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生产野外津贴补贴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645924 上传时间:2017-07-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生产野外津贴补贴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测绘生产野外津贴补贴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测绘生产野外津贴补贴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绘生产野外津贴补贴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生产野外津贴补贴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芳:测绘生产野外津贴补贴研究来源: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第 49 期 时间: 2012-04-10 13:31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家测绘生产外业工作人员占到 47.49%,外业测绘队伍存在老龄化、稳定性不强等问题。调查问卷中,关于制定国家测绘野外津贴补贴的建议也不在少数。如何保障外业生产队伍的待遇和津补贴,是关系外业测绘队伍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关于野外津贴补贴的相关制度 野外津贴制度不仅对测绘野外职工超强劳动给予了适当补偿,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激励作用。1964年,国家建立野外津贴制度,之后多次根据野外工作人员的工资比例对野外津贴进行调整。1989 年,地质矿产部、人事部、财政部发布文件关

2、于调整勘探职工野外津贴标准的通知(地发【1989】81 号),再次进行野外津贴标准调整,规定野外津贴是职工基本工资的 1.8 倍。在这个文件基础上,人事部、财政部分别于 1992、1996 年进行过两次调整,调整后标准为每人每天 8 元、15 元。2006 年,国家启动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规范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管理,对在事业单位苦、脏、累、险及其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2011 年,意见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要规范完善特殊津贴补贴制度,但是目前仍未出台统一的制度。 测绘野外工作和地质勘探、海洋等野外工作一样,非常艰辛。外业测绘

3、队员常年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要忍受各种恶劣的气候,复杂的地形。长期从事外业测绘工作对员工的身心伤害较大,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在 1954 年成立到 1975 年间,国测一大队就有 46 名测绘队员在野外工作中不幸遇难,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目前,由于各测绘单位实际情况不同,对补贴的标准也各不相同。调查表明,目前有的单位根据 2006 年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发放相关补贴,按照每人每天 80 元标准(伙食费补助+公杂费补助),有的单位根据单位情况和 2006 年的相关文件进行了一些调整,但仍有少数单位执行1989 年勘探职工的相关规定,补贴非常低,极大地影响了外业测绘队伍的积极性。在

4、此情况下,研究建立国家统一的测绘野外津贴补贴制度,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外业测绘队伍,非常有必要。 二、测绘野外津贴补贴标准计算研究 目前,国家出台的相关野外津贴补贴标准如下:在 1989 年出台的关于调整地质勘探职工野外津贴标准的通知中,野外津贴标准为:5-8 类 4 元/人天 ,3-4 类 4.5 元/人天,1-2 类 5 元/人天,此外还规定,“今后,这部分人员的津贴标准,可根据上述原则,随着出差补助费的变动进行调整”,为今后野外津贴的不断调整提供了政策依据。2006 年,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伙食费补助每人每天 50 元,而公杂费每人每天 30 元,公杂费用于补助市内交通

5、、通讯等支出,实行定额包干。2006 年出台的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规定“一类区月人均 70 元,二类区月人均 130 元,三类区月人均 230 元,四类区月人均 400 元,五类区月人均 680 元,六类区月人均 1000 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 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 65 元 130 元,二类区每月 120 元 240 元,三类区每月 215 元至 380 元,四类区每月 370 元至 680 元,五类区每月 640 元至 1050 元,六类区每月 950 元至 1400 元”。 在我国没有出台测绘野外津贴标准的情况下,建议通过借鉴国家关于其他行

6、业野外津贴标准,对外业测绘人员给予一定的津贴补贴,以保障外业测绘生产队伍的不断发展,保障测绘生产的顺利进行。以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来探索计算测绘事业生产单位的野外津贴标准,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按劳动强度计算 据调查,从事野外测绘的工作人员到 45 岁时,身体状况已不能适应野外工作的需要,通常只能在单位内部待岗或退休,而一般工作人员退休年龄为 60 岁,按此计算,外业测绘工作者提前透支了 15 年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这种差异应该在劳动报酬中得以体现。从单位时间劳动量来算,野外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劳动应该是一般工作人员的 1.75 倍(假设个体参加工作年龄平均为 25 岁,那么野外工作人员职业时间为

7、 20 年,而一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为 35 年。35/20=1.75)。按照 2006 年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中对不同地区的补贴规定,野外工作人员的津贴标准=单位同等岗位事业工作人员基本工资*1.75+国家统一出差补助(2006 年文件)。按此方法计算,以一个刚走上测绘工作岗位的大专毕业生为例,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5 级薪级工资,岗位为十三级,这样其日均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21=(550+125)/21=32.14,那么,津补贴=32.14*1.75+80=136.24 元 (二)按野外津贴与工资、差旅补贴的比例计算

8、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和统计年鉴数据,以往调整野外津贴是根据职工日均工资、出差补贴,三者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以根据这种比例关系来确定现阶段的野外津贴标准。 按照关于调整地质勘探职工野外津贴标准的通知中野外津贴可以“随着出差补助费的变动进行调整”的相关规定,可以根据历年来野外津贴与出差补助费的大致比例关系来参考确定测绘部门的野外津贴标准。从上表可以看出,1981 年之前,野外津贴是差旅补贴的两倍左右,之后由于工资水平的提高,比例有所下降。19851989 年国家实行工资改革,也出台了新文件调整野外津贴,使津贴标准达到出差补助的 1.25 倍。因此,历年的野外津贴/差旅补贴的比例在 0.962.625

9、之间,那么,野外津贴为 0.96*802.625*80 间,即 76.80 元210 元。 考虑到野外津贴和工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下面按照野外津贴与日均工资的比例来算。从表中可以看到,1985 以前,野外津贴是日均工资的 80%左右,之后国家实行了工资改革,提高了日均工资,而野外津贴的提高并不多,使得野外津贴只有日均工资的 59%。1989 年野外津贴调整后,比例又恢复到 80%左右。因为之后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野外津贴标准的文件,各单位根据情况自行制定,所以之后数据就无法确定了。根据历史数据来看,野外津贴/日均工资值在 0.5926-0.8095 之间。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目前外业职工日

10、均工资为 218.62,那么野外津贴为 0.5926*218.620.8095*218.62 间,即 129.55 元176.97 元。 综上,根据两种指标的比例关系,目前野外津贴标准分别为 76.80 元210 元,129.55 元176.97元。根据 1989 年出台的关于调整地质勘探职工野外津贴标准的通知中的规定,“今后,这部分人员的津贴标准,可根据上述原则,随着出差补助费的变动进行调整”可以得出,野外津贴是根据出差补助的调整而调整,但两者并非等同。从以往的数据也可得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目前执行的野外津贴来看,有些地区根据 2006 年文件已执行最高 380 元/天,也有单位根据自身效益执行 150 元/天,有些单位则低于 80 元/天。根据目前的执行情况可以看出,本文得出的野外津贴范围是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如果国家不出台一个统一的规定,维持现状,直接导致各地各单位野外津贴的差异性和不规范性,而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不稳定。因此,出台一个统一的野外津贴执行办法是有必要的。 (作者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展研究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