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第十九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7655147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第十九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第十九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第十九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第十九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第十九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第十九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第十九章-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农作物覆盖度反映了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农作物生长茂盛的程度,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覆盖度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华北平原某地农作物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1夏季农作物覆盖度大于春季农作物覆盖度,其原因最可能是()A两个时期农作物不同,其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不相同B两个时期太阳光照差异显著,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不一样C4、5月份华北地区有春旱,影响了农作物生长D由施肥、灌溉等人为因素导致的2与前后两个波峰对应的农作物分别是()A春小麦与冬小麦B冬小麦与玉米C春小麦与高粱 D水稻与棉花解析:第1题,农作物覆盖度

2、反映了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农作物生长茂盛的程度。夏季农作物覆盖度大于春季农作物覆盖度,其原因最可能是两个时期农作物不同,其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不相同,A对。太阳光照差异不影响光合作用面积大小,B错。4、5月份华北地区有春旱,现在农业灌溉系统完善,不是农作物覆盖度低的主要原因,C错。施肥、灌溉等人为因素在春季、夏季都存在,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第2题,图示为华北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和玉米。6月份冬小麦收获,新播种作物玉米还未成长起来,农作物覆盖度低。与前后两个波峰对应的农作物分别是冬小麦与玉米,B对。春小麦生长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缺水,水稻不是主要作物,A、C、D错。

3、答案:1.A2.B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低温冷空气的沉聚是影响满族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传统满族民居内多有火炕。传统火炕搭建在地面上,地面距离炕面的高度较大。后来,传统火炕改良成吊炕(图),将炕洞(柴火燃烧空间)整体架空,用混凝土板作为导热材质,下面用砖块叠砌支撑。据此完成34题。3辽东低山丘陵区的传统满族民居多选址在()A山体南侧的山脚低洼处B山体北侧的山脚低洼处C山体南侧的山腰和台地D山体北侧的山腰和台地4吊炕相比于传统火炕的优势在于()A增大燃烧物和炕面的距离B提高柴火利用率C压缩室内储藏空间D降低火炕建造成本解析:第3题,低温冷空气的沉聚是影响满族聚落选址的主要

4、因素,山脚低洼处容易沉聚冷空气,A、B错。辽东低山丘陵区南坡是阳坡,传统满族民居多选址在山体南侧的山腰和台地,冷空气影响小,C对。山体北侧的山腰和台地冷空气影响较多,D错。第4题,传统火炕搭建在地面上,地面距离炕面的高度较大。吊炕将炕洞,即柴火燃烧空间整体架空,吊炕相比于传统火炕的优势在于缩小了燃烧物和炕面的距离,A错。提高柴火利用率,B对。不影响室内储藏空间,C错。使用混凝土板、砖等,增加火炕建造成本,D错。答案:3.C4.B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

5、素都有显著差异。据此完成56题。5“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A梅雨锋南北摆动 B夏季风势力强C受沿岸洋流影响 D地形平坦开阔6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A京剧 B豫剧C秦腔 D川剧解析:第5题,“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湿润气流的北上,也便于同类自然带的延展。故选D。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在分界带西段,北侧为陕西省,陕西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秦腔。故选C。答案:5.D6.C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

6、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据此完成79题。7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A西北东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C环湖分布 D呈“之”字形爬升8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常流,其主要原因是()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9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A BC D解析:第7题,干旱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区,交通线必然沿人口、城市分布。图示涝坝“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涝坝所在地为人口主要分布区;据此可判断交通线走向为东北西南。第8题,“四季常流”说明有稳定的水源补给,而地下

7、水补给具有稳定性,降水、高山冰雪融水都不具有全年稳定性,故D正确。第9题,处的机电井位于涝坝上游多个坎儿井汇水地带,随着机电井的大量抽水,会使位于其下游的处涝坝中的水量明显减少。答案:7.B8.D9.B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为解决多年冻土层不稳定对路基的影响,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如图所示),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 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 的时期)约6.5个月。据此完成1011题。10通风管挡板()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C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D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11与江汉平原相比,该地()

8、A负温期短B气温年较差大C气温日较差大D太阳辐射弱解析:第10题,根据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 时关闭,低于0 时打开的原理,结合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 ,可知通风管挡板夜间多打开。夏季气温高,多关闭。负温期气温有高于0 的时段,正温期气温也有低于0 的时段,不会是一直开或关的,故选C。第11题,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日较差大于平原地区。答案:10.C11.C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材料一羊绒是生长在山羊表皮的细绒,入冬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后脱落。羊绒被人们认为是“纤维皇后”,因保暖轻柔,其制成

9、品渐成冬日保暖必备之品。材料二阿白山羊是鄂尔多斯高原的特种绒山羊,阿白山羊绒光泽好洁白柔软、纤维长、梳绒量大、净绒率高。鄂尔多斯市是国际上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加工基地,纺织工业已经成为该市支柱产业之一。材料三近年来,市面上销售的羊绒衫,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严重影响着鄂尔多斯市羊绒衫的声誉。对此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关于振兴羊绒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将鄂尔多斯市建成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协作效率高、企业集聚效应显著和绿色环保的“中国羊绒之都”。下图为鄂尔多斯市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1) 判断鄂尔多斯高原牧民梳羊绒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2) 说出鄂尔多斯高原畜牧业发展的制约条件。(8分)(3

10、) 试为鄂尔多斯建成“中国羊绒之都”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4) 在鄂尔多斯能源产业走入低谷之际,有人提出应扩大山羊养殖规模助力纺织工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说明你的理由。(8分)解析:第(1)题,由于羊绒“入冬时长出,抵御风寒,开春后脱落”,因此需要在羊绒脱落之前进行梳绒,一方面是此时气温回升,羊绒抵御风寒的作用大大减弱,另一方面羊绒经过整个冬季的生长,产量高。第(2)题,农业区位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第(3)题,首先应明确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获取,如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层次偏低、羊绒制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管理混乱等),其次应分析建成“中国羊绒之都”需要

11、具备的特征(如羊绒及羊绒制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等),然后针对以上两方面提出合理建议。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若赞同,则分析纺织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纺织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若反对,则分析纺织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及纺织工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春季。春季气温回升,梳绒对山羊造成的不利影响小;冬季为产绒期,春季的梳绒量大。(2)生态环境脆弱;草场质量差,载畜量低;牲畜饮用水源不足。(3)加大研发投入,改进技术装备,提升产品质量;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优化羊绒制品结构;提高羊绒制品的设计水平,提高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完善羊绒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协作效率;加

12、强品牌宣传,维护品牌形象;加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等。(4)赞成。理由:羊绒产量高,品质好;纺织工业的产业基础较好;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低廉;地方政府政策的扶持;交通运输条件便利;有利于增加当地农牧民的收入;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维持地区经济稳定发展。不赞成。理由:使羊绒制品产量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加剧;羊绒制品的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该地沙漠分布面积广,草地质量差,扩大山羊养殖规模易使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下图中“三江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

13、江、怒江三条大河,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丹霞峰丛和灿烂的喀斯特台地都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三江并流”地区有100多座海拔5 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的峡谷谷地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三江并流”地区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重要宝库。(1) 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6分)(2)“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地区,但大多的峡谷河畔却因干旱而荒凉一片。请运用地理学

14、原理解释干热河谷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3)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6分)(4) 说明如何依托生物多样性,实现“三江并流”地区的脱贫致富。(8分)解析:第(1)题,可从山地及河流形成角度分析。第(2)题,可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纬度、垂直地带性及地形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角度分析。第(4)题,可从产业选择及延长产业链角度分析。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隆升;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形成河谷;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观。(2)“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走向大

15、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的下沉气流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并在山谷的上空积聚下沉,加剧了河谷底部的干热环境的形成。(3)“三江并流”地区由于纬度低,山高谷深,垂直海拔差异大,垂直带谱复杂,动植物种类众多;高山峻岭,山高谷深,气候复杂,局地小气候类型多,动植物种类独特;“三江并流”地区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亚欧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独特的地质地貌也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体系。(4)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