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十六 专题冲关》

上传人:爱****虎 文档编号:166418368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十六 专题冲关》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十六 专题冲关》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十六 专题冲关》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十六 专题冲关》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十六 专题冲关》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十六 专题冲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 第一部分 专题十六 专题冲关》(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冲关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13题。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3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解析:第1题,甲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降水较少。第2题,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主,分布较为分散。第3

2、题,丁省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与丙省(山东省)相比,经济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答案:1.B2.A3.D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45题。4图中M、N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A上游多峡谷,落差大B结冰期长,含沙量大C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D支流少5下列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B两地区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C甲地区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D乙地区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M河为湄公河,N河为尼罗河,两河上游多峡谷,落差较大。第5题,中南半岛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雨热同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水稻种植业。答案:4.A5.C(2010广东高考)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67题。6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 D北方区7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南方区。第7题,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不匹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另一种是水资源短缺,但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匹配较差的区域为北

4、方区和西南区。答案:6.C7.B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89题。8有关图中从到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 BC D9到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 B交通运输C劳动力 D市场解析:第8题,从阶段到阶段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有小城市发展,城市化发展缓慢;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因此可以判断,选择C项。第9题,从到时期在城市郊区出现了面向城市市场的花卉和

5、绿化树种。答案:8.C9.D(2011德州模拟)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1011题。10该地在阶段“地广人稀”,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湿热的气候起伏较大的地形A BC D11从阶段到阶段,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解析:第10题,该流域为长江流域,早期发展缓慢,与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等自然因素有关

6、;季风气候,夏季较湿热,因此选择D项。第11题,读图做出判断,明显的变化是出现新兴电子工业,且向西延伸;传统工业部门增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集中。答案:10.D11.D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1213题。12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AGPSRSGISBRSGPSGISCGISRSGPS DRSGISGPS13“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

7、流动人口数量解析:第12题,农民利用RS技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把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第13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因此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答案:12.D13.D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就建立了完善的计算机配送体系,从计算机开出订单到商品上柜,比竞争对手快三天,成本节约2.5%。通过沃尔玛自己的卫星,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对全球范围内的4 500多家分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销售量全部盘点一次,为高效的配送系统提供保证。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

8、统可以保证任何一家卖场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使它可以维持极少的库存甚至零库存,但可以保证正常销售,节约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和费用。据此完成1415题。14目前,沃尔玛在中国53个城市开设了102家商场。沃尔玛总部要查询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GPS DWPS15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ABC D解析:第14题,地理信息技术中的GIS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沃尔玛总部要查询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需要应用GIS技术。第15题,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

9、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车队的位置要用全球定位技术,而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的相关数据的分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答案:14.B15.C二、综合题(共40分)16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13分)(1)甲区域的地形主要为_,乙区域的地形主要为_;甲区域西部和乙区域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_、_。(4分)(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建成通车,加快了该城_业、_业的发展。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等新能源。(4分)(3)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资源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2分)(4)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的特征。请归纳出三点。(3分)解析

10、:第(1)题,根据经纬度、地形和区域轮廓可判断出甲区域为青藏高原,其西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为高原畜牧业;乙区域为巴西,其北部为亚马孙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热带迁移农业。第(2)题,a城为拉萨,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促进了西藏旅游业、商业的发展;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资源。第(3)题,乙区域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生存,缺乏大城市、工业区,电力消耗少;南部地处巴西高原,气候凉爽,适合人类生存,大城市多、工业发达,用电量大,所以开发了水电。第(4)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关键抓住以下几点:看区域内城镇位置城镇东多西少;看城镇与交通线的关系城镇沿交

11、通线布局;看城镇与地形的关系城镇多分布在河谷地区。答案:(1)高原高原和平原高原畜牧业热带迁移农业(2)旅游商(服务、手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3)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4)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河谷(河流)分布。17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1: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材料2: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日期为拍摄日期)。(1)关于材料1中各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2分)()A滨州市的等级比济南高,服务范围比寿光小B图示区域的城市体系中,济南为第一级城市C滨州市与东营市之间有明确的区域界线D东营市的形成与发展

12、主要受地形的影响(2)材料2中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_技术获取的,从中可以看出,从1984年至200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可能有_ (至少答出三点)。(4分)(3)与珠三角相比,黄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中优势条件是_;劣势条件是_.(4)东营市市长曾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作为石油城,东营不能等资源枯竭了才考虑转型”。请为东营市的经济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济南为省会城市,等级最高;滨州市和东营市之间因为是行政区,有明确的区域界线。第(2)题,卫星影像资料主要是通过遥感获得;其面积的变化从其影像资料可以得出;

13、而三角洲面积的变化与泥沙供应量和海水的侵蚀、河流的冲积作用有关。第(3)题,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第(4)题,由“石油城”转型,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改善交通,大力治理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答案: (1)BC(2)RS先扩大,后缩小流水沉积作用;海水侵蚀作用;地壳升降运动;海平面变化;人类活动(任答3点)(3)土地面积增加迅速,土地平坦、肥沃降水较少,水源不足,生长期短(4)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等(任答3点)。18(创新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1: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是云南省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之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云南围绕“大通道”目标全面推进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交通建设,使得“内陆边陲”变成了“开放前沿”。材料2:统计资料表明,云南是全国水电资源大省,境内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9 795 万千瓦,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总量的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