽象的法则规律;器,就是具体可感的物体。器

12、与道,并行也。我之见,器非与道并行不悖者。器,当在道上。李鸿章曾说:“欲求驭外之术,惟有力图自治,修明前圣制度,不使有名无实;而于外人所长,亦勿设藩篱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备,不难合四海为一家。”既要有中国传统的“道”,又不能故步自封,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器”,这才是重中之重。但古代的中国,有“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却对器没有足够的重视。我国古代提倡士农工商的思想,进入仕途才是为国效力的基本途径,却忽视了很多的生产发明。当西方国家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时,我们在参加科举,在考取功名,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每日聆听圣贤之语,认为这样可以永远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可是,当西方列强用长枪

13、大炮向国人发起攻击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理论不能成为对抗西方列强的资本;我们才意识到没有器的道,是空乏无力的。思想家王夫之说:“无器而道毁。”国家没有道,就没有发展的方向,就会人心惶惶;国家没有器,就没有发展的力量,道的保护与落实就成了空谈。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制造出如中国天眼、中国高铁等令其他世界科技强国都感到惊讶的大国重器,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的“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道理。国家如此,人亦应如此。王阳明就堪称有道却更有器的典范。王阳明苦苦寻求道的真谛几十年,从风华正茂到年华老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悟出了真理:知行合一,知识与行为相统一。

14、他一生讲授心学,门下弟子无数;他足智多谋,从不拘泥于世俗礼教。而另一个人赵括,他是名将之子,自幼学习兵法,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后与秦军作战时,却因不懂实战,败于秦军,这便是著名的“纸上谈兵”。可见,器对人的重大影响。新时代的我们,应回望历史,反思历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要守大道学习知识,更要成大器注重实践。如此,社会才能有良好的风气,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名师解读|(1)第一部分(第至段):起。从易经中的名句起笔,提出“器与道,并行也”的论点,鲜明清晰。“起”得有气势。(2)第二部分(第至段):承。第段以李鸿章的话承接论点,接着分析说理,阐述既要有“道”,又要有“器”。第段再“承”,古代中

15、国注重理论思想的“道”,忽视了“器”,证明“器”对“道”的重要性。“承”得丰富充实。(3)第三部分(第至段):转。第段转向分析当今中国的实际,阐明当今中国拥有“器”的重要性。第段再“转”,由国到人,以王阳明重“器”成名,赵括轻“器”战败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阐明“器”对人的重大影响。(4)第四部分(第段):合。总结归纳,深化论点,强调既要守大道,更要成大器。“合”得自然有力。|总评|认识深刻,理解独到。文章从“器、道”的关系立意,谈器道并重,方能至善至强。具体分析时,安排典型论据,如李鸿章、王夫之的名言,中外思想对比,“中国制造2035计划”,王阳明的思想,拓展写作中心,表达新颖观点,展示出独到的见解。思维严谨,论述深刻。整个写作内容,作者安排了巧妙反转和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具体论证时,按照先大后小,先国家后个人的顺序,认识逐渐具体,思维逐渐细化。思辨有力,语言老到。既有事实论据,又有论证辨析;既有痛心疾首的回顾,又有满怀激情的展望;既有正面对知行统一的褒扬,又有反面对纸上谈兵的贬斥。四、递进式总分总结构递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要层层递进,一般说来,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写作时,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或者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