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46238 上传时间:2017-07-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深圳市生态街道申报、验收程序(试行)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二八年六月- 1 -深圳市生态街道评价标准一、定义 生态街道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街道级行政区域。二、基本条件(一)组织得力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公众参与。成立创建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度。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并报上级环保部门备案。开展了公众积极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二)环境良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贯彻执行。污染防治与环境综合整治,近 3 年内街道管

2、理的企业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生态环境良好。完成国家、地方安排的节能减排任务。街道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环保基础设施较完善。辖区管理有序,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三)经济优化执行市级产业规划,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街道内开展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居住园区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建设,至少有- 2 -一种(或以上)模式;新建建筑全部为节能建筑。(四)社会和谐计划生育、义务教育达标,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居民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近 3 年内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街道必须包含 80%以上的“绿色社区”。- 3 -三、建设指标生态街道建设指标包括经济优化、生态良好和社会和谐三类,共 13 项,

3、 见表 1。表 1 生态街道建设指标类别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要求备注1 单位 GDP 新鲜水耗 立方米/ 万元 30 2 参加“鹏城减废” 行动企业的比例 % 50 经济优化 3 环保投资占财政拨款比重 % 3 4 地表水、大气、声环 境质量 符合功能区划或 环境规划要求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1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5 6 生态恢复率 % 90 污水管网建设进度 % 50 7生活污水收集率 % 80 8 生活垃圾清运率 % 100 9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 % 100 生态良好10 污染源稽查达标率 % 85 11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 90 12 公众对生态街道的认知率

4、% 90 受理率 % 100 社会和谐 13 环境信访案件 处理满意率 % 90 备注: 强制型;指导型/引导型- 4 -四、指标解释(一)基本条件说明1、组织得力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公众参与。成立创建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度。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并报上级环保部门备案。开展了公众积极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解释说明:创建单位领导对创建生态示范区的目的意义有深刻理解,指导思想明确。创建街道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环保、城建、宣传等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组成的领导机构,设立了创建工作小组。街道设立环保所,并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

5、制定的工作方案要具体可行,有相应的组织、资金和技术保障,确保工作方案能够有效实施,并对创建工作具有促进作用。采用多种宣传教育手段,倡导绿色消费、选择绿色交通、崇尚资源节约,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积极性高,环境保护氛围浓厚。- 5 -资料来源:创建单位有关文件资料;街道级以上环保部门。2、环境良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贯彻执行。污染防治与环境综合整治,近 3 年内街道管理的企业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生态环境良好。完成国家、地方安排的节能减排任务。街道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环保基础设施较完善。辖区管理有序,道路整洁,环境优美。解释说明:严格执行深圳市基本

6、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令 145 号);街道辖区内无被国家指定淘汰的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 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无直接向河流、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现象;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和捕杀、销售、食用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现象。按照国家、地方的安排,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近 3 年内街道管理的企业无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街道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街道内拥有污水输送管线和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市场管理和交通管理规范有序,交通秩序良好,车辆停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无乱设摊点,无占道经营;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场地设隔离护栏,文明施工,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道路平整,排水通畅,无污水溢

7、流、无暴露垃圾;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街道卫生状况良好。- 6 -辖区居民小区 500 米范围内有公共绿地或广场公园,绿化、美化好。无擅自饲养家禽、家畜行为。资料来源:街道级以上环保、城建部门。3、经济优化执行市级产业规划,布局合理、发展有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街道内至少有一种(或以上)(生态居住园区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模式;新建建筑全部为节能建筑。解释说明:按市产业规划要求,街道辖区内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有良好的居住小区和基本完善的工业小区。 发展循环经济,新建建筑全部为节能建筑,并在建设生态居住园区或生态工业园区上形成规模: (1)新建建筑全部为节能建筑:执行民用建

8、筑节能管理规定(建 设 部令第 143 号),建筑设计中充分考 虑遮阳、通风与隔热等节能因素,新建建筑实行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新建建筑全部符合节能标准。(2)生态居住园区模式:一定规模的居住园区,其建设管理符合生态学原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保证现代生活舒适水准的人均居住面积、通风、采光、视野等基础上,实现单位土地面积上适当的居住人口和最低能耗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建筑设计、用材要求选择低能耗环保建材,如空心砖、环保- 7 -涂料、低热扩散、高密封性能门窗、节水洁具、太阳能供热系统等;污水集中处理、烟气集中处理排放,如小区污水自行处理,尾水回用于清洁、浇灌等。园林设计方面要求合理布局,选

9、择适宜植物品种,有效利用空间(庭院、墙面、屋顶),高效利用太阳能,在体现园林美化的同时,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环境净化功能。(2)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指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把企业物流、能流按照生态系统生物链动态平衡的原理进行合理布局,实现企业间原材料与产品的上下衔接,达到最有效的能耗和物流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益。利用先进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的全过程控制。对 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置,污染物实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规定要求。资料来源:街道级以上统计、环保部门。4、社会和谐计划生育、义务教育达标,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居民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近

10、3 年内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街道必须包含 80%以上的“绿色社区”。解释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义务教育普及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政策要求。居民普遍享有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近 3 年内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引发- 8 -的群众集体上访、投诉等事件。“绿色社区 ”作为“生态街道”的下一级生态创 建行政单位,应被纳入“生 态街道” 创 建体系之中。创建生 态街道的首要条件是街道内 80%以上社区达到“ 绿色社区”要求。资料来源:街道级以上统计、计生、教育、卫生、交通、环保等部门。(二)建设指标1、单位 GDP 新鲜水耗(立方米/ 万元)指标解释:指万元国

11、内生产总值的工业用新鲜水量。计算公式为: )(3万 元国 内 生 产 总 值工 业 用 新 鲜 水 量新 鲜 水 耗单 位 mGDP数据来源:统计、经贸、水利、环保等部门。2、参加“鹏城减废”行 动企业的比例指标解释:指街道管理的企业参加“鹏城减废” 行动的比例。数据来源:街道级以上环保部门。3、环保投资占财政拨款比重(%)指标解释:指街道行政区用于环保的投资占政府财政拨款的比重。数据来源:财政部门4、地表水、大气、声环境质量- 9 -指标解释:指辖区内水、大气、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目前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12、、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14-1996环境空气 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 与技术方法和GB3096-93城市区域 环境噪声标准。 暂时未能满足要求的街道,也必须做到环境质量逐年提高。数据来源:环保部门。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解释:指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公共绿地指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数据来源:城建、市政园林部门。(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标解释:指建成区绿化面积(包括绿地、墙体绿化、楼顶绿化等)与建成区

13、用地面积的比值。数据来源:城建、市政园林部门。6、生态恢复率- 10 -指标解释:指已废弃或停止开采的采石场、取土场、裸露土地等复绿面积占废弃地总面积的百分率。数据来源:水务、国土部门。7、污水管网建设进度/ 生活污水收集率指标解释:(1)污水管网建设进度指街道内市政污水管网完成建设部分占规划建设进度的比例。各街道必须督促、协助建设单位完成市政污水管网的建设工作,完成建设进度 50%及以上达标,完成30% 50%部分达标 。(2)生活污水收集率指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的生活污水量与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生活污水收集率 80%达标,70%80% 部分达标。数据来源:水务、环保部门。8、生活垃圾清运

14、率指标解释:指收集、清运的生活垃圾量占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城管部门。9、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指标解释:指经无害化处理的危险废物量占医疗、工业等领域产生的危险废物总量的比例(要求企业提供“五联单 ”)。处理方式应符合环- 11 -境、卫生等领域的国家相关标准。数据来源:街道级以上环保、城建部门。10、污染源稽查达标率指标解释:污染源稽查达标率指街道辖区内工业污染源在稽查/抽查中达标数量占所有工业污染源总数的比例。各街道必须清楚准确的掌握街道内污染源分布情况,市环保局一年内至少组织三次抽查,在三次抽查中街道管理的企业的工业污染源排放要求 85达标。数据来源:环保部门。11、群众对

15、环境状况的满意率指标解释:指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现状对比过去情况的满意程度。数据来源:现场问卷调查。对不少于 200 人的各职业人群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各职业人群应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企业职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居民等四种类型。暂时未能满足满意率 90%的街道必 须 做到公众满意率逐年上升。12、公众对生态街道的认知率指标解释:公众对生态街道的认知率:指被抽查的街道行政区内居民对生态街道了解和认同的人数占被抽查的居民总人数的百分比。数据来源:现场问卷调查。抽查总人数不少于上年末街道行- 12 -政区内居民人数的千分之一。调查表中有利选项大于等于调查人所做选项的 80,视为调查人对生态街道认同。公众对生态街道的认知率应大于 90%。13、特区外环境信访案件处理率指标解释:指群众对街道辖区内环境污染(含第三产业、建筑施工等噪声扰民)和生态破坏的信访投诉案件能 100得到受理,群众对信访投诉案件处理的满意程度超过 90以上。数据来源:街道级以上环保、信访部门。- 1 - 深圳市生态街道申报、验收程序为贯彻落实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深发20071 号)精神,加强创建“ 深圳市生态街道” 工作,制定本程序。一、工作依据1、关于国家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环办2005137 号)2、省环境保护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