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复习学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7654853 上传时间:2021-0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复习学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复习学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复习学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复习学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复习学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复习学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鲁教版地理复习学案-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标展示核心素养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1.综合思维:利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原理解释主要地貌的形成,如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2.地理实践力:利用业余时间去不同地形地貌区,考察地质地貌的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基础梳理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分布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2)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侵蚀类型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

2、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特别提示】1流水、风力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1)从地表形态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

3、呈波状起伏。(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往往是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素养引领】1(综合思维)如何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提示:(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所示:(3)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沉积类型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有明显的分选

4、性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特别提示】2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区分时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素养引领】2(地理实践力)绘图说明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来判断盛行风向。提示: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5、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考点一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 多以景观图或示意图为载体,通过分析外力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抓住地表形态变化过程中的具体特点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 典例1(2019高考全国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6、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河水流量支流汇入沿岸地貌两岸岩性AB C D(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规范审答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第(1)题,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黄河中游,以雨水补给为主,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河流流量季节变化_;干、支流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_;河道所经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第(2)题,河道属水系特征要素,其摆动范围主要受

7、制于地形地质条件。图中小北干流东岸北部有汾河注入,南部有涑水河注入,西岸则无河流注入,说明其中段两岸可能地势较_,岩性_,影响支流汇入,同时也影响河道展宽。第(3)题,由图可知,渭河入黄河处位于黄河小北干流的下游位置,渭河在主汛期时,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使入黄河处的河床_、水位_,导致其上游的小北干流水位_,流速_,泥沙_增强。小北干流位于渭河入黄河处的上游,其水量和泥沙量均主要来自上游地区,渭河的水量和泥沙量对其影响小。我的答案:大_大_高_坚硬_抬升_抬高_抬高_变慢_淤积_(1)D_(2)C_(3)C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

8、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多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2我国主要的外力作

9、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命题角度一地形分布变迁图中的

10、外力地貌(高考经典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解析:第1题,贝

11、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

12、,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答案:1.C2.B3.D 命题角度二风化作用与地貌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45题。4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5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

13、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 第5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答案:4.D5.C考点二河流地貌【核心素养下的命题分析】 多以地形地质剖面图、区域地形图为载体,通过河流地貌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表现的分析,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抓住河流地貌的特点及其成因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关键。典例2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

14、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 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思维流程信息:洪积扇主要形成于山口,是流水的_作用形成的信息:除甲地外,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组成颗粒较粗,说明搬运能力较强信息:明确不同图例代表的地理事物信息: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向_流,沟谷_,大部分地区短小流急,在山麓地带颗粒较大的沉积物堆积形成洪积扇,土壤发育程度_信息:甲地洪积扇上游地形以_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水流速度较慢,搬运能力弱,且河流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