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235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www.DearEDU.com【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区域的含义。2.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说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通过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2、;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和变化的。【教材内容及分析】学习地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地理问题。尽管不少的地理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结合区域的实际,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是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所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也就成为地理3(必修)的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理解“区域”的含义。“区域”在地理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并非要求死记硬背“区域”的概念。因此,教材主要使学生理解区域的几种划分方法和特性。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引

3、导学生去了解“区域”的含义。接着,教材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第一方面,介绍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书本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不同的区域为例,比较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二方面,介绍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书本主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这两个方面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的要求。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环境的异同,归纳分析对其区域发展的影响。难点是长江三角洲在区域不同发展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法,探究法,

4、分组讨论等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模拟旅游 激趣导课(课前准备:各学习小组搜集、整理资料、图片及音像制品等,模拟从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展示沿途的所见所闻。)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来作一次有趣的旅行,从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出发,一直旅行到祖国的南海诸岛,在沿途中,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准备成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从气温差异,自然景观,,建筑物甚至会有学生联想到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性格差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

5、作学习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多媒体投影】:资料一 2005年2月17日我国部分城市天气资料海南发布今年首个高温报告17日最高气温37 2005年02月17日08:40 来源:海南日报2月16日,海口气温高达33,仿如盛夏。海口西岸游人如“鲫”,许多人前往海滩游泳。据省气象台16日下午发布的高温天气报告,未来一天,我国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将出现35至37的高温天气,提醒公众注意防暑降温。这是省气象台今年首次发布高温报告。2005年02月17日 星期四哈尔滨天气:白天晴,最高气温-10;夜间晴,最低气温-16 2月17日华东

6、主要城市天气预报 城市天气气温济南多云有时阴有雪-2-6南京阴有雨或雨夹雪4-2常州阴有雨4-3上海阴有雨6-4杭州阴有雨5-4福州阴有雨13-11【图片一】 一组一月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图片。师:这正是同在一片蓝天下,北方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南方却是郁郁葱葱的大好春光,南海诸岛更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天气。我们的祖国是多么辽阔啊!【图片二】 一组七月我国东西自然景观的图片师:从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搜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幅员辽阔,无论是东西还是南北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着种地域差异主要是由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造成的。本节我们就开始学习必修3的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多媒体显示】: 第

7、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自主学习,探究竞争师:首先,我们请同学们先回忆必修1和必修2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略师:必修1和必修2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必修2的最后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对必修1和必修2的总结,概括了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将必修1和必修2中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所以,我们在必修3的学习中,要注意已有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的指导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受益终身。)师: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理解“区域”的含义。自

8、学课文,第2页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小节,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以中国为例,说出你所知道的区域划分种类。先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多媒体投影:几种相应的区域划分的图片。(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民族图、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根据情况适时进行提示,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回答略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展示已准备的图片。(如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状况图、中国内外流区域图、中国土地资源利用图、中国农业图等。)教师总结区域的定义和区域的划分方法。如人为划分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区(可结合家乡的

9、撤乡并镇区域调整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民族分布、人口密度、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从地域范围来说,区域的划分可根据需要,或很大,或很小。大尺度的,可包括许多国家,如东亚、中东地区等。在我国,大尺度的,可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省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部沿海经济带,小的可以是一个城市内部的一个区域,如上海的浦东经济开发区等。师:由此可见,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举例说明区域的边界情况(明确的边界和具有过度性质的边界)。学生回答略师:不同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等

10、也存在差异。下面我们来比较长江三角洲平原和松嫩平原有何异同。师:请每个专家组的代表依次按照课前所选课题: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差异、土地条件和矿产资源条件差异的顺序讲解,本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由评判组的同学打分,评选优胜组。学生活动过程略(竞争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竞争能够培养集体荣誉感,竞争能够提高学习小组的凝聚力。)每个小组介绍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要点,学生已提到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未提到的给予商榷、补充。【多媒体显示】:展示要点,让学生对照要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自然环境差异比较影响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位置的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度附近,东

11、部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贸发达。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3度北纬48度,地处东北地区中部,交通相对不便。气候条件的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然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稍差。土地条件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是水稻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较低;松嫩平原是黑土,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较高。矿产资源的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师: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对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区域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自学课文,并回忆以前所学的我国各地的工农业情况完成下表:长

12、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人类活动差异比较区域生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生产在良好的水热条件的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还有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产业较发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的西部降水量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生产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的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则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基地。 由此可见,组成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

13、理环境的整体性。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该地的工农业生产等经济建设外,也会影响当地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等。不仅传统民居如此,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是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l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l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l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l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l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

14、大。(同学们可以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把各自的观点写在题板上,再进行全班交流。另外,还可以写出你知道的南北方居民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区别,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看哪个小组答案最全面。 ) 各小组先亮题板,再派代表总结三、总结新课 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新课,回顾反思新课内容。 师: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一节课我们将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阐述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课后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相关内容,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双休日调查天目湖、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和平桥镇合并的原因,分析天目湖镇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小组先制定调查计划,讨论调查的问题,安排调查的时间。(地理调查和地理专家研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学习的内容,结合家乡的具体变化,展开相应的社会调查,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用心 爱心 专心 121号编辑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