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525394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练习 岳麓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辛亥革命第一部分 随堂练习1.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2.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3.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

2、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4.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2009广东高考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6.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国民的支持第二部分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

3、人黄帝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2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3.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4.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5.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

4、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6.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会保障C人权 D君主立宪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C地痞

5、、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8.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9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此联讽刺的是 A孙中山 B袁世凯 C段祺瑞 D黎元洪10 “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

6、,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辛丑条约的签订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A BC D11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国人对待自己革命的态度,以庚子失败为界,“前后相较,差若天渊”。人们对待孙中山倡导的革命态度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运动失败 B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义和团运动失败 D资产阶级革命力量有了极大增强1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贯穿上述历史运动的核心诉求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C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D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二、

7、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2)按

8、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14.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

9、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材料三 图一 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 图二 遇刺身亡的宋教仁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10、3)图一中1912年成立的临时参议院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结合图一、图二说明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 “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5)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参考答案:随堂练习1.B 2.C 3.A 4.D 5.D 6.B课后练习1-5 BBBAC 6-10 CDABD 11-12 BC11.(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2)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

11、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12.(1)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2)因为依据临时约法,中国确立了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但袁世凯篡权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时期,民主共和徒有其表。(3)举措: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焦点: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4)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追求民主宪政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不必照搬西方模式;中国民主宪政之路曲折艰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人民民主政治。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