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课件设计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65041082 上传时间:2021-0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课件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课件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课件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课件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课件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课件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课件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大树与小草材料作文讲评姓 名田梦丽学 科语文学 校石脑中学年 级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从自身作文的优缺点中明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避免误区学生情况分析理科班,语文基础薄弱,表达能力普遍差,写作水平一般,甚至有些连议论文的文体要求都不甚明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显示并分析学生习作中的优缺点;避免议论文的写作误区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1、 题意分析本次作文属寓意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应注意如次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因果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同样是面对狂风,大树的态度是“不屈”,结果是“折腰”;小草的态度是“屈身”,结果是“扬脸”。

2、可见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讲“如何面对狂风”的问题:是应该“不屈”,还是应该“屈身”?二是运用相似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由此及彼,把握材料的深层含意。材猜中的“狂风”象征“强大的仇敌”“伟大的困难”等;“大树”象征“刚强”,象征“奋不顾身”的精神;“小草”则象征“柔韧”,象征“能屈能伸”的精神。三是运用逆向思维,从材料偏向相反的标的目的思考。如大树宁折不弯,精神可嘉,却其不懂得审时度势,以硬碰硬的作法不值当效仿。小草审时度势,屈身伏地,保存实在的力量,可谓明智之举;但这也可理解成“卑躬屈膝,丧失气节,苟且偷生”。二、立意分析(一)从大树的角度立意1肯定性立意:宁折不弯,奋不顾身2否定性立意:不识

3、时变,以卵击石(二)从小草的角度立意1肯定性立意: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忍辱负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2否定性立意:卑躬屈膝,丧失气节,苟且偷生(三)从大树和小草的角度立意1既要奋不顾身,又要审时度势2当时则进,该退则退(四)从苏格拉底的角度立意1长于发现旁人的优点(赞美大树和小草,是因为看到了它们各自的优点)2不以成败论英雄(大树折了腰,却还得到他的赞美)苏格拉底赞美的是大树的“不屈”和小草的“柔韧”,是以,最佳立意是“刚柔相济”;而从结果来看,大树不屈却折腰,小草屈身而扬脸,又明显偏向于肯定小草的“以柔克刚”和“以退为进”,否定大树的“不知权宜”,是以,“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也是很符合题意

4、的。小草之所以“屈身伏地”是因为它懂得“审时度势”,所以“审时度势”也符合题意。“灵活权宜”属符合题意,内容上放在二类评分儿,因为“灵活权宜”的内涵很广,可以是思维的权宜、方法的权宜、态度的权宜等,而材猜中的“权宜”是就“态度”而言的,据此立意,显得过于宽泛。“长于发现旁人的优点”、“不以成败论英雄”含意在材猜中不太明显,并且不是材料的中心,是以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这种作文内容一般在三类打分。三、存在问题(一)立意不当1偏离题意。伟大与平凡;人应有拼搏之心;奋斗过程更美;让容情洒满人间;纳凉勿忘种树人;长于借助外物的气力;对峙就是胜利;找准位置,绽开自我;常怀赞美之心。2转移话题。如从“屈身与

5、不屈的选择”,转向“学会选择(取舍)”,从“小草选择屈身贴地源于对狂风和本身的正确熟悉”转向“良知知彼”、“要正确的熟悉事物”、“正确熟悉本身”,从“有时低头屈身也是一种智慧”转向“智慧”。3题意泛化。材料的核心是“屈与不屈”,这是面对伟大困难、强大仇敌等的两种具体的态度,但不少考生只在开头提了一下“屈与不屈”,文章的主要篇幅用于泛论“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人生的风雨”。(二)用材不当1选用不准。如一些考用鲁迅弃医从文来证明“以退为进”的论点。有些作文中心论点是“该低头时就低头”,根据材料来看,这里的“低头”是指“权时的哑忍和退让”,但这些作文却以某些人抛却城市优胜的生活条件到屯子献爱心、某些大学生来就有业时不再高不可低不就、某位长辈或者领导放下架子为例来证明论点。显然,这些材猜中的“低头”是指“接近下层百姓”、“从基层做起”、“谦卑”,这样选材,在逻辑上属于偷换概念。2材料失真。如一考生以窦娥为反面教材,批评她不会审时度势,以死抗争,以致白白丢了人命。3简单堆砌。许多考生写的是论说文,在提出论点后,举了很多事例,并且这些事例也能证明观点,但举例之后没作分析就直接推出结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4简单扩写。有30多位考生只是简单地将原材料扩写成一篇800字的寓言,没多大创造性,这种作文高考评卷最高不超过2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