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 6.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含解析)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4406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 6.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 6.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 6.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 6.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 6.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 6.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 6.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学案 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1)背景:游历香港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亲身体验。(2)基本思想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论证社会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以中国传统的三世之说,强调当时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3)民主实践1895 年领导“公车上书”后,又多次上书。百日维新期间,编译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等书,主张设“制度局”。名师指津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一方面反映出民族

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另一方面也符合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情况,减少了维新变法思想传播的阻力,是宣传维新变法的策略和需要。概念阐释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是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具有代表性的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封建统治者历来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这就动摇了封建顽固派恪守古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当作民权思想、平等思想的倡导者,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给维新变法思想寻找历史依据。这两部书虽然未直接论述政治问题,但在知识界引起强烈震动和反响,它代表当时社会中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意向和主张,体现了这个阶层的经济政治

3、要求和利益。2梁启超(1)思想特点:与康有为有许多共同之处,在阐述维新变法思想上甚至显得更激进,特别是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民权思想更为突出。(2)表现:他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把 “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提出“议院以学校为本”的说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其思想一度更趋进步。教材互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梁启超对西方的政治制度作了全景式扫描,认为世界各国政体分“君主国”和“民主国”两种,各国政治则主要区别于有没有宪法。比较而言,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梁启超觉得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制定一部“宪法”和培养有资格的国民。(岳麓版)梁启超对专制集权

4、的抨击,对资产阶级民主的鼓吹,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发育成长。(人民版)3谭嗣同: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4评价(1)君主立宪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2)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3)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又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差距。深化探究探究点 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材料一见右图材料二康有为说:“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还说:“ 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始至太平,为民主。”思考(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是如何宣传自己的思想的

5、?(2)据材料二回答,康有为是如何解释“三世说”的?有怎样的意义?(3)结合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在政治上的主张如何?答案(1)康有为。著书立说、开堂讲学。(2)以传统经籍中“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说,来分别比喻和阐释西方的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这样三个前后相序的历史时代。用儒学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一种进化论的依据。(3)在政治上,康有为坚持渐进变革,主张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共和。探究点 2梁启超的民主思想材料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梁启超思考(1)材料反映了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他

6、认为设议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共同点以及各自特色是什么?答案(1)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2)开学校,广民智。(3)共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特色:康有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梁启超的思想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形成:孙中山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2核心民权主义(1)“创立合众政府”和“创立民国”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2)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3特点(1)在对西方民主政治学习的过程中,考虑中国实际,加

7、以改造借鉴。(2)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 ”,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拓展延伸孙中山认为五权分立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更进一步是要筹备一部完善的中华民国宪法,使中国成为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反映了孙中山力图扩大人民参与和监察现行政治的权利的可贵意向。4联系(1)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是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2)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3)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4)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 。5评价(1)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

8、立宪制 。(2)孙中山当时所认识和要求的民主,仍带有较大的局限性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1)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即实现民权主义。(2)在这种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3)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深化探究材料思考(1)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什么思想?(2)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什么作用?(3)应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答案(1)提出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平均地权。(2)在该思想指导下,资产阶级举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推翻了清

9、王朝的专制统治。(3)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康有为、梁启超是保皇和改良,孙中山则要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局限性: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等。教材互补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五权宪法”原则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反映五权分立政体的宪法,既可打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碎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又可革除欧美选官制度所导致的弊端。这样,由五权分立宪法保证的政体,就能够达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包含着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翔实的内

10、容,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人民版)课堂小结类别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政治目标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实现方式 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暴力革命思想武器 把西方民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利用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并加以改造借鉴不同点依靠力量 依靠清政府,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关注民生产生根源 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思想来源 都是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根本目的 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实质 都是用资产阶级政体取代封建君主专制相同点阶级局限 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11、,宣传的民主都有较大局限性1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答案两部书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它们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论证了变法的合理性,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引起了他们的恐慌。2梁启超曾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

12、尽在金锄头文库答案确材料强调的“变科举”、“变官制”即要求变革教育与政治制度。3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答案料的关键信息是“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这说明谭嗣同反对君主专制。4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科学C西学 D民权答案材料可知,梁启超反对君主专制,“民贼政体”即封建专制政体,在这种政

13、体之下,人民毫无民主权利可言,即没有民权。5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了完善。下列关于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B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C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前提D旨在确保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中山认为,推翻帝制是国民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前提。6孙中山在“三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权宪法”。所谓“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在借鉴并增益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基础上,设计出的拟在将来建立的新国家中采用的一种政体模式,并要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予以肯定。阅读下列材料:三权宪法,人皆知为孟德斯鸠所倡,三权以后不得增为五权

14、。不知孟德斯鸠以前一权皆无,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又不知何以得成立三权也。宪法者,为中国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之法。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诸君当先知为中国人,中国人不能为欧美人,犹欧美人不能为中国人,宪法亦犹是也。适于民情国史,适于数千年之国与民,即一国千古不变之宪法。吾不过增益中国数千年来所能、欧美所不能者,为吾国独有之宪法。如诸君言欧美所无,中国即不能损益,中国立宪何不将欧美任一国宪法抄来一通,曰孟德斯鸠所定,不能增损者也。孙中山与刘成禺的谈话,孙中山全集请完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提出了哪三权。孙中山在此

15、基础上又提出了哪两权?(2)从材料的论述中,你看到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认知理论?答案(1)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是“行政、立法、司法”。孙中山又提出了 “考试权”和“监察权”。(2)孙中山之所以能够创议“五权宪法”,是因为他不拘泥于成法,不视某一政体模式为不可增损变易的唯一典范,而是着眼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学思之窗康有为的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而孙中山的思想则主要来源于西方的启蒙思想。他们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16、国。学习延伸康有为和孙中山都主张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保留君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孙中山则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梁启超和孙中山都吸收了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在民权思想方面都显得比较突出。但梁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启超的思想最终仍没有突破君主立宪的思想,而孙中山则明确提出了民主共和的主张,在这方面要比梁启超进步得多。基础达标1康有为斥古文经为伪经,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主要目的是()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B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C恢复儒学独尊的地位D动摇反对变法者的理论基础,加强变法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