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复习 人民政权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908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复习 人民政权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届高考历史复习 人民政权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届高考历史复习 人民政权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届高考历史复习 人民政权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复习 人民政权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复习 人民政权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届高考历史复习 人民政权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3)明确过渡时期的概念1、从时间上看,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2、从任务上看,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期,巩固政权,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19531956是社会主义改造期,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其主要特征是: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由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成分不断得到胜利。重点阐释过渡时期总路线1、识记总路线制定时间和内容(一化三改造)2、理解两重任务的关系工业化是改造物质基础,改造是工业化必要条件。3、分析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

2、产关系同时并举4、实质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5、与七届二中全会的总任务相联系。一五计划1、分析其总体特点和在工业化方面的特点2、为什么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二、教学目的:了解本节知识要点,掌握初步分析问题方法。三、教学重难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中实行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五、教学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过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二)提出过渡时期总任务。背景: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提供了条件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指在无产阶级

3、专政的条件下,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特点: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物质和技术基础,是总路线的主体。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前提条件,只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工业化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的经济基础,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明确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四)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

4、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国家对农业改造必要性:土改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大海,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分散落后,有很大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认识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原则:自愿互利 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步骤: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生产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根本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直接原因是粮食问题。2、提示改造的方针、原则、方法和步骤。对资本主义的改

5、造1、分析原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日益突出)2、明确其途径和步骤。3、为什么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了赎买的政策(创举)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1、条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2、特点:两大原则和性质3、明确:其结束了政协和纲领代行的过渡状态,在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同时,保证改造和建设的进行。4、回顾近现代史上具有宪法性质的文献(宪政历史)思维发散“上层建筑一出现,它就成为极大的积极力量,积极地促进自己基础的巩固,采取一切办法帮助新的制度去根除、去消灭旧的基础和旧的阶级。”试以过渡时期的史实这一论断正确性。解析:人民政权的作用1、摧毁旧政权,建设巩固新政权(追歼,

6、三运,人大)2、改变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土改,没收,总路线)3、恢复国民经济,工业化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方针:利用、限制、改造(2)政策: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某些时候参加了革命斗争,新民主革命胜利后,又承认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当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由于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本质、对国计民生的破坏作用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有制之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计划经济之间存在矛盾,因此,通过有必要通过改

7、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3)过程:(逐步过渡)把私人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低级(初中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A、形式(工业)加工定货、统购包销 (商业)经销、代销B、目的通过公私合同进行联系合作,建立企业外部联系,产品规格、质量、数量由国家规定,成品按合同交给国家。C、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仍归资本家所有,管理经营仍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国家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所有制高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A、个别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性质):由国家投资、派干部同资本家共同经营。B、全行业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

8、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些经济成分?这些成分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一)出现及变化(经济结构)鸦片战争前,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缓慢发展。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形成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垄断全国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1956年三大改造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二)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9、反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有哪五种经济成分存在?结合近代以来的有关史实分析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五种经济成分存在?后来有什么变化?(一)五种成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农民、手工业者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二)原因: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虽逐步解体,但仍然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并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全国土地改革后,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政府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发展个体农业、手工业的作用,使农民、手工业者个体经济得以存在。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10、,国家从1953年起实行三大改造,广大农民、手工业者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这样形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和一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采取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实行加工定货为主的初中级国家资本主义,后又发展为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这样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形成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成分逐渐发展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