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66456457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范文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本书中,杜威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他不但强于教育理论,而且富于教育经验,把理论与实际成功贯穿起来。是一部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巨著。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杜威在学生时代时就对此深感不满。大学毕业后,杜威曾先后担任大大小小的中学、大学的教师,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终于在57岁时著成了这部经典民主主义与教育。概括说来,他在本书中讨论的是两大课题: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

2、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合拍。本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第二部分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这一部分还说明了民主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即“教育无目的论”。第三部分是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做出新的解释。杜威在书中阐述的几个概念和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便是对

3、民主社会和民主教育的定义。杜威认为衡量社会不能单凭主观臆想来制定标准,应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还应以本社会和其他社会能否交流互惠为尺度。其次,优良社会应当是开放型而非封闭型的,是人类共存、共利和共赖的社会。要知道,在专制国家中,利益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人们共享的利益是不平等的,这势会使特权阶级和受奴役阶级之前缺乏融洽的关系和相同的思想,双方的关系会陷入一种畸形的状态。而在民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利益对比不会如此悬殊,人们便不会将主要精力放在阶级斗争上。他们的胸襟会更加开阔,思想也会愈发彰显活力,如此以来,历史的车轮才会滚滚向前。民主主义教育正是建立在民主社会之上的。在无种族隔阂、无阶级隔

4、阂的自由平等的社会中,教育绝非是由少数人垄断的,它是要使人人发挥其开拓创新的才能的。这与柏拉图希求通过教育建立政治和文化的金字塔是大相径庭的。总之,在杜威眼中,民主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沃壤,民主社会的教育是无比先进和无比优越的。第二个是对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思考。杜威认为人类和一般动物不同,使社会性动物,而社会的组成不是因为人们同处一处,而是因为大家具有彼此互通的信仰、目的、意识和感情。缺乏这种赖以互相维系的精神因素,人们尽管共处一室,也难以形成真正的社会。要想养成共同的心理因素,则需要人们之间进行联系和交通,而教育正是有效的联系和交通的渠道。何为教育。教育是一个抚养、培育和教养的过程,这需要依靠环

5、境的作用,引起某些反应。为何如此呢。因为教育是要要使群体中未成熟成员具有社会群体流行的各种兴趣、目的和观念。而这些显然不是物质,不可以在空间中简单地搬动和转运。当然,信仰和抱负是思想层面的东西,是不能机械地在物质上取出或者插入的。那该怎么办呢。如何能让年轻人吸收老年人的观点,使年轻人拥有和老年人共同的志趣呢。答案是:依靠环境的作用,引起某些反应。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的通过环境进行教育。杜威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观点我们至今仍很受用。环境的重要性确实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说身教重于言行呢。因为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组成了环境中的一部分,该环境会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他们会

6、对此做出某些反应。因此,作为一名老师要想让孩子们爱看书,不必成天宣扬读书的重要性,只需时不时地在自习课上安静地坐在讲台边看书。我的高中历史老师正是这样做的,给了我不小的影响。学校也当如此,选择社会环境中最优秀的东西,全部自己使用,努力强化他们的力量。尽力排除现存环境中的丑陋现象,建立一个简化的环境。因为每一个社会都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旧时留下的废物以及确实的邪恶的东西所累,阻碍进步。我们的学校有责任从环境中排除社会中的丑恶的东西,并将有助于未来更美好社会的部分传递下去和保存起来。当一个国家的教育超前于社会现实,那么其一定是欣欣向荣的。这一点可以与杜威“从做中学”的观点联系起来,就是说教学不

7、应该直截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这一观点仍沿用至今。而有些教师却脱离儿童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有的老师把儿童视为容器而以高压手段灌输知识,其结果只能使儿童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或招致学生的反感。试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间断的模拟考试、各级统考,迫使老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的时间,学生真的要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了,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兴趣可呢。第三个令我感受颇多的是杜威在第十五章“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中所论述的观点,这是围绕教学法而展开的。杜威认为,教学应从

8、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经验表明,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乐事,儿童管理也不再是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心理生活的研究表明,探索、操作工具和材料、建造、表现欢乐情绪等先天的倾向,具有基本的价值。如果这些本能所激起的种种练习是正规的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学生便能专心致志地学习。课程形成是需要有主动的作业,这种主动的作业与我们现在的作业不同在于它是符合儿童兴趣,注重整体性,与社会情境相联系的。这体现出杜威的“儿童中心”的思想和民主的思想。学校的任务就是设置一个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游戏和工作的进行

9、应促进青年智力和道德的成长。这一做法在当今的教学中仍然盛行,回想我们在小学、初中时所接受的教育,那时候的课堂大多是有趣的。英语课上老师会教我们唱英文歌、会让我们扮演书中的角色;数学课上老师会让我们自己剪出等边三角形、画出平行四边形等等。这些游戏都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一个起指导作用的观念,它使一个人的继续行动有意义。做游戏的人们并非仅仅做一件什么事(纯粹身体的活动);他们正在去试做一件什么事情,或者要取得一个什么结果,这种态度包含激发他们目前反应对未来结果的预测。如果能预见到相当遥远而具有一定特性的结果,并且做出了持久的努力达到这种结果,游戏就变成了工作。谈到这里,可能有人注意到儿童在校外的

10、时候总是在游戏,但为何学习效果不佳呢。这是因为在多数校外环境里,教育的结果不过是游戏和工作的副产品,是偶然的。因此,学校的任务是创设一个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游戏和工作的进行,应能促进青年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杜威说“如果工作中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这种工作就是一种艺术”。这是我们当今课程改革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例如他在论民主社会时所提到的要消灭阶级对立和民族矛盾,强调社会成员共享福利以及破除国家界限是值得推敲的。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的理论等也是有一定的范围界定的。总而言之,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但也存在可议的论点,我们在阅读时要多思考,多

11、联系实际,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第二篇: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民主的教育观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约翰杜威是20世纪前半叶最重要的美国哲学家。他在漫长的事业历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即自由”这一道德观念,他为对此观念建立一种令人信服的哲学论证并为追求一种能确保这一信念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实用主义,贡献了他的一生。杜威在任何领域为民主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作出的努力都不如他在其作为教育改革家的事业中所作的那样突出。他在教育方面的论著很多,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正如他所说,该书是最能概括其“全部哲学立场”的著作。一、全

12、书体系结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行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判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全书共分26章。依照杜威在第24章的划分,约含3个部分。实际上,最初数章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后各章便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这几章还说明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别无其它目的,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论。再后各章以实用

13、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教法做出新的解释。最末两章则分别论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全书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但泛而不乱,对每种问题都从哲学、历史和社会的角度进行了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二、哲学基础杜威是在如下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哲学的。第一,实用主义的新经验论,即认为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连续统一体;经验即是生活,生活即是经验;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经验方式。“我认为新教育哲学最基本的统一性在于有这样的观点;即认为实际经验的过程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必要的联系。假如真是这样,那么它

14、的基本观念的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发展,取决于对于经验须有正确的理解。”第二,生长论和发展论。这是杜威对达尔文主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引申和发展。他认为教育没有超越自身的目的,它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即生长,是促进儿童和社会成员个性形成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第三,人性可变论。杜威认为衡量社会制度合理性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促进个性形成。教育意义的本身就在于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如果人性是不可变的,我们可能有训练,但不可能有教育。”三、主要观点述评1.教育。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诱发”、“引出”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也不应该“把教学看作把知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的和道德的

15、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具体操作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同时教育是受教育者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两方面不能偏废,教育的起点和素材是本能和能力,必须诱导和发展儿童的这种本能和能力。同时,又要他们能主动积极地掌握社会状况和文明现状的知识,使他们的内在倾向发展以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生活。杜威认为,人的种种能力是天赋的种种生动的趋向运用某种材料所形成的。因此,为要发展学生的操作、思维等能力,就应事先决定好让学生接触什么材料,而“选择材料必须采取社会的标准”。显然,杜威所要求的是:学生手脑并用地从事社会

16、性的主动作业,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乃是自然而来的结果。他企图以此调合过去那种只重知识或只重智力的分歧,这是值得注意的。另外在智力的发展中,杜威尤其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就学生的心智而论学校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为此,他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能够引起问题从而激发思维的情境。过去,教育界对杜威提出的从问题出发的五步教学法多有批评,但后来有人认为:“实用主义者所提倡的实验探索方法,也有值得肯定之处。”今天,教育界在深入研究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正是受其启发而倡导的。2.教材。总的来说,杜威无论是在其教育思想还是后来所创立的学校里,都是坚定不移地推行他的新型教材“活动作业课程”的。杜威对于课程的看法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他认为工业革命以来知识积累很快,学生根本不可能在学校里将所有知识学完,因而学校应改变课程,“教学生从宇宙本身求学问。”二是为把各阶层的学生训练成合格的公民,那就一定要给他们教育。“以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民主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