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教师导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540833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民之乐教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乐民之乐教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乐民之乐教师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乐民之乐教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民之乐教师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课 题: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设计人:_高皎皎 崔伟利 审核人: 张中文 日 期: 【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意义。【学习重点】 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学习难点】1、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2、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一、朗读课文,字词正音。 王语暴(y) 庶几(sh j) 独乐乐(Yu l) 举首蹙頞(c, ) 羽旄之美(mo) 经史勿亟(j) 王在灵囿(yu) 麀鹿攸伏(yu,yu) 麀鹿濯濯(zhu)於牣鱼跃(w,rn) 放于琅琊(fng y) 秋省敛而助不给 (xng j

2、) 睊睊( jun) 慝(t) 徵招(zh sho ) 二、社会背景 在孟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制度,统治者不会去建筑一个公园,和老百姓共有、共享,一起游乐。只有帝王的宫室,才会有如此伟大的建筑,老百姓根本不准去游玩的。我们中华民族自从夏朝开始实行所谓帝王世袭的政治制度,帝王们的享受和老百姓是有分别的,帝王们为了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野心只顾着发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 而孟子在他的那个时代,能劝导一个有野心要据地称雄的人主,恢复共有共享的公天下政治制度,他的主张和这种精神,还是相当可贵的,相当进步的。_我的疑惑一、阅读第一则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今之乐由古

3、之乐 (“由”通“犹” ,如同。 ) 可得闻与(“与”通“欤” ,语气词。) 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 ,只是。 ) 时日害丧(“害”通“曷” ,何。 ) 予及女偕亡(“女”通“汝” ,你。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王语暴以好乐 (语:告诉。好:喜欢,爱好。 ) 王变乎色曰(色:脸色。 ) 今王鼓乐于此 (今:假如,如果。 ) 经之营之(经、营:都有测量、度量的意思。) 庶民攻之(攻:制造。 )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 )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今王鼓乐于此(鼓:演奏。 ) 今王与百姓同

4、乐,则王矣(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患病、得疾病。 ) 4、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1)暴见于王我被齐王召见, (被动句,“于”表示被动。 )(2)王语暴以好乐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状语后置)(3)何以能鼓乐也?凭什么(为什么)能奏乐呢?(宾语前置)二、阅读第二则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时日害丧:害,通“曷” ,何日,何时。 予及女偕亡:女,通“汝” 。 2、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思(1)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进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曲池边,环视着鸿雁麋鹿,说:“有才有德的

5、人也以此为乐吗?” (2)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孟子回答说:“只有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够以此为乐,无才无德的人即便有这些也不能乐。3.本则中,孟子主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明确:孟子的基本思想:仁慈的政治领导人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三,阅读第三则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遵海而南:遵:沿着。 秋省敛而助不给:省:视察。给:不足。 ) 为诸侯度:度:法度,准则。 民乃作慝:慝:邪恶。 师行而粮食:师:众人。 人不得,则非其上:非:责怪,非难。 )出舍于郊: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2、翻译句

6、子(1)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注意句式特点)(宾语前置句)我王不出来游历,我怎 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得到赏赐?(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注意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国君以老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预习案探究案榆林市第二中学 高二年级_语文_学科 第二学期导学案 班 级:_ 小 组:_ 姓 名:_ 授课教师_ 序号_3 4(3)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意句式特点)(介词短语后置)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4) 、春

7、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3、简要概括本则的主旨。 明确:孟子引用齐景公想出去游玩,晏子劝谏的故事,阐明了君王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道理。 四、整体感知,这三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孟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明确】与民同乐针对春秋战国朝代连年战争、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它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

8、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这种思想不过是空想而已。五、这三则材料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明确:第一则: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 ,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乐景图进行对比,这个对比在用法上有一个特点,即分两步采用分述的方式进行,惨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反面的结论:“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乐景图的描绘,引出的是正面的结论:“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这样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通过描写来说理,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第二则:正反对比,以周

9、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为论据,提出了当政者应“与民同乐”的思想主张。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第三则:运用古今对比来启发齐宣王。先说古时候,天子诸侯或者巡游或者述职,都是国家大事。他们出游是为了百姓,急百姓之急,因此百姓殷切盼望他们出游。再说眼下,君王出游无非是兴师动众靡费民财为百姓添乱增忧。 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来启发齐宣王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使主旨更加鲜明有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军渡淮

10、,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

11、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遂属其

12、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参考答案】D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为“率领” ,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 (都,全) 。 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 “有义”的一组是( )(3 分)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A B C D【参考答案】A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 “有义”即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3、)(3 分)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参考答案】C【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 分)检测案3 4(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参考答案】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解析】第句:重点词 购(悬赏缉捕) 、妻子(妻子儿女) 、踪迹(追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