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5843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 6 月 25 日,奉中共中央之命,邓颖超带着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国是的亲笔信抵达上海。1949 年 8 月 28 日下午 4 时 15 分,宋庆龄乘坐的专列徐徐驶入北平火车站,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的热烈欢迎。当晚,毛泽东还特别为宋庆龄举行了欢迎宴会。宋庆龄此次受邀参加的会议应该是()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49 年 6 月 25 日”与“1949 年 8 月 28 日”,另一关键信息是“共商国是”,四个选项中,符合这一时间信息和内容的只有 A 项。答案: 9 月 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2、议在北平举行,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这是因为新政协会议 ()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及海外华侨等,与会代表具有广泛性。答案:949 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职务党派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中国共产党 1 3 29 1 2 6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 3 27 0

3、 2 有广泛代表性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执政,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轮流执政。故选 D 项。答案: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下过命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法律命令都是党的创意,许多重要的文告都是先由党拟定初稿(不经过党的准备、考虑 ,是没有的), 然后经过政协全国委员会或政务院讨论通过。”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处理党政关系上比较慎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出现以党代政的现象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

4、民政府下过命令”可知不正确;中央人民政府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不正确。排除含的选项。答案:纪 50 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 1955 年我国社会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解析: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1954 年召开,此次会议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答案:图是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时的照片,该照片反映了()1954 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解析: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954”年,直到 1965 年,5 个民族自治区才先后建立,排除 B 项;

5、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 C 项;照片中郭兰英当选的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而非政协,可排除 D 项。故选 A 项。答案:中国“近代以来由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新型人民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新中国确立的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模式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确立于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祖国,您在哪里 ?在西藏和平解放的签字笔里,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里,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诗中“ 新宪法”指的是( )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

6、约法解析:根据材料“西藏和平解放(1951 年)”“跨过鸭绿江(1950 年)” 等信息可以确定,“ 新宪法”是指1954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 A 项。B、C、D 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答案:正确的是 ()立自治机关,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制度最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出,后经1954 年宪法正式确立。答案: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7、”从中可以获悉( )据题干信息“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说明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构成的广泛性。故选 D 项。答案: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 B.

8、C. D.解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这种表述是错误的,故排除含的选项,正确选项为 A 项。答案: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 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 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解能力。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自上而下的

9、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选 B 项。答案:答问题。材料一人民大会堂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在这里多次召开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材料二人类几千年政治文明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

10、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中国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艰辛历程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启示:民主的获得需要与专制进行反复的较量;中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是广大人民进行不懈

11、斗争的结果。举办了“百年中国(1840 1949)民主政治的曲折与发展”历史图片展览。展览的前言写道:“伴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下面我们所展示的就是百年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以下三幅图片都是展览的图片,请你从中任选两幅,为其配上解说词。(解说词的内容应包括:图片出现的背景、图片所反映内容的历史意义,不能要点化,要表述成文)(2)请你结合对以上三幅图片的观察,在参观的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想。参考答案:(1)图 1:中华民国成立后,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图 2: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陆续实行了选举制度,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了各阶层的民主权利,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图 3: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或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的结果。(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