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514760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2、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3、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

2、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4、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据此可知A韩非是儒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B诸子以恢复西周统治为目标C诸子百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D诸子学说是他们谋生的手段5、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

3、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6、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A反对世俗的物质享受 B仍然是强调神和神性C利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文精神 D影响局限于艺术创作7、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

4、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D社会契约的思想8、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9、“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A 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10、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

5、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1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12、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

6、“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13、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的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里的“时代倾向”最可能是指A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 B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C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14、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

7、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A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 B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C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 D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15、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16、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

8、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17、有文章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18、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由此可知马丁路德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19、“人们对基督教

9、神学教条的怀疑缘由于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这一信仰危机引发了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20、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21、“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为着履行这种职责,需要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

10、收赋税,以资壤持,但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上述言论意在说明A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C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22、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A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B社会上层未能警醒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士大夫醉生梦死23、“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倘延夷人为师,祸

11、患无穷,甚至亡国灭种。”持此观点之人是A魏源 B严复 C李鸿章 D倭仁24、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5、20世纪初,中国主张从改革官制入手,逐步厘订法律、广兴教育、清理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实行宪政的是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立宪派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50分)26、(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如果有人问,在人类历

12、史的长河中哪些思想家通过他们的存在、人格和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最大?德国哲学家卡尔亚斯佩尔斯在其著作伟人中,将这些伟大的人物压缩为四人,即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和耶稣。 西方国家有这么长的发展时间乃是他们的幸事。对此作出贡献的肯定还有诸如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亚当斯密和康德等哲学家,他们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而受儒家影响的亚洲国家则更倾向于集体的制度。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没有哲学和政治的自由是不可想象的。德乌利希道姆欧洲人眼中的孔子和苏格拉底材料二 现代德国学者罗茨认为:“假如孔子能够继续被视为伟人之一,可能对世界是一种福祗。”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苏格拉底的思想对

13、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你怎样理解康德“对个人主义发展和理性的完善发挥了重要影响”?(4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观点有何不同?(4分)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看法。(6分)27、(15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以不同形式向西方学习以挽救民族危亡。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 夫蛮狄羌夷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内之良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呜呼!八荒以外,存而不论,乌知宇宙之大哉?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夫今日当大地忽通,万国竞长之时各国治法、文学、技艺、制造、财富、武备之盛,迥非匈奴、突厥愚犷之风。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矣。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骨髓。狂中国之体制,而不能保中国之民,与稍变其制,而能保其民,孰为轻重?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年1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魏源针对“不能再称西方文明之国为蛮夷”,而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3分)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西方社会的认识。(4分)材料二中的“稍变其制”指的是什么?(4分)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卢梭谈到教育时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