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东北乡民俗(婚俗)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539837 上传时间:2017-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密东北乡民俗(婚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密东北乡民俗(婚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密东北乡民俗(婚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密东北乡民俗(婚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密东北乡民俗(婚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密东北乡民俗(婚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乡民俗婚俗谈到礼仪,礼节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课题,对于东北乡的风土民俗更是众说纷纭,但是内容丰富,突现了地方特色。历史沉淀了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为此更能激发我们去挖掘历史的精华,不断推出更好的地方礼仪精品,切实发挥其和谐团结育人之功能,在这里粗略的介绍一下东北乡婚俗、葬礼的礼仪礼节一、东北乡的婚俗这里说的是传统婚俗,即旧中国的婚俗。据走访,东北乡的婚俗和市境内四面八方,大同而有异,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但共同的是富裕人家繁,贫穷人家简,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要男女成年以后,由媒人从中联系,男女双方的家长按自己的意愿和一些通行的迷信说法(岁数,属相,命的相生相克等

2、)酌定。也有的找算命先生算卦的,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很严格,双方家长只要认为称心,多数不去过分苛求。双方家长相互暗暗了解,尤其是是对男女双方的暗访、看是必不可缺少的(多数是男女双方的家长去私访,也就是绍亲、了解) 。对于聘礼的商定,只要男方能拿得起,很少有斤斤计较的,这时候婚事成与不成,都由双方父母包办,没有男女双方本人参加意见的权力(也叫嫁狗随狗,嫁鸡随鸡,生是他家人,死是他家鬼) 。婚事即定,订亲、下煤启、送日子三步曲的礼仪活动不能缺少,随即启动。1、订亲,也叫定婚,顾名思义是亲事已谈妥,无异议要定下来。2、下媒启,也叫交换媒柬(即婚约) 。媒柬的内容是男家向女求婚,空口无凭,立字为证。那个

3、时候的媒柬,是一生的婚姻凭证,有法律效应,有官府的支持,极其神圣。一旦交换了媒柬,谁家悔婚,不但受到社会的谴责,打起官司来,也注定要输。好像今天政府发的结婚证书所起的作用。3、送日子:就是男方家找查日子的先生,根据属相择定哪月哪日结婚好,还包括着上轿、下轿、坐床的时间、方向等,用红纸写明送到女方家中,让女方家知晓,有备待嫁。这三部曲都是以礼仪进行,以表严肃、隆重。这三步都由男方家族长辈数人,带着礼品,多是猪肉、糕点、化妆品、衣料布到女方家中。行定亲礼时,必须由媒人带领,后两步如下媒启、送日子,媒人就不介入了。女方家隆重的设宴招待,酒饭完毕,女方梳妆打扮到客房向男家亲人问好,男方长辈代表当面拿出

4、看钱来给女家女儿,此时,没过门的媳妇心情的紧张、为难、羞涩、忐忑不安表现的极为突出。在很早以前,下媒启最为重要,因为一旦交换了媒启,才是婚事的落实。因此,礼品也最丰厚,有几斤重的大饽饽、几色(shei,一色为 12 市斤) 肉、鱼,而且所有聘礼都应交齐,女方家的招待规格已达到极致。但是,名曰下媒启,实则在定亲礼仪上已将媒柬交换了,名不副实,只是举行了仪式罢了。何时提前的无据可查。按情理讲,在订亲仪式上交换媒柬,反映了人们想尽快落实婚事的心愿。否则,尽管说得多么结实,无凭无据,总是虚无缥缈,有定而不定的感觉。因此,一旦有人有此创意,便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效仿、响应,礼仪、名堂就不必管了,遂为约定成俗

5、。同样,交换媒柬提前,送日子也提到下媒启上,有顺延的意味,早知晓有利,因此送日子礼仪仍保留,送日子之后,婚期在即,男女双方家都在做着倒计时,以待婚期。因为送日子已经无要事可办,所以有的人家,多因婚期临近,干脆将下媒启和送日子合二为一,称之曰:“连启带日子。 ”吉日已到,结婚的礼仪是相当隆重的, “结婚小登科” ,据说,七品县令路遇结婚队伍,都给让路。结婚之日,男女亲朋满堂,衣冠楚楚,熙熙攘攘,张灯结彩,贴对联,洞房更是摆设一新。迎亲的吹鼓手,头一天晚上即到,新郎家招待完毕,即席围桌,唱戏曲段子助兴。喜主家送赏钱,人群围听,拉开了迎亲的序幕。迎亲日,男家备花轿,供新娘乘坐,新郎乘官轿去女家相迎,

6、新郎衣着仿九品官服,冠插金花,又像学子登科,吹鼓手为主要仪仗,迎新队伍到了新娘家,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女方家一切准备就绪,并把安排的两个送客(新娘的平辈或长辈)身穿礼服,到官轿前将新郎迎出,领到女方庭院,这时的新娘早已梳妆完毕,内穿装心棉袄、棉裤,外套花衣(花衣是差上的) ,头戴风宗(当年慈禧太后的装束) ,坐在净面摆放的太师椅上,此时新郎的礼仪表现到了极致,表情的羞涩、 ,动作的娴熟、手势及全身的多样变化,连送客都跟不上趟(当然这些礼仪动作是在婚日之前,有的三四天才学会) ,新郎在庭院行礼结束,两送客领新郎到客房用饭,用饭结束,一般下午2-3 点钟,两送客陪新郎入官轿,待新娘发嫁。发嫁时,新

7、娘衣着花衣,头顶红盖头,由两位已婚妇女将新娘扶入花轿内。迎婚队伍返回进村,到大街后,两乘轿子缓慢进行,在轿杆的弹力下,轿体上下舞动,好不美丽,名曰踩街。这时的吹鼓手,使尽全身招数吹打,旁观的邻里拥挤不堪,差上还安排唱戏段子助兴,非常热闹,此为迎亲高潮。迎亲轿子到了新郎家门前,轿落下,男方家安排女方送客到客房休息用饭,这时婆婆端着火盆到花轿前,掀开轿帘让媳妇伸出手和脚来,象征性地烤手烤脚还念念有词,说什么“先烤手后烧脚,烤烤生性好割伙” ,然后由男方安排的嫁女客,提着一个用红包袱包着一个老式升,升里放上一把斧头来到花轿前,递给新娘名曰“接福” ,再将花轿内的新娘扶出,新郎在前带路,踏着红毯步入新

8、郎家庭院。庭院内陈设的香炉、烛台、大饽饽之类的案桌早已备好,由新郎家族中辈分最高的长辈,领新郎拜天地,嫁女客扶新娘在旁站着,长辈和新郎拜天地结束,新郎前导,先去踩炕(铺炕、封窗等大伯早已完成) ,有什么论究,无人知晓。新娘由嫁女客搀扶到净面门口迈鞍子,步入净面(名曰安子安子) ,再入洞房,炕前紧贴炕旁放一张吃饭桌子,桌子底放两碟子糕,让新娘踏着桌子上炕(名曰步步登高) ,新娘按查日子的坐向坐好,新郎用筷子将新娘盖头挑起来,这时邻居送小饭的(必须是姓王的,名曰:王母娘送小饭注定生个小男孩) ,象征性端着碗给新娘用饭毕,新娘坐床。新娘的送客临回前,到亲家与新娘公婆辞行,并必要说些姐妹侄女若有不足,

9、请谅解的客套话。闹房是结婚仪式中最热烈的场面,自新娘坐床毕到晚间喝合婚酒后,新郎的平辈或小辈,无论是同族,还是异性,不管男女老幼,洞房内挤得水泄不通,叽叽喳喳,喜气洋洋,直至深夜。日落,新郎新娘喝合婚酒。此间为新郎新娘首次对话的场合。合婚酒毕,新娘到公婆房内向公婆问好。东北乡的礼仪都是教育的内容。婚俗礼仪同样如此,整个婚礼细节不胜细数,其全程体现了隆重、伦理、喜庆、吉祥,有的细节暗示了婚后生活的美满、早生贵子的期望。不管有些迷信色彩,按理来说,是家人对未来美好愿望的表达。不管新郎、新娘,不能尽理解其中寓意,在朦胧的意念中,按程序走下来,仍有陶冶情操的作用。传统婚俗与其他风俗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至于结婚第三天,女方家派亲人携带礼品到男方家“看三” ,以及女方家的叫头一趟送过麦等等习俗,应是婚俗礼仪的续曲。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本片段肯定有不少缺憾,难以反映全面,期待领导指正。 经走访整理:杜宝玲二 0 一三年五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