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5515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60分)1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2西周推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这说明()A历史制度总是重复循环B西汉的制度最优C制度的革新具有渐进性D郡县制存在弊端3据傅乐成(中国通史)叙述,周王除拥有天下共主的名义,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实权,实不比一

2、个诸侯国的国君大多少。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纳贡朝觐、助王征伐、救济王畿内灾患等几项简单义务,诸侯国的内政可以说是完全自主的。而周王却要对诸侯进行赐祭肉赐礼品赐服饰等诸多颁赐。诸侯对王室也只有在周初比较听话,后来渐至公开抗命,王室有时反还要受强大的诸侯庇护。这一史实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征()A以血缘关系以及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王权需要借助神权来庇佑D众多的同姓封国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微4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A宗法制的影

3、响B分封制的影响C世官制的影响D郡县制的影响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士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A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B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C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6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嬴政这一做法()A重在限制丞相权力B具有宣

4、扬功业色彩C在寻求统治依据D企图保证皇位世袭7有学者认为:“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的实施威胁了中央集权B行省设置主要偏重于其经济职能C行省在地方上拥有极大的权力D行省与中书省相互制衡以确保皇权独大8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赦;在宋代,宰相向皇帝上劄子(用来上奏或启事的一种文书),先得皇帝统一或批改,再正式拟旨;明代,则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决策权在皇帝。由此可见,我国古

5、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A皇帝可直接掌承六部职能B丞相渐为皇帝的私人秘书C君相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D皇权向高度集权方向发展9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10公元前127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规定()A恢复了西周宗法分封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D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11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

6、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A防止武将专权B重视分宰相之权C强调监察地方D掌握国家经济命脉12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A丞相制的废除B内阁的设立C八股取士的实施D军机处的设置13清代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A实际上是清代宰相府B办

7、事流程严谨且保密C仅是皇帝的辅政机构D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14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也打破了“不许宦官识字”的惯例,并且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1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讲道“过于稠密的人口不可能保持一定的秩序,就难以建立一个政体(不能知道当官的是什么人)”这说明亚里士多德主张()A让少数人掌握民主权B在政治上人人平等C小国寡民

8、的政治体制D平民有权监督官员16“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C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D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17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

9、因债务流落异邦的人,也都回来了。”材料中的“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是()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B雅典民主政治确立C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首创了陶片放逐法18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雅典人进行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五百人会议B公民大会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19“不会有人同意水手或者建筑师或者音乐师或者其他人通过抓阄方式成为城邦的首领。”苏格拉底批判抽签选举是因为抽签选举()A促使贵族再度垄断权力B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使得妇女能够参与政事D破坏了雅典公民参与政事的积极性20“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

10、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但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材料中“新的法律”是指()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21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C罗马法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D罗马法为今天欧美国家直接使用22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纵容犯罪B维护贵族利益C肯定证据D

11、主张重罪轻罚2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24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也确立了有别于英国的“君主为实,立宪为虚”的君主立宪政体。三者的共性是()A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B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C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D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25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就要结束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是()A要求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B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C当时议会中的议员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自身的政治权利26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因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支持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这说明英国()A内阁与首相共进退B内阁对议会负责C下院拥有最高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