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考点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7654945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考点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考点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考点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考点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考点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考点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课时跟踪检测-考点2-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再到凤凰山陈忠实小小的凤凰城远近闻名,着意在山水韵味。凤凰城山水名扬天下,得益于作家沈从文。凡读过沈从文作品的人,不仅难以忘记湘西的山水韵味和民俗风情,而且种下有朝一日走一回湘西的欲念。凤凰城是湘西风景风情的代表性杰作,自然为首选之地。十年前到凤凰城,看了山,看了水,看了沈从文先生的书屋和墓地,感触颇多,却不著一字,说来很简单,沈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把湘西的山光水色和民生的风情灵气展示得淋漓尽致,至今都很难再读到那样耐得咀嚼的文字,我便不敢贸然动笔了。这回又去湘西,再上凤凰山,不仅有沈先生文章里的景致为参照,而且还有

2、第一次来凤凰城的印象作对比,我发觉变化真是太快了,也太大了。我记得十年前进凤凰城时,要过一座桥,从桥上看下去,河水里浮游着几头水牛。水牛在河里懒洋洋地游着,露出硕大的头和头上的弯角,还有浅灰色的脊背。水色不清,浑而近浊,漂浮着有藤蔓的野草,据说是刚刚下过雨涨了水的缘故。这幕水牛戏水的景象就留在我这个北方人的记忆里。这回一看见凤凰城,一看见那条河,自然不再陌生,却看不见水牛的姿容了。水变清了,大约没有落雨也就没有涨水,更看不见浮草;原先沙子泥土铺就的河岸,用水泥砌得整整齐齐,类似城市公园人工湖的堤岸了。我似乎隐隐生出某种缺失的惆怅。我又不敢说这种整修有什么不合适,却想着那泛着青草的泥岸伸展着的自

3、然状态的曲线,再也不复存在了。沈从文先生的旧居,十年前看了一回,这次来仍然想再看一回。我从东正街拐进中营巷,就感到拥挤和熙攘,拥挤着的男男女女,都是因观瞻一位作家宅第的好奇心驱使。而这位作家生前却是落寞的,尽管住在繁华的北京,活着时几乎是蛰伏隐居,即使在胡同里迎面撞怀,乃至不经意间头与头碰撞得起了疙瘩,却谁也认不出个沈从文来。现在,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据说一年四季都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旅游旺季就这么拥挤着。旧居左卧室背后,有一方小小的火塘,上边吊着一只水壶,四周摆着几只小板凳。使我自然地生发最生动的联想,家人或朋友,围坐在火塘边,听燃烧的劈柴噼啪响着,水壶里的水咝咝咝响着,

4、沏一碗热茶,或叙友情,或议家事,该是怎样一番惬意和快活。沈先生的墓地在半山上,山不高,却很幽静,曲径盘绕,杂树蔽荫。突兀看到一块碑石,刻着龙飞凤舞的手书字体:“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初看吓了一跳,碑题内容似乎太硬,一下子竟反应不及。细看副题为“悼念从文表叔”。立碑题字者为大名鼎鼎的黄永玉。便把太硬和突兀的感觉隐压下来,慢慢嚼磨,反复体味个中内涵。沈先生的墓,是以一块巨大的石头为标志,据说重达五吨。上边刻着沈先生自己的话:“照我思索,能理解人;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一生的哲思概括,也是一种复杂曲折的人生历程之后的生命体验,只可领悟,不敢评说。据说这石头是黄永玉先生亲自

5、为其表叔选择采掘来的,我便钦佩这位画坛大师超凡脱俗的审美取向,真是一块再恰切不过的石头。想先生平生不声不响,似乎也不爱热闹,悄悄走出凤凰,死后又悄然归于凤凰,不料热闹发生在死后,拥挤了旧宅老屋,又川流不息吵吵嚷嚷在坟头墓前,如果真有先生不死的幽灵,怎么承受得住我依着同行的朋友去河上乘一种专供游乐的小艇,河水清冽,暑气闷热暂得缓解。河边有人在洗衣淘米。女人洗着淘着,淘着洗着的还有男人。洗菜的男女似乎平平常常,洗衣的男女居然还用着棒槌。棒槌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响声听来悦耳,那是我自小在家门口的涝池边和灞河里听惯了的脆响乐声。上岸后沿河边的小路走,不时有人拉着小车擦身而过,车上绷一顶遮阳的花布,车内置

6、一张躺椅。花了几块钱的人坐在躺椅上。挣了几块钱的人拉着车子在小巷和河边跑着,供花了几块钱的人观光赏景。这是最简单最直白的一种关系,容不得多愁善感者说三道四。我看着觉得有点扎眼的,是一位坐在躺椅上的人的姿势,手里夹一支正燃着的纸烟,两条腿以八字撇开,搭在车子的两边,旁观者入目颇觉不雅。沈先生如果活着,今日的凤凰在他的笔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致?(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十年前来凤凰城“不著一字”,再次来时却写了这篇文章,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要像沈从文那样,写出耐得咀嚼的文字。B文中的描写灵动而细致,有形有声,在石头上捶击衣服的棒槌声是“悦耳的”,就连作

7、者想象壶里的水也是“咝咝咝”作响的。C文中说“先生早已弃居的老宅旧屋,却下自成蹊”一句中,“下自成蹊”既是实指,也包含了作者对沈从文先生人品的态度。D作者再次到凤凰时,笔下的凤凰少了初识时的惊喜,代之而来的是由表及里的沉思与回味,这些沉思与回味给读者以深沉的启示。解析:选AA项分析不当。作者十年前来到凤凰城,看到的、感受到的与沈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写的大致相似,沈先生早把湘西的山光水色和民生的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作者不敢贸然动笔;十年后再到凤凰城,这里山水和民俗的变化让人心生感慨,忍不住要动笔写下来。2(概括内容要点)作者说,“这回又去湘西我发觉变化真是太快了,也太大了”,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变化?

8、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解析:这句话出现在第二段的最后,那么答案应该在下文中寻找。主要的变化集中在四五两段,可通过摘取关键词句的方法,把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即可。答案:那条河依然存在,却失去了水牛的姿容;水变清了,看不见浮草;原先沙子泥土铺就的河岸,用水泥砌得整整齐齐,自然状态的曲线,不复存在了。先生旧居因观瞻者的好奇心驱使,变得拥挤和熙攘。原汁原味的湘西,染上了浓厚的经营意味,游客的不雅行为令人觉得扎眼。3文章结尾说:“沈先生如果活着,今日的凤凰在他的笔下会是怎样一番景致?”作者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解析:这句话是作者在看到十年后湘西的变化后发出的感慨。作者再次到

9、凤凰时,笔下的凤凰少了初识时的惊喜,多了铜臭味和丑陋相,引发了作者由表及里的沉思与回味,这些沉思与回味给读者以深沉的启示。所以这句话在内容上以问句作结,委婉地道出了作者的困惑与感叹,引人深思;结构上,尾段的作用主要是和前文的关系,如照应文章的开头,点出凤凰与沈从文密不可分的关系。答案:结构上,以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同时照应文章的开头,点出凤凰与沈从文密不可分的关系。内容上,委婉地道出了作者的困惑与感叹,曾经钟灵毓秀的凤凰成了熙来攘往的旅游胜地,让人遗憾;现在的凤凰出现了铜臭味和丑陋相,与沈从文先生当年描写的凤凰大不相同,令人感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鲁迅先生的温柔叶浅韵近距离与鲁迅

10、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生塑像,莫名的大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

11、时刻,适合怀念先生。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他是她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精神食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也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在一纸一句里。而在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里,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昂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多才,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衣着也头头是道。从

12、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7条,除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13、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越一切之上。先生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嗔。东西南北,各方各圆。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在一

14、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的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B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形象地写出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美好的爱情。C作者写鲁迅先生临终遗嘱。这些遗嘱里有对周海婴将来职业的要求,有对无原则主张宽容的痛恨,并与现实进行对比,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D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

15、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温柔看待世界之一切的态度予以高度评价,朴素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睿智的深邃。解析:选CC项,“这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高超的智慧”分析错误。原文“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是对鲁迅先生壮年去世的惋惜,作者写鲁迅先生的遗嘱是为了表现鲁迅的温柔是有棱角的。5(概括分析形象)请简要分析文中鲁迅先生的“温柔”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析:本文主要谈论鲁迅的温柔。首先,他对妻子是温柔的;其次,他对待生活是温柔的,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再次,他有着孩子般顽劣的天性;最后,他的温柔不是无原则的。答案:对许广平爱情的温柔;讲求情趣,尤其是衣着,美学等的时尚;

16、有孩子般可爱而顽劣的天性;自成方圆有棱角,是非恩怨分明。6本文的中心内容在于写鲁迅先生的温柔,而结尾却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在内容上,“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春光正好,春天在画里。这正好与文章主题“鲁迅先生的温柔”相一致。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答案:“我”结束回忆,回到现实,此时的“我”对生活中的鲁迅先生又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丰富了鲁迅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与开头相呼应,“我”是在春天的芬芳中拉开了对温柔的鲁迅先生回忆的序幕的。结尾时又写春天正在画中,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