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7645311 上传时间:2021-02-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夏十二登岳阳楼》(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导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 南飞的大雁带走我忧戚烦闷的心情,远处的山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 南飞的大雁带走我忧戚烦闷的心情,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 醉

2、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 注释 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 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 行杯:谓传杯饮酒。 回:回荡,摆动。 创作背景 此诗是公元759年(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赏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

3、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

4、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

5、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