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 考前回归练兵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030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 考前回归练兵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 考前回归练兵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 考前回归练兵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 考前回归练兵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复习 考前回归练兵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 考前回归练兵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 考前回归练兵 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高考历史复习(考前回归练兵):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1、鸦片战争后,人民的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是()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广州【解析】我国近代人民生活习俗开始发生变化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逐渐移植过来,影响了当时的人们。上海和广州是第一批的通商口岸,但上海在当时的地位和作用明显超过广州,所以变化最大的要数上海。【答案】B2、近代的农村和现代的农村在社会生活方面最大的不同是()A、饮食习惯 B、婚姻习俗 C、温饱问题 D、住宅方面【解析】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城市,而农村由于闭塞受到的冲击较小,所以ABD三

2、项农村的变化相对不是太大,而C项是中国农村近代和现代变化最大的,到1987年,我们才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答案】C3、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解析】主张“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的主要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他们在当时中国提出这些改变风俗的主张,首先是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的色彩。【答案】C4、下列有关表述符合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趋势的是()A、传统饮食的西餐化 B、休闲方式的多样化C、

3、衣服款式走向多样化 D、饮食水平的质量化【解析】本题关键要看清题目要求,要求符合“近代”的时间限定,BCD三项都是发生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而在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已经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答案】A5、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增长最快的时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中国人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是在1987年C、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下降D、1995年,政府启动了“安居工程”【解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恩格尔系数”的概念。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重

4、要指标。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而C项的判断恰恰相反。其余各项都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答案】C6、下列中国轮船业发展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是()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洋务派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垄断全国的轮船运输业D、新中国成立后由较快发展到比重下降【解析】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是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之后被洋务派打破垄断局面,南京政府垄断全国的轮船运输业是在抗日战争后,而新中国只有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才逐渐下降。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各选项描述时的时间限制。【答案】B7、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最先出现

5、在交通运输业,其主要原因是()A、当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最为落后 B、太平天国阻碍了清政府的河运C、中国传统的航运因列强侵略而衰落,兴建新的海运,有利可图D、清政府试图夺回贸易主权,以求制夷【解析】关于洋务派创办交通运输业的意图,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曾明确表示:“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官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如此可见一斑。【答案】C8、下列铁路出现最早的是()A、京汉铁路 B、包成铁路 C、兰新铁路 D、京九铁路解析:BCD三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才修建的的铁路,只有京汉铁路是近代修建的。【答案】A9、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前 B

6、、戊戌变法前 C、辛亥革命前 D、辛亥革命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混淆是CD两项,教材中提到“到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答案】C10、外国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清末民初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解析】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所以A和B时间不符;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是在清末民初,民国时已经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只是由于政治腐败,还有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限制。【答案】C11、中国的首条航线是()A、北京-天津 B、北京-上海 C、上海-广州 D、天津-上海【解

7、析】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标志着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答案】A12、近代时期的有线电报主要用于()A、军事目的 B、生活奢侈品 C、官商通报 D、生活日用品【解析】近代时官商通报主要用无线电报,民间百姓对电报使用的很少,不可能是生活日用品。有线电报主要还是用于军事目的。【答案】A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哪些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红色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中央日报()A、 B、 C、 D、【解析】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其它三份报纸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政论性报刊,曾经和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答案】A14、我国的下列影

8、片中,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A B C D【解析】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电影,歌女红牡丹是第一部有声电影,风云儿女为我们熟知是它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答案】D 15、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到大众传媒时代的标志是()A、报纸的出现 B、电影的出现 C、广播的出现 D、互联网的出现【解析】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于是报刊应运而生。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电影和广播是

9、电波声像媒介稍后出现,互联网更是新近出现的新媒介。【答案】A16、对于下列词语:“沙发、椅子、纯净水、博客、黑客、闪客”的出现,下列说法比较准确的是()A、中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多样化的生活方式D、是对传统词语的异化【解析】 通过审题,沙发是西方传入中国的。椅子是传统的。后面三个词语都是网络用语。说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这道题要避免选A。因为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网络流行用语。但题干没有明确有这个限制词。【答案】C17、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A、1990年 B、1994年 C、1995年 D、2000年【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个人电脑逐渐普及,1994年我国正式

10、接入互联网,1995年发展为几千用户,到2005年已经超过一亿用户。【答案】B18、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报刊业发展状况的表述的是()A、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B、各种专业性报刊纷纷创办C、刊物的种类有所减少 D、党报党刊发挥主导宣传作用【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恢复了生机,刊物的种类急剧增加,而不是有所减少。【答案】C19、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发展的是()A、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质量有所降低 B、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C、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D、焦点访谈等新闻类报道栏目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各电视台在节目中推除出新,使节目内容更加充实,质量大为提高。

11、【答案】A20、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组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业 “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 中国近代报业是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开启的A、 B、 C、 D、【解析】旨在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材料,“邸报”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读,并没有说明由谁创办,将带的选项排除可得出正确

12、的答案。【答案】B21 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下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解析】辛亥革命初步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实现了服饰制度的根本转变。【答案】B22 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2清革命色彩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剪辫是反清革命的表现之一 ,故B项正确,A为“裹脚野蛮、天足文明”,C为婚礼的习俗,D为近代交通黄包车。【答案】B23. 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

13、是(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解析】从报纸中使用简体字可知B项正确。【答案】B 24、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解析】 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该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体现出到1869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

14、开放,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影响,但是还是比较保守。【答案】A25、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解析】材料生动的展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一幕可笑现象,由于封建统治者们的顽固排斥,使铁路等近代新生事物不能得以传播,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B26、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