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690242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7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 文本试卷分五大题,共 12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

2、名篇中空缺的部分。(6 分)(1)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2)采菊东篱下, 。(陶潜饮酒)(3)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4)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5)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6)而或长烟一空,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 凸 5 题。砚庄记戴名世世之人以授徒卖文称之曰“笔耕”,曰“砚田”。以笔代耕,以砚代田,于义无伤,而藉是以供俯仰,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 为也。余家世耕田读书,故称饶 裕。余始祖自婺源迁桐,至先王父 凡十世,未有以授徒卖文为生者。明崇祯中遭贼乱,家破。久之,先王父募人 垦荒田数百亩,聊足自

3、 给。先人兄弟三人,而先人所分受田宅仅十之二,食指 甚多,不能 给,于是始授徒他方,以糊其口,而匮空日益甚。先人既没,所遗债负若干,余次第偿之, 丧葬之事,余独任其费,而所遗田宅及室中之需尽归于吾弟。余脱身游,或教授生徒,或卖文制碑, 东西奔走,何啻二三万里! 所与士大夫交游颇多,然无度外之人为一悯 其穷而援之者;而每岁所获存家中,尽为戚党奸人盗去。计自岁丁卯至壬午,凡十五六年,存与友人赵良治所者凡千金。是时吾县田直甚贵,而良治为余买南山冈田五十亩,并宅一区。田在腴瘠之间, 岁收稻若干。屋多新筑,颇宏敞,屋前后长松不可胜计。良治复代余名堂 额曰“ 砚庄”,而余以岁壬午冬自江宁归居于此。家众凡十

4、馀人,皆游手惰窳,不 谙种植,岁所收稻,仅足供税粮及家人所食。而余遂不能常居砚庄,每岁不过二三阅月,即出游于外,奔走流离,而余已浸寻老矣。余之归也,年已五十,尚无子,家之人遂有觊觎此土而欲攘而有之者。余自维潦倒一生,未曾凭藉先世尺寸,忧愁勤苦之 馀, 仅仅有此,皆得之笔耕,用以休息馀年, 终吾世则已矣,遑惜其后哉!请姑待之。(选自南山集)注王父:祖父。食指:家中人口。窳:懒惰。浸寻:渐进。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而藉是以供俯仰 藉:凭借B是时吾县田直甚贵 直:一直 C不谙种植 谙:熟悉D余自维潦倒一生 维:思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叙述自己之“穷”的一组是

5、(3 分)明崇祯中遭贼乱,家破食指甚多,不能给或教授生徒,或卖文制碑无度外之人为一悯其穷而援之者 岁所收稻,仅足供税粮及家人所食出游于外,奔走流离A, B C D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关爱弟弟,独自承担了父亲丧葬费用,还将父亲留给的田宅和家中所需都留给了弟弟。B砚庄屋多新筑,宽敞宏阔,苍松环绕檐前屋后。这些描写表现出作者高远的志向和高洁的志趣。 C赵良治所题“砚庄”之名,既体现了庄主的文人身份,又暗示了田庄是主人靠 “笔耕”的收入购建的。D文章叙事井然,感情真切,字里行间表露了一个贫穷之士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抗争的忧忿之情。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6 分) (1)此贫穷之士不得已之所为也。(3 分)(2)家之人遂有觊觎此土而欲攘而有之者。(3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瀑 布宋石延年飞势挂岳顶,何时向此倾?玉虹垂地色,银汉落天声。万丈寒云湿,千岩暑气清。沧浪不足羡,就此濯 尘缨 。注语出楚辞,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屈原遂去不复与言。”后用“濯缨”指避世隐居。(1)全诗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2)首联、颔联写瀑布,所用的动词很有表现力,请举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下

7、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瑞珏感到无限悲伤,哭着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 “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她只好依从;觉民鼓励觉新反抗,说:“大哥,你要奋斗啊!”(家)B吴荪甫企业经营和公债投机受到损失,想克扣工人工资来补偿,减薪布告贴出后被女工们撕得粉粹,由此引发了工潮,裕华丝厂全面停工。(子夜)C得知叔叔自杀的消息后,强烈的同情心使欧也妮母女感到要为夏尔做点事,于是精心准备了一桌按家里规矩办的丰盛午餐,而夏尔却毫不知情。(欧也妮葛朗台)D小男孩将弗比斯给老妇人的那枚银币偷换成枯叶,法官根据老妇人和弗比斯的证词,判定枯叶就是冥钱,把它作为爱斯

8、梅拉达勾结妖僧刺杀弗比斯的证据,判她死刑。(巴黎圣母院)E,法院开庭审判案件,涅赫柳多夫作为陪审团成员参加审讯工作,发现被审判的玛丝洛娃正是多年前被自己无情抛弃的恋人。(复活)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 “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 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 “先生此回,必有主意。” 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 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此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此后他们各做了什么事情?(5分)(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

9、事情节,回答问题。(尤三姐 )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后,出来便说:“你们 也不必出去再 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给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 红满 地,玉山倾倒再难扶!(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尤三姐还的“定礼”是什么?尤三姐自杀,柳湘莲离开了贾琏新房,随后发生了哪些事?(5 分)选第( )题:(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曰:“ 敢问其次。 ” 曰:“宗族称孝焉, 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10、 曰:“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 为次矣。” (论语子路)注果:果断,坚决。硁硁然小人:硁硁然,这里指像石块一样坚固的样子。小人,器量小的人。(1)在孔子看来,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理想的“士”?请简要概括。(2 分)(2)孔子怎样看待“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请简要分析。(4 分)三、现代文阅读(2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一 12 题。阅读总是被我 们赋予了太多的意 义,大到为国为民,小到为家为己。人们通常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学习,学习就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知识就是为了实现某种功利之目的。惟独的,人们忘记了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思考的 过

11、程就是孤独的过程,而孤独就是 为了寻找“己之所是”,即成为我们自己。阅读固然是 为了知,知则是为了行,行使知得以复活,进而让我们的知绽放出真理的光华。所以,每每在真理的实践中,我 总 能够体验到一种重生的感觉。我无法将知与行彼此分离,但我也总是会提醒自己:“ 格物致知”的说法往往忽视了知识的超验性, “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也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它们共同的弱点在于可能的片面。我相信古希腊哲人的观 点,你只有明白德性的真谛,才可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反过来,我也想说,你只有成 为一个德性之人,才有可能明白德性的真谛。阅读 是知也是行,阅读不只是手段,它更是目的,阅读本身就是财富和幸福。以为阅读是

12、为了达成某一明确且又具体的世俗目的,那应该属于一种没有灵魂的阅读吧。对于这样的阅读 ,我 还能说些什么呢?读读高尔基的在人间就会明白,这个没有上过多少学的孩子,正是因为大量的阅读而成就了自己。如果没有阅读,他更有理由成为一名盗贼、 骗子或者流浪汉。 总之,他就是没有可能成为高尔基。古人那种“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总让我深感恐怖,不寒而栗。其中隐藏的,似乎是某种“卧薪尝胆”式的刻骨仇恨。依我看来, 这根本就不叫读书, 这叫复仇。阅读的过程当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阅读的过 程寓涵有多少的艰辛,也就注定寓涵有多少的幸福。我们始终不应败坏阅读的幸福感,否则, 阅读就会把我们引向邪恶。10下列对原文

13、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认为阅读的过程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孤独的。B作者认为阅读是为了知,知是为了行,强调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C作者认为阅读是要造就有灵魂的人,不是为了明确具体的世俗目的 oD作者认为阅读过程注定要有不少的艰辛,但他反对复仇式的苦读。11请简要概括本文论述的问题。(2 分)12请简要分析第段论述的思路。(4 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天池浪漫曲肖复兴到新疆首先要到天池。 天池!听听这

14、名字就足以引人,天上的池塘, 该是何等浪漫。更何况古称瑶池,传说 是王母娘娘沐浴之地,周穆王西游宴 乐之地,更让这里闪烁着浪漫光环。我上天池为了什么? 望着一 车脸上泛着光芒的游人,我在问自己。车出了乌鲁 木齐,戈壁的苍凉让人心发紧,悲壮让人心动,美却让人感到辛酸得想落泪。我知道这是西北独具的色彩和美,这 是一种只有经历沧桑才能感,陪到的悲剧式崇高而庄严的美。美丽而神奇的天池那一缕浪漫,正诞生在这样浑黄苍凉美的土地上。我明白了,我并非独寻天池而来,我是梦想、思念着、 牵挂着一个人的。如果没有这个人,也许我不会到新疆来,也不会奔天池去。因为新疆最初给我的印象,不是哈密瓜,不是葡萄干而是他写的歌“

15、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 头留恋地张望”“达坂城的石头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只眼睛真漂亮” 是他的歌把新疆与我拉近。只是那时一直到后采许久,我并不知道不仅仅这两首而且众多有关新疆的歌都是他创作的。这不能怪我,尽管在那遥远的地方编 入法国国女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材,罗 伯逊曾将它作为保留 节目唱遍世界,歌曲并没有署名作者,而荒唐地冠以“青海民歌 ”。他是谁? 能写出 这么动听歌的人一定美如达坂城的姑娘 车到阜康县 城折东跑三十一公里便是天池。一路天池水先 导一样引我入山。 就在今年,我才知道他叫王洛宾,今年已 经七十八岁高龄!他的青春融进他创作的无数首新疆歌曲: 玛依拉 、半个月亮爬上来、都塔尔和玛丽亚、高高的白杨树他的歌就是他的心的翅膀,让新疆飞向世界。传说也许带 有演绎色彩,说他在二十六岁那一年在兰州街头偶然听到一个司机哼唱小曲,立刻被磁石般吸引住了。为此,痴情如醉,他竟义无反顾,只身一人西出阳关,直奔新疆,成了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