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1(Word可编辑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66429439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1(Word可编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1(Word可编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1(Word可编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1(Word可编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1(Word可编辑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文档_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1(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1第I卷一、(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A阴_阳错_紫嫣红 _那_异B插科打_为一谈 _沌_厕C_移默化淆乱_坤 _首_越D飞扬_扈旱_水怪_除_擢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A虫豸诚惶诚恐 赦然 茕茕孓立B幽壑伶牙利齿 心扉 横槊赋诗C口呐无涯之戚 嗥叫 周公吐哺D口啤杯盘狼藉 蛊惑 沧海一粟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爱啜饮苦苟,在_了人生中的各种饮料之后我独爱那种淡淡的小苦。老子其实已将道说的明明白白:道理非唯心,也非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

2、唯物。二者是不可能人为地被_开的。我是一个愚庸的俗子,虽然有过羡慕佛的念头,内心里却没有真正_过什么。A尝遍割裂信仰B尝遍 分割 信服C品尝割裂信服D品尝 分割 信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的毕业生,在求职自荐中随意编造获奖业绩,有的推荐表上的赞誉则更是_。B_,同学们挥汗如雨,情绪饱满地参加升学考试。C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的前四句说明了一个哲理。苏轼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_,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慨万千。D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深深感动了全场听众,掌声笑声阵阵;有的人_,激动不已。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武汉市革宾馆的楼前悬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道:“热烈欢迎中国优

3、秀少年乒乓球队下榻我宾馆”。B代表们从尚法守信,励学思进,务实求真,勤奋实干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体现首都精神风貌的问题进行了讨论。C一家报纸以英国天空电视台的口气吹嘘:“环顾英超,有多少后卫能打出孙继海这样精彩的远射!”幼稚和浅薄让人见笑。D近年来,每次拜访于先生,几乎总是要倾听他的“讲演”,他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最近又在研究什么这其间,几乎使人插不上话。6下列各句使用标点符号有误的一句是A宣统三年九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B“革命也了罢,”阿Q想,“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C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

4、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例,说说这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D梦游天姥呤留别想象的奇特、开合的自如、遣词大胆,都足以显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时要用心体会。二、(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了也意外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上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

5、于是一同去。“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东西,直走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荷

6、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第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7对第段环境描写的含义的陈述,恰当一项是A阿Q很不理解革命,烛火的闪跳为阿Q的梦境涂饰了神秘色彩。B为下文阿Q的梦境描写,创设了入睡的时间背景,没有特殊意义C渲染了阿Q神往革命,参加革命的狂热、兴奋D作家不失时机地描写阿Q的贫困处境。8对第段的概括,_的一项是A体现了阿Q的革命宗旨:“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B具体描写了阿Q的革命目的:报仇,发财,娶女人C集中描写了阿Q的

7、革命全部内容,它只能在梦幻中实现D阿Q在“革命”中的所作所为,从阶级属性上分析,他是一个流氓无产者9细读整段选文,对其艺术特点的阐述_一项是A这是一段心理描写,写出了阿Q参加革命的热情,及其对革命的理解。B此段描写含有“象征”特点。不仅写出阿Q的革命积极性、新鲜感,还写出了他的愚昧。C此段描写采用了意识流手法,集中展示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D这段文字还采用了杂文式笔法,庄谐兼有,写出了作家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三、(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

8、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古墨子见歧道而哭之。周宅酆、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失真寇者也。贤者有小恶以致大恶,褒姒之败,乃令幽王好小说以致大灭。故形骸相离,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东徒也,秦襄晋文之所以劳王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义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

9、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_。”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到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土,此黎丘丈人之智也。_。舜为御,尧为左,禹为右,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奚故也?其知之审也。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吕氏春秋疑似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玉人之所_患:担忧,害怕B扶而道_之苦:使受苦C遂_迎之逝:往D其知之_也审:审察11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幽王欲褒姒之笑也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明旦之市而醉

10、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察之必于其人也奚故也?其知之审也A相同,不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相同,不同12下面四个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亡所加虑也。这是愚蠢的人最为困惑,而为明智的人所顾虑的B此夫以无寇失真者也这就是以为没有敌人,却把真正的敌人放过了。C是必夫奇鬼也这一定是那个奇鬼(干的)D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进,而杀其真子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因而杀死了自己的儿子。13全能表达“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的一组是故墨子见歧道而哭之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夫孪子之相似者

11、,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A BC D14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文主要说明君主应辩别真士与假士,以免失去了真士。B“疑似”就是对看来相像的事物,不要盲目相信,而要善于怀疑,然后调整查研究。C作者揭示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说明其总是一致的D不调查研究,单凭自己冥思苦想,很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第II卷四、(14分)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我固尝闻之矣_(2)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_16将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1)_;_。(2)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答(1)_(2)_1

1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3分)浣溪沙 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道词表达了词人的怎样的生活理念。答_18阅读下面李白的苏台览古。其与李白的越中览古,刘禹锡的石头城,均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仅从选材,描写对象上比较三者诗的异同。(3分)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芜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

13、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所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道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论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史“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