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布鲁****店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5.50KB
约15页
文档ID:166138456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1/15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1)随风潜入夜,_____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3)_____,西北望,射天狼4)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_____,_____;_____,_____故曰:教学相长也6)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两句诗,蕴含着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历来广为传诵答案】 (1). (1)润物细无声 (2).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 (4)奉命于危难之间 (5). (5)知不足 (6). 然后能自反也 (7). 知困 (8). 然后能自强也 (9). (6)山重水复疑无路 (10). 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详解】(1)——(5)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润”“阙”“雕”“反”等字的书写;(6)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疑”“柳”等字的正确写法。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告罄(qng) 亘(gng)古 信手拈来 骇人听闻B. 禁锢(g) 蜷(qun)伏 阳奉阴为 深恶痛疾C. 制裁(ci) 瘦削(xuē) 格物致知 接踵而至D. 拜谒(y) 殷(yīn)红 与日供增 诚惶诚恐【答案】C【解析】【详解】A.有误,亘(gng)——gn;B.有误,为——违;C.正确;D.有误,殷(yīn)——yān,供——俱;故选:C3.根据语境作答太阳升起来了,一颗颗露珠在叶尖处动着(   )的光芒晨雾在淡淡的朝晖中散去,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绿在天地间 (   )般地描绘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草地周围的香樟树像人们的避暑伞,深绿的树叶在太阳的照耀下散发着阵阵香味阳光从墨绿色的叶子缝里洒落下来,斑斑点点的花纹在地上留下了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五彩缤纷 晶莹剔透 挥毫泼墨 龙飞风舞(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晶莹剔透 挥毫泼墨(2)在地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花纹。

解析】【详解】(1)“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晶莹剔透”是形容光亮而又透明这里是写露珠,“晶莹剔透”符合露珠的特点,故选“晶莹剔透”;“挥毫泼墨”是形容潇洒豪迈的动作,“龙飞风舞”形容奔放雄壮的气势或姿态这里是修饰“描绘”这个动作的,所以应选“挥毫泼墨”2)主宾颠倒,后一句的主语仍然是“阳光”,“斑斑点点的花纹”应是宾语,所以应改为“在地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花纹”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明代作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刻画科举制度下的众多士人形象,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B.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并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寄托了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C. 《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三峡》选自《水经注》,《北冥有鱼》选自《庄子》这些著作皆非专门的文学创作,但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D. “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寒舍”“贵姓“是谦辞,“惠顾”“高见”是敬辞答案】B【解析】【详解】A.错误,吴敬梓是清代文学家B.正确C.错误,《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D.错误,“贵姓”是敬辞二、阅读(57分)5.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题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匀践胙⑤,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④罢:通“疲”,⑤胙:祭肉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越王勾践反国②厚遇宾客③为质于吴④勾践已去(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使范蠡治国政 ②使老有所终B.①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 ②忠之属也C.①以淮上地与楚 ②念无与为乐者D.①与鲁泗东方百里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女忘会稽之耻邪?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5)下列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B.范蠡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虚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答案】(1)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2)①同“返”,返回;②对待、招待;③作为;④离开4)①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②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为“王”,“会”“惧”“秘”是三个连续的谓语,“乃”修饰谓语动词“秘”,所以应在“惧”“乃”之前断开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反”:通假字,同“返”,意为“返回”;②“遇”:古今异义,今义为“遇到”,古义为“对待、招待”;“为”:一词多义,有“是”“做、担任”“作为”“被”等意,这里的意思是“作为”;④“去”: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相同,均为“让”的意思;B.不同,属:归属,委托/属:类;C.不同,与:给、赠送/与:和;D.不同,方:方圆/方:正、刚故选:A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女,同“汝”,你;之,结构助词,的②重点词:是这;于,在;毕,都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D.有误,“勾践伐吴,吴师败”“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说明吴国是因为越国不断地进攻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吴王已盟黄池”说明吴国与诸侯国订立盟约,他们之间没有战争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

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所以越国大败了吴军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6.古诗词鉴赏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 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D. 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技法、内容、意境、思想感情等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C.正确;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故选C7.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选段一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地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拉到了地点,他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