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672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临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80分,每题2分)1子启是商朝君主帝乙的长子,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三子叫受德。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时还是妾的身份,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纣。帝乙想要立子启为太子,而太史则争辩说:“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于是受德继承了王位,是为帝辛(纣王)。而子启后受封于微地,故称微子启。下列有关上述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 商代的宗法制对周代有重大影响 B 商周时期子启的封地一直在微国C 微子启在商代为大宗在周代

2、为小宗 D 微子启在封地内可任意任免官吏2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宗法关系决定贫富差距 B 分封制度制约墓葬等级C 血缘关系主导墓葬规制 D 宗法制度维系礼乐体制3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这说明A 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 B 宗

3、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C 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D 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4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 从封邦建国到郡国并存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 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5汉景帝时,窦太后期望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汉景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计之。”于是与丞相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高帝刘邦“非有功,不得侯”的预先约定予以坚定的拒绝,汉景帝默然而有沮丧之色。据此可知汉初A 丞相掌握很大权力 B 后宫干预朝政频繁C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 官僚政治开始确立6建元元年,董仲舒对策,建议“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教于邑。”后来武帝设立“太学”

4、:规定博士弟子五十人;再由郡国选派旁听生,不定人数。这中国官立学校的开始 有利于民间积极向学风气的形成 是官学体系终结私学教育的标志 对黑暗势力有一定的威慑力A B C D7“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对“这种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B 孝廉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标准C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 D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8当代许多学者比较推崇宋代文化。以下排列中,最能凸显宋文化特质的是A 文官政治平民社会尚武进取词曲吟唱B 平民社会义理涵养书卷

5、风流词曲吟唱C 义理涵养尚武进取书卷风流文官政治D 平民社会文官政治义理涵养书卷风流9下表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比例4%17.2%24.5%46.1% 何怀宏选举社会A 扩大了统治基础 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提高了官员素养 D 放宽了录取标准10(题文)汉代,吏、民一旦被察举为孝廉,必须先拜郎中(侍卫皇帝的官员)作为官中“储官”,后经“三署”(五官署、左署、右署的合称)因材施教、甄别考核后,才依优劣除补县令长丞等职。这说明汉代察举制A 存在滥举中央官员的弊端 B 无法选拔优秀的社会人才C 配有官员培养的相关机制 D 实行严格的官

6、员考核体制11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实行的措施是A 设置三省 B 废中书省 C 设中书省 D 设置内阁12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13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

7、点不包括(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B都实行分权C都体现了集权原则D都具有民主性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是西方人自1514年到中国起,积300余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的古老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界碑”的含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对中国的胜利”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A B C D15鸦片战争后,两广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

8、官尤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吏治败坏 D 民性懦弱16如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中国现形记A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 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 中国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D 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17德国驻日公使曾接到国内电训:“现在日本的和平条约(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尽管后者的范围尚小,我们不得不抗争。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A 列强

9、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 B 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C 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 D 德国占据大量中国领土18(题文)“在思考中国的这场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其他任何战争的时候,笔者必须明白,中国并不是由一个民族构成的,而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实际上中国像一个百孔千疮的沙袋,一拳击去,沙子四处飞溅。”作者在此认为中国“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 中国人缺乏民族意识 B 中国军队战斗力涣散C 君主专制体制的落后 D 清政府备战组织不力19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已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以下属于该“议约”内容的是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C 在北

10、京设使馆区 D 开放重庆为新的通商口岸2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中国20世纪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 甲午战争和公车上书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1太平天国运动在其14年斗争中,先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施政方案资政新篇。这两个政治文件都A 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 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 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22有学者评论太平天国运动时说道:“

11、太平天国的失败并不是社会革命的结束,而是新的社会革命的开始。”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A 是推动中国开启近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因B 使清政府意识到封建制度的落后性C 激发了先进中国人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积极性D 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创造环境和思想基础23辛亥革命使“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这主要表明辛亥革命A 使民众地位得到根本提高 B 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C 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 D 引起了社会心理变迁24莫里森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专电:“北京被革命爆发和军队叛乱的消息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清朝危在旦夕,满朝文武,忧心如焚。”莫里森报道的事件A 动摇了清政府

12、的反动统治 B 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C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加速了腐朽的清王朝的崩溃251912年3月成立的统一党,其宗旨为“统一全国建设,强固中央政府,促进完美共和政治”。5月成立的共和党,其党义是:保持全国统一,采取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扶持国民进步。这体现出当时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统一 B 共和政治已由理想变为了现实C 社会精英期盼构建统一民族国家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26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其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这反映出A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袁世凯着力维护民主共和C 国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 D

13、 三民主义得到真正的落实271906年当时政府规定的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1912年政府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 国家政体发生巨变 B 民族危机日益严峻C 儒家伦理遭受冲击 D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28“在展开政治斗争的同时,他们又从经济上打击地主,开展减租减息减押的斗争。农民们还对宗法思想和制度进行了猛烈冲击,他们禁止迷信活动,没收祠堂庙宇,推翻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农村革命也冲击了束缚妇女的夫权,各级农协都设立了妇女部,不少妇女拿起梭镖同男子并肩作战。”材料中的“农村革命”发生于

14、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291936年12月,毛泽东在抗日红军大学讲演时说:“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一九二八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这个问题又作了一次答复。中国革命运动,从此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这里“正确的理论”是指A 土地革命理论 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持久抗战思想 D 全面抗战路线30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政策的出台A 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 B 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 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 表明中共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