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定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8453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普定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贵州省普定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普定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普定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普定县二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12月份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主要是指A.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居住 B. 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C. 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D. 传教士可以在中国传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839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协定关税,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故打开国门即开放口岸。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内容2.剑桥中华

2、民国史中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很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1922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B. 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C. 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D. 中共较早准备与国民党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两层意思,一是国民党合作有利于革命的发展,二是早决裂会干得更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党叛变革命导致最后的决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会干得更好而非便

3、能完成革命任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A.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 加强中央集权C. 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 加强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表明政府对政事要求快速解决。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三省互相配合,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4.

4、2014年,APEC会议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重回中国,此次会议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表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之一是A.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C. 新时期的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D. 同世界大国建立友好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PEC会议也是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而中国积极参加APEC会议,并且积极举办APEC会议从侧面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新时期中国的

5、外交政策5. 某纪念徽章上有“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字样,图案是五色旗和十八星旗。该徽章纪念的起义爆发于A. 广州 B. 南京 C. 南昌 D. 武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爆发于武昌,所以该徽章纪念的起义爆发于武昌,本题关键是判断出所考查的历史事件是武昌起义即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武昌起义6.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

6、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 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 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 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答案】D【解析】材料认为,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等都是俄国的自身的矛盾造成的,十月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故D正确;A项错误,材料并非只是说明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7.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

7、,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A. 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B. 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C. 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D. 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胜利指的是十月革命,它是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故选C。ABD都不属于它的独特贡献。8.恩格斯说:“美国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而且在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促使美国的建立者们A. 实行了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B. 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C. 实施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 热衷欧洲事务谋

8、求世界霸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是合众国而非共和国,美国是实行了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而非实施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美国的建立者们并不热衷欧洲事务谋求世界霸权,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分权制衡的原则【名师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9.2013年3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乔晓阳,在香港立法会部分议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称,香港选特首一定要选出爱国爱港的人,就是不能与中央对抗,不能企图推翻中共领导的人。这种说法A. 是错误的,违背了港人治港的原则B. 是正确的,因为“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C. 是一家之言,没有法律依据D. 是错误的,香港特首只要爱香港,维系香港的政治经济稳定即可【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香港选特首一定要选出爱国爱港的人,就是不能与中央对抗,不能企图推翻中共领导的人”可知讲话明确了香港行政长官最基本的条件,也明确了“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讲话符合

10、港人治港的原则,故A项错误;1982年宪法是“一国两制”的宪法保证,故C项错误。10.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A. 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B. 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 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D. 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20世纪60年代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任何一次新旧社

11、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阶级斗争为纲的特点,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特点【名师点睛】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反对美苏两国的霸权主义,变“一边倒”为“两面出击”。这一战略虽然使中国陷入与苏美同时抗衡的不利局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加快了中国自力更生进行建设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把对外关系的重点转向广大亚非拉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为外交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从20世纪60

12、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集中力量应对前苏联的威胁,毛泽东提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它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前苏联的扩张势头,使中国争得了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缓解了在国家安全上面临的威胁和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同广大亚、非、拉国家以及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1.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A. 五四运动的爆发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1919

13、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决定将德国侵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答案为A。D项错误,中共成立是在1921年;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年到1927年;B项是在1915年。BCD均不符合题意。12.李世安在世界当代史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这一外交原则的公布,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亚非拉和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大大促进了亚非拉各国之间团结合作的发展。”这一“原则”是指A. 一边倒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求同存异D. 一国两制【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14、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所以得到了国家舆论的支持,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是指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会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求同存异主张是在万隆会议上,和题干中“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不符,排除C项,D项是中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方案,不是外交原则。13.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A. 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B. 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C. 害怕得不到尊重D. 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体现了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也说明洪秀全

15、没有摆脱封建观念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14.“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 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 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D.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合法的”指的是合乎“宗法”的意思,所以,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只可能是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故B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5.以下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2758号决议内容节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