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四校(恩施一中、利川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7016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四校(恩施一中、利川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北省四校(恩施一中、利川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北省四校(恩施一中、利川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北省四校(恩施一中、利川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北省四校(恩施一中、利川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四校(恩施一中、利川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四校(恩施一中、利川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四校(恩施一中、利川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2019年1月24日下午16;10-17:40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答案

2、】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变化。西周分封制时期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详解】请此输入详解!2.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和门第。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 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 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 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 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先秦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阶层的区分并不稳定,出身卑微的人能得到重用;而魏晋时期士族门阀高度发展且掌握权力较大,此时选官则更加强调官吏

3、的出身背景,说明魏晋时期阶层固化影响到官僚政治,C项正确。材料主要表达了社会阶层关系变动和选官制度变化的联系,没有涉及到宗法思想,排除A。材料中没有反映儒学的相关内容,更没有体现君臣关系,排除B。材料中体现先秦时期,身份卑微之人可有所作为,并不能体现“天下大同”;而魏晋时期强调官吏的出身背景,也不能完全反映出“社会不公”,排除D。3.近几年最受瞩目的国产古装电视剧,肯定非甄嬛传和琅琊榜莫属。随着这两部电视连续剧的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家国一体B. 嫡庶有别C. 宗族制度D. 君权至上【答案】

4、D【解析】【详解】由于古代帝王的君权至上,而王位继承又是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以致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的现象屡屡发生,故D项正确。家国一体是指国家与帝王的关系,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嫡庶有别是指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決定政治地位和财产的继承,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子嗣夺嫡与后官争宠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故B错误。宗族制度是古代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父系氏族时期,故C项错误。【点睛】抓住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嫡长子制度,母以子贵。4.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

5、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士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 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B. 打击贵族势力C. 使人民获得了自由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天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说明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说明所有的贵族都没有管理人民和得到封地的权利了,这样就等于说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为D。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秦朝推行全国的,不是创新,A错误。打击贵族势力不全面,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民获得自由,排除C。【点睛】要求学生结合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来分析材料,抓住郡县制

6、代替分封制疑问这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从而加强中央集权。5.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原先是三个省之间权力相互牵制,材料中提到中级官吏出任宰相,尚书省地位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在唐朝一直存在,并没有被废除,故A项错误;材料中看不出行政效率提高,故B项错误;门下省是负责审核的,故D的表述与史

7、实不符。6.根据如图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 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C.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D. 清朝国家机构设置【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此时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废除行省,权分三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明朝的机构调整,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C。7.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在阿提卡地区颁布法典,刻在16块白色旋转木板上,史称阿提卡法典,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这一法典A. 基本满足

8、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要求B.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初步的基础C.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的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分配的信息,A排除;由材料“内容包括解负令、按财产划分等级、成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促进工商业发展等”可以得出,所述为梭伦改革。结合所学,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选B;C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作用,排除;D是伯利克利改革的作用,排除。8. 法律总结第二篇第一条指出:“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对材料中前后两个法律解释正确的应该是( )A. 前者指习惯法,后者指成文法B. 前

9、者指成文法,后者指习惯法C. 前者指公民法,后者指万民法D. 前者指万民法,后者指公民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公民法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可以不认可外邦人。万民法普遍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把外邦人归入,使他们也成为法律主体。因此这里的“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分别指的是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他成文法和习惯法并没有在这里讨论适用范围问题。因此选择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征、原则9.有人认为,罗马法“实质上属于市民阶级,而组,他们本身所学的、所教的和所应用的法律,按其性质来说,实质上也是反封

10、建的。”其意在表明罗马法A. 创立者是早期资产阶级B. 主要针对封建势力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 后来成为反封建的武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虽然为奴隶制时代的法律,但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封建过程中正是看到罗马法的精神所在,故利用其作为反封建的工具。故D正确。古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当时没有资产阶级。故A错误。古罗马是奴隶制社会,没有封建势力。故B错误。材料没有揭露和批判私有制的罪恶,C错误。【点睛】认清罗马法所属于的时代以及当时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1、10.1688年“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英国内阁A. 使议会能够有效监督行政权力B.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C.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D. 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王国无力也无意于行使行政权,而内阁的出现,弥补了这一弊端,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要求,故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内阁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发挥的是桥梁的作用,并不是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故排除B。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解決是在国王彻底丧失行政

12、权之后,故C错误。【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一个逐步完善发展的过程,其原因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11.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由民选产生”。上述规定体现了以下哪些原则A. 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原则B. 自由平等、分权制衡、中央集权原则C. 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D. 联邦制、民主集中制、自由平等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总统由民选产生”体现了民主原则;“总统可否決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防止了独裁现象的出现保证了民主,故答案为C。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只是

13、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没有体现民选问题,故排除A。BD中的自由平等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着重考查对美国宪法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的理解,12.1850年普鲁士颁布了宪法,其中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A. 是用议会粉饰的封建君主专制B. 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C. 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B【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鲁士所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故B项正确;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中君主权力过大,具有半专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说明君主拥有实权,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点:【名师点睛】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

15、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2)不同点:君主方面: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政府方面: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的宰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方面: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批准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13.在近代通商口岸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基地,是中国华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对以上材料反映的史观,排列正确的是A. 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B. 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C. 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D. 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