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清《外国文学史》2015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64867729 上传时间:2021-01-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建清《外国文学史》2015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建清《外国文学史》2015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建清《外国文学史》2015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唐建清《外国文学史》2015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唐建清《外国文学史》2015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建清《外国文学史》2015复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建清《外国文学史》2015复习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荷马笔法(以伊利亚特为例):荷马史诗被称为英雄史诗,它以简洁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系列的英雄形象。伊利亚特中有很多有声有色的战争描写场面。史诗作者以赞赏的笔调描绘英雄们为部落而战的高昂战斗精神,赞扬其超凡的武艺、强健的体魄和惊人的智慧。在他们身上集中了氏族所要求的英雄品质,又显示出每个人的个性特征。这尤其表现在阿基里斯和赫克托尔身上。阿基里斯是古代希腊英雄的理想形象,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他从发怒到息怒,从退出战场到重新参战,最终以部落利益为重,展现出的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正是部落英雄的特色。赫克托尔更富于集体精神,并把为部落牺牲看作荣誉。因此他为了保卫城邦,英勇奋战,视死如归。史诗中,战

2、争的走向取决于神,但是英雄们依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胜利,反映出反抗精神。史诗结构巧妙,布局完整,只截取十年中最后一年的51天,以阿基里斯的愤怒与息怒贯穿全诗,具体描写的也集中在4天的激战。这样的结构突出了英雄主义的中心思想。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诗中比喻丰富多彩,贴切生动,新鲜又奇特。在描述人物和事件时,使用了约八百多个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比喻,构成“荷马式的比喻”。史诗经常重复使用同样的手法或词语,如“神样的”“竞价精美的”等,这是适应古代民间歌人口头复诵条件的一种传统手法,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古代希腊戏剧特征(以悲剧为例):1、借用神话题材,往往带有命运观念和一些迷信色彩,以人与

3、命运的斗争为主题,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途径和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2、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整个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显出崇高、庄严的风格。3、希腊悲剧是诗剧,其诗歌艺术继承了史诗叙事性和抒情诗的抒情性传统。其保留了酒神祭的合唱队,戏剧成分和合唱队的抒情成分是不可缺少的。4、有固定的结构程式和表现形式。一般分开场、进场、几个戏剧场面和退场这四个部分。最初采取三部曲的形式,三个剧本在题材和思想上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由于条件限制,剧情较为单纯,演出时间不长,演出场景也没有过多的转移。5、最突出的是神人同形同性。神虽然比人类强大,但各个方面都与人类一样,可以说神和人是同性的,这与中国古代很不一样。拟

4、史诗(埃涅阿斯纪):“拟史诗”又称为“文人史诗”,指的是文人在民间史诗的基础上,学习、改造民间史诗的题材、情节,对其进行再创造的结果。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是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通过埃涅阿斯遵守神命到罗马建国的神话,具体叙述罗马先人创业的光荣和艰难,歌颂罗马人威武堂皇,宣传罗马人历史使命,表达帝国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埃涅阿斯纪对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部分情节和主题进行了改造,注入了作者的新的思想与情感,使其成为一部新的、完整独立的作品。埃涅阿斯纪继承了不少荷马史诗中的情节、思想乃至修辞与语言,因此两者难免会有不少共同点。但是它与荷马史诗也有着显著的区别。首先,就主题思想而言,荷马史诗重在歌颂英

5、雄的个人奋斗精神,而埃涅阿斯纪更强调爱国和奉献精神。伊利昂纪的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进行战斗的英雄,奥德修纪基本主题是歌颂人与自然的斗争。埃涅阿斯纪主题则是歌颂罗马民族光荣伟大和创业艰难的历史,赞美罗马帝国的创建者屋大维等罗马领袖的功勋和伟大使命,鼓舞罗马民族爱国和英雄主义精神。在结构和布局上,两者也有显著的不同。荷马史诗的谋篇布局非常高明,把情节重点放在前后几天的战斗上。伊利昂纪以51天的矛盾,生动表现10年大战的整个面貌,奥德修纪的海上冒险及其家庭与求婚贵族的斗争两条线索平行交错;埃涅阿斯纪艺术构思凝重、严肃谨严、精细,在结构上跨越了较长的时空范围,结构略显松散。两者的人物形象也大异其趣。荷

6、马史诗的人物形象鲜明,既有在战争和对自然的斗争中获得光荣业绩的英雄主义共性,又有个性;荷马作品中阿喀琉斯、奥德修形象是其突出的典型:阿喀琉斯是青年勇士,巨力健步,极重个人尊严和友谊,蛮勇、执拗,性如烈火,最能体现原始英雄主义。奥德修英勇、顽强,战斗不息,具有惊人毅力,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对奴隶残酷无情,极端自私贪婪。埃涅阿斯纪主人公则是一个开国君主的高大形象。对神虔敬、热爱祖国和家人,勇敢、刚毅、坚忍、处事公平;听从天意,要克服一切内在和外在困难。具有仁慈和博大胸怀。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精神的差异。就艺术风格而言,两者也有鲜明的区别。荷马史诗保持的是民间创作的

7、特点,简洁生动,细节描绘,“荷马式比喻”的大量地运用,语言的非常形象化。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语言则高度凝练、浓缩、富于暗示,且借用自然物象作暗喻、明喻,比“荷马式比喻”更为贴切、成熟。第二章中古英雄史诗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主要成就:前期爱尔兰人的乌拉德系故事、英雄菲恩的故事以及亚瑟王的故事;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和贝欧沃尔夫;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芬兰的英雄国。后期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等。特点:前期多反映民族大迁徙时期或更早时期的历史事件或部落生活,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由于教会统治的程度不同,流传下来的英雄史诗以北欧最为丰富。后期诗中的英雄思

8、想活动已经超出部落的范围,为保卫国家而战斗,忠于祖国、忠于君主,表现了封建关系下的爱国英雄形象。大都有一定的历史事实基础,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经过加工,还带有一些贵族的、基督教的思想,具有一定复杂性。第三章十日谈现象与框型结构: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坛,存在着一种十日谈现象。十日谈现象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许多国家出现了一批作品,以薄伽丘的十日谈为代表,还包括与十日谈有关或直接受其影响的作品,如意大利的后十日谈、法国的七日谈。十日谈现象中的作品一般有两个特征:框型结构,即作品用框架故事将不同的故事串联起来组成一部完整的故事,大框架中套小框架,故事中套故事,故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和中心情节,本质上是故

9、事集。这种框架结构很有可能受到了阿拉伯一千零一夜故事集的影响。创作内容主要是世俗的生活,作品是对现世生活的欢乐颂,批判禁欲主义,倡导享受生活。十日谈现象中的作品是异于官方的民间故事形式,它们暗示禁欲主义是违反自然,违背人性的,而禁欲只会导致人性的变态,于是大谈性爱,主题风格粗俗。语言上面吸收了民间口语的特点,语言精练、流畅,俏皮、生动。框型结构是较早出现的一种小说结构类型,这种结构的小说特点是通过一定的关联形式,把许多各自独立的短篇故事框入一个整体,各个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没有直接联系,但又共同表现现实生活的某些相同的侧面,使整部小说有一个主题。十日谈所借鉴的一千零一夜就是这样的类型。巨人形象的意

10、义及与古代的巨人形象有何不同?意义:高康大父子都具有超乎寻常的体魄和力量、公正善良的品德和乐观主义的天性,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充分肯定。在他们的身上,不仅体现了人的价值、人的伟大,更强调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作用。同时体现了拉伯雷的追求个人自由的思想。书中塑造了高康大、庞大固埃等力大无穷、知识渊博、宽宏大量、热爱和平的巨人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文艺兴复时期新兴阶级的歌颂,抒发人文主义的理想。恩格斯曾经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文化巨人,其中的代表是达芬奇,他们尽管社会地位不高,但创造性强,进入了“创造的时代“。中世纪上帝是创造万物的主宰者

11、,人处于被否定的状态。到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也开始创造,人得以发现自己,人文主义兴起。拉伯雷正是通过对主人公巨大形象的描写,成为了一个象征:需要巨人、产生巨人。拉伯雷笔下的巨人与古代文学中巨人的差别:古代文学中的巨人实质上不是人,而是一种拟人化,是把自然神化的产物,是自然力的形象、表现和化身。在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自然是巨人,把自然巨人化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力的不理解和恐惧。 而拉伯雷笔下的巨人是人的形象,是人的力量的象征,是对人的发现和对人的理解。在基督教神学看来,人是有罪的,是渺小的,有罪的,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发现了自身,把自己比作为巨人,神学被亵渎,人的正常追求得到肯定,形象高大,人的

12、自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乌托邦文学现象:乌托邦文学是描写幻想中的未来社会的作品的总称。其中描写的“第二现实”往往包含着对当代现实的批判,因此这类作品多出现在社会历史的转折时期。情节多采取“梦景”、幻觉、其他星球旅行等形式,或者现代人的主人公与“新世界”的“导游者”之间的对话。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作品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但乌托邦作品真正的奠基作是16世纪英国作家莫尔的乌托邦(1516)。他的传统由康帕涅尔(太阳城,1602)、培根(新大西洲,1627)所继承,他们反映了相信理性胜利的人文主义思想。从培根起,乌托邦作品中增加了科学幻想的成分,反映作者对物质进步的向往。拉伯雷的巨人传、

13、莎士比亚的童话剧暴风雨都包含着乌托邦的成分。启蒙运动时代,卢梭等人以政论的形式提出乌托邦方案。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小说的一个分支或门类,同时又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的先驱之一。这类小说于16世纪发源于西班牙,西班牙文picaro就是“流氓”、“无赖”的意思。通常,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流浪汉或者恶棍,凭借自己的机敏和狡狯讨生活。小说多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并通过平民的眼光讽刺当时的社会。这类小说在创作手法上注重写实,主人公性格在一长串的冒险中少有变化;在结构上则是插曲式的,即把原本可以独立成篇的一些情节或故事,借助同一个流浪汉主人公编缀在一起。迄今见到的最早的这类小说是佚名氏所作的小赖子(15

14、53)。该小说叙述一个贫苦儿童经过生活的磨练后成为一个老练、狡猾的骗子的过程,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罪恶。小赖子出版后,仿作不少,对欧洲小说发展有过深远的影响。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可以说是准流浪汉小说。第四章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如何解读?(1)从本质上看,失乐园中的撒旦与圣经中的撤旦一脉相承,是一个恶魔、欺骗者,与上帝分庭抗礼的骄傲的反抗者。(2)在此基础上,弥尔顿对其进行了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艺术形象,三百多年来引起同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兴趣。失乐园中的撤旦是一个史诗般的英雄,一个扣人心弦的人物形象是面对上帝权威敢于反抗、不屈不挠的白由意志的化身,也是诗人复杂情感的艺术载体。一方面,撤

15、曰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及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引起毕生为自由而战的诗人的共鸣;另一方面,诗人也通过撤曰形象传达其对自由意志和理性关系的思考。(3)总的来说,撒旦的形象是复杂的,和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有相似之处,既是恶魔,又是光明之子,既有破坏的一面,又有促进改革的一面。他的魄力与庄严指的尊敬,他的狡猾阴险令人厌恶。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古典主义是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在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追求形式的协调和叙述的含蓄,强调理性至上、师承古人、模仿自然的原则,被称为古典主义。 首先,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同家民族的利益。马来伯提出诗歌要为王权服务,语言要明晰、合理,创作要有严格的格律。法国政府更是设立奖金及“法兰西学士院”,以笼络文人为王权服务。其次,思想上祟尚理性(理性指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笛卡尔认为,理性就是良知,人人都有,主张用1理性克制情欲。最后,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人,重视格律。近代西欧年轻的民族国家,文化根底浅薄,为了建立自己的古典文学,便奉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为楷模。戏剧创作要遵守“三律”, “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