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

上传人:住在山****ck 文档编号:166343351 上传时间:2021-02-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2006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一)宏观掌控 本阶段是中国历史的幼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中华文明基础的初步奠定。1、 1、 奴隶社会(1)历程: 形成夏 发展商 鼎盛西周 瓦解春秋(2)政治: 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诸侯争霸。(3)经济: 夏、商、西周生产工具尚处于金石并用时代,后期出现少量青铜工具;春秋时出现铁器和牛耕。劳作方式是奴隶集体劳动。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赋税制度上受田者要向周王交纳贡赋。 (4)文化甲骨文和金文、历法、医学、尚书和周易,雕塑和青铜艺术达到高峰,伟大思想家老子和孔子。(5)民族关系夏、商、西周都是由华夏

2、族的不同部族建立的,国内各民族联系和交往不断加强,春秋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融合。2、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时期(1)政治 政权逐渐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形成变法、改革浪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建立起来;大国争霸,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2)经济 铁器、牛耕使用更普遍;井田制瓦解,封建制生产关系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3)文化:科技成就突出表现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历法、医学等;社会大变革突出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如百家争鸣。 (4)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华夏族逐步形成,为秦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打下基础。(二)微观细嚼1、夏、商、西周的更替(1)

3、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2)商: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都于亳,盘庚候前都于殷;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业之战后灭亡。(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都镐京;公元前771年,犬戎灭西周;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因为周厉王暴政。2、重要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1)分封制 目的:巩固奴隶主统治 内容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与周王关系:诸侯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打仗分封的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等意义: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瓦解:春秋时,诸侯争霸、铁

4、器和牛耕的使用(2)井田制性质: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内容: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臣下,土地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受田者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 劳作方式:奴隶集体耕种瓦解:春秋时,诸侯争霸、铁器和牛耕的使用3、春秋战国的纷争 根源:各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目的:为争夺土地、人民和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 经过:春秋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和吴越争霸;战国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长平之战 影响:给人民带来痛苦、灾难;加速了由分裂走向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和4、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5、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区别和本质:春秋时的改革是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但结果却使用法律条文将封建

5、土地所有制确定下来;战国时的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和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内容: 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 作用和结果: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起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新的封建制度确立了6、商鞅变法 背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新兴地主的出现新兴地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内容:第一次(“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授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第二次(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定封建土地私有制) 意义:使秦国国

6、富兵强,为其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7、春秋战国的文化思想:老子,道家创始人,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孔子,儒家创始人,思想核心为“仁”,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文化典籍为诗、书、礼、易、春秋。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荀子,唯物主义思想,“制天而用之”。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韩非子,后胜于今;“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文学:诗经、屈原和离骚、诸子散文 科学技术:天文历法,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的记载(早欧洲600多年);确立十九年七闰(早西方160年)

7、;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物理学,墨经光学八条。医学,扁鹊被后世尊为“脉学之宗”,四诊法(三)重点优化 1、夏、商、西周三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暴政 2、为什么说夏朝已进入奴隶社会?原因:(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夏朝已经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国家和氏族制度的一个根本区别)。(3)夏朝已经有压迫人民的机关国家机器。 3、武王伐纣的性质是什么? 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推翻暴君战争。 4、国人暴动的根本原因及性质。 根本原因:周厉王暴政;性质:平民的武装暴动 5、简述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

8、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6、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如何评价? 背景: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生产力发展,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狄人南下,楚人北来,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为大国争霸提供可乘之机。 评价: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积极,客观上有利于历史前进。第一,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在兼并和争霸战争中,开拓了疆土,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减少,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的统一,集权趋势加强,这为全国的统一

9、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丁基础。第二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进程,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春秋时期是一个新旧制度更替的过渡阶段,社会上存在着封建制同旧的奴隶制之间的斗争。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和为争霸而实行的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和削弱了旧制度,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为新兴地主阶级扫清了前进的道路。第三,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不断的争霸战争,周边的少数民族袭扰中原,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也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第四,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线。随着各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10、,使整个社会经济获得了发展,各族融合,形成了以秦、楚、晋、燕、齐等为中心的融合区域,使各族共同走上向封建制转化的道路,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7、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实质是什么? 新兴地主阶级夺权的斗争。 8、认识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不同? 春秋争霸战争的性质;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战争。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性质: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9、公田至私田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10、“相地而衰征”及“初税亩”的实质是什么? 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11、老子“无为”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企图阻止新兴的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

11、 12、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

12、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第二单元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一)宏观掌控本阶段总特征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1、政治 (1)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创建和巩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局面。秦灭六国,平越族,击匈奴,统一了全国,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基本形成。但是,由于

13、秦的暴政,秦王朝在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中覆灭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西汉中期汉武帝的“大一统”,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西汉后期,外戚王莽自立为帝,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建立的东汉是西汉政权的延续和发展。但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国家分裂割据的社会基础。东汉中后期,统治黑暗,外戚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黄巾起义由于黄巾起义的打击和军阀势力的膨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国家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对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秦朝建立了专制主

14、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建立了整套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汉承秦铡,汉武帝推行一系列实现封建大一统的措施,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东汉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集军权于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2、经济社会经济初步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居世界前列,为后世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国家长期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如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初的安抚统治方法等,也为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故出现了文景之治、武帝盛世和光武中兴。农业发展突出表现在铁器和牛耕技术的进步以及水利的兴修方

15、面。手工业的发展以冶炼和丝织业的发展为主。东汉时,豪强地主田庄经济发达,豪强地主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力量,这就为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和割据势力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3、民族关系民族交往,特别是经济文化交流有了重大发展,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格局形成。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春秋战园长期的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灭六国,南平越族,北击匈奴,修长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初步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两汉时期,民族交往频繁,西汉的“和亲”政策和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张骞和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汉武帝在西南设置郡县,加强了西南少数民族同中原的联系。边疆各族对开发边疆地区,缔造中华民族历史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对外关系中外交往开始发展起来,中外交往中中国主要是文化输出。两汉时期,国家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