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5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30082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5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5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5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5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5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5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12高中历史 7.1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 5 新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前预习学案一、 预习目标内容标准学习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体会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气和创造精神。列举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列举“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二、预习内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目的: 3、内容:(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必要性):2、内容:3、作用:(三)斯大林模

2、式1、背景:2、内容:3、评价: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 学习目标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2.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3.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4.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5.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

3、弊。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二、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指名学生阅读回答预习所列问题。2、合作探究探究一: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

4、解说词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 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经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是指什么?(

5、1分)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1分)(2)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1分)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1分)(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哪一历史事件?(1分)有何影响?(2分)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分)(4)材料四中“苏联模式”对苏联经济发展有何消极影响?(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3分)。(5)材料二、三、四从本质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简要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及本质区别(2分)。当堂

6、检测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3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4斯大林在论述苏

7、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有限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5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B是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状况的产物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结束 【课后练习与提高】一、 选择题【巩固练习】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

8、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2、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最大的作用在于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了农产品产量C、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极大地巩固了工农联盟3、“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主要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B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C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D所制定的目标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4、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的资本家经营,这表明A布尔什维克党开

9、始着眼于解决经济困难B苏俄政府决定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民族工业C布尔什维克党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使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D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5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相比,三者的相似之处表现在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直接干预经济C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20年代末斯大林和另一位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下面是双方的主要观点:关于农业问题:布哈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

10、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关于工业化问题: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济危机。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

11、主义前进的动力,通过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经济建设。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岳麓书社)材料二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进入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了初步的实践经验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基本思想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主要内容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尝试,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

12、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共十四大报告(1)前苏联与布哈林的观点相似的经

13、济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何发展?(3分)(2)概括提炼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思想。(3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形成了怎样的发展模式?(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一发展模式在苏联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2分)(3)与斯大林相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成功之处?(2分) (4)材料三表明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重大突破?(1分)突破有什么必要性? (2分)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答案【课内探究学案】探究一:1(1)错误: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共领导人希望借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导俄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苏俄广大工人、农民和士兵强烈不满,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分)根源: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1分)(2)政策:新经济政策(1分)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建设社会主义(1分)(3)表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分)影响:破坏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并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分)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1分)(4)消极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