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思路》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64138470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疗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诊疗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诊疗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医诊疗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医诊疗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疗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疗思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诊疗思路郭阳中医诊疗的发展中医一般是指祖国传统医学,发源于中国,距今已经有几千年 的历史。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中 草药的经验,并将其与中国古代朴素的阴阳五行辩证法相结合, 经过 历代医家的发展,成为了一门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讲求天人合一,即人体白身和白然界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部某个脏腑的病变,或者外部环境的改变,均可以对人体健康造 成影响。中医以此为基本理论来指导中医临床的诊断、治疗,从而达 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中医诊疗的优势在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是通过中医来治疗疾病。到了近代, 西方医学的传入对中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现在,很多人生病了,更 愿意相信西

2、医,求助于西医,而不相信中医。究其原因,是因为一方 面,西医这种生物科学,相对于中医所讲的无形的气血津液,经脉等 更加容易为普通人所接受。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现代人生活节奏 普遍较快,很多人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接受中医的,而西医的输液,吃 药等方式,更加快捷,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 基本的治疗,所以更多人选择了西医。但是,中医有白己独特的优势。有些疾病,西医检查无法明确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没 有异常,然而病人又确实有病痛需要解决,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 状态。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病,西医治疗会产生较大副作用,遇到这 些病症的时候,中医就可以发挥白己的优势特长, 运用中医的

3、理论来 为患者解除痛苦。中医和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但是目的均为治病救人。因此,中 医和西医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互相参考。中医常见诊断方法中医诊断讲求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所谓四诊:望闻问切。望, 即是望诊。现代中医临床中,首先见到一个病人,最直观的诊断方式 就是望诊。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和望舌。五色主五病。黑色主肾病, 白色主肺病,红色主心病,黄色主肺病,青色主肝病。舌诊是中医望 诊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诊断手段,和脉诊一样,是中医的标志性诊断手 段。望舍主要包括望舌色、舌苔。舌体分为舌尖(主心肺),舌边(主 肝胆),舌根(主肾),结合部位,舌色,初步估计病变所在位置。例 如舌尖红大多是心火过

4、旺,舌中舌苔厚腻多因脾胃失调。望舌苔主要 观察厚薄,苔色。厚苔多主实证,薄苔多主虚证。苔色大致有黄白黑 三色。黄苔主热,白苔主寒,黑苔多因伤津。舌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观察病人的寒热虚实,邪正盛衰。闻:包括耳听和鼻嗅。耳听,要听声音、呼吸、咳嗽、心音等 等,例如:声音高亢属实证,声音低微属虚证。嗅包括嗅气味,包括 口味、汗味、如病人口臭,多因胃火过旺;腋下骚臭者,多狐臭病; 问:即问诊,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望闻之后, 需要进一步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 病史,系统了解病人从发病以来的 情况,以及过往治疗的信息等,以此来制定适合该病人的治疗方案。 中医有十问歌,涵盖了问诊的基本要点。包括问

5、寒热、汗液、头身四 肢、饮食、二便、经带(女性病人)。切:即切诊。很多人认为切诊就是切脉,这是不完整的。切诊 包括脉诊和触诊。中医教材里面的脉诊部分涵盖了 28种脉象,事实 上临床中真正用到的只有常见的几种脉。 完整的中医脉诊需要三部九 侯,即遍诊法。现代中医临床常用的是诊寸口脉,寸口也分三部九侯, 三部者:寸关尺,九侯者:浮中沉。寸口的三部九侯和遍诊法的三部 九侯名同意不同。脉诊的主要作用是辨别病症的病性, 为中医治疗的 遣方用药提供指导。脉诊时,医者需平心静气,按寸关尺,取浮中沉 九侯,注意辨别脉位,脉形,脉势,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则提示病 位较深;数脉表示体有热,迟脉多寒;虚脉多主久病体

6、虚,实脉多见 于新病初起。除了脉诊,触诊也是中医临床中不可或缺的诊察手段。医生通 过触摸患者病变部位,了解局部的寒热、软硬、压痛、水肿、以及体 是否有肿块。常用触诊手法有触、摸、按、叩。四诊合参之后,还需要辨证论治。中医辩证需辨别寒热阴阳表里虚实。根据望诊,闻诊,问诊搜 集到的材料,结合脉诊,舌诊,以此来初步诊断病人的病症,制定治 法。首先辩表里。表证多因外邪初犯肺表,而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非表即里。排除表证后,其余病症皆可归属于里证。里证病症多是脏 腑病症,症状较为复杂,在此不赘述。寒症:寒症多因外感寒邪, 而致畏寒肢冷,面色白,脉迟;与寒症相反的是热证,多因感受热邪, 或阴虚阳亢,表现

7、为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实证多见于病邪 初犯,人体正气尚强,邪正相搏,发为实证。新病多实,久病多虚。虚证多由实证转化而来。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迁绵难愈,疾病伴随 病人几年甚至十年几十年,人体正气衰退,抵抗力下降,此时病情多 属虚证。阴阳辩证是在前面六种辩证上的一个总结和升华。阴阳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归纳到中医临床辩证:表证,实证,热证属阳, 里证,虚证,寒症属阴。(附:辅助诊断一一单单依靠望闻问切,不足以满足现代中医 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电图机,B超彩超,X光机,CT机, MRI等现代辅助诊断工具相继诞生,这为临床医学的诊疗提供了极大 便利。这些仪器,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

8、用。在临床上,除了常规 检查之外,合理、熟练运用这些辅助检查仪器,有助于临床诊断。)辩证之后,就进入中医诊疗核心环节,论治。无论何种诊察手法,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导临床治疗,为病人解除病痛。传统中医治法 有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汗法多用于表证。外邪侵犯人体,发为 表证,尚未传里的,汗之。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表证。吐 法多用于脾胃系病症,因完骨不化,或误入有毒食物,可用吐法。下法多用于肠胃不适,大便秘结,通过下法可以治疗该类疾病。和法多 用于治疗中医的少阳证,病在少阳,不里不外,此半表半里之邪,当 用和法。温法用于治疗寒症,多用于治疗里寒症。骨科临床常见的病 症,如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多因

9、寒邪蕴,多用温法。清法多用于治 疗里热之邪,临床上通过清热解毒,泻火等治疗里热病症。消法多用 于治疗气血痰瘀,常用于治疗气血瘀滞、水湿停,痰饮不化等。临床 上应用较多。气血瘀滞型的疼痛科疾病,水湿停导致的腹水,痰饮不 化导致的呕吐等科疾病,皆可用到消法。补法顾名思义,用于治疗虚 证。久病,慢性病,病人体虚,少气无力的,皆可用补法,补法常用 于治疗各类虚证。通过辩证,以确定是补阳补阴,补气补血。常见病诊疗思路目前临床常见病很多,但是归纳到中医体系,仍属五脏所主。 因此,我将其以五脏为体系分述之。肺系疾病:肺系疾病主要辨表里。肺系表证多因外感邪气,外 邪最容易侵犯的就是皮毛,而中医所讲的皮毛正是肺

10、在表。外邪侵犯 肺脏,发为表症,主要表现为感冒,发烧,咳嗽,流涕等。西医的上 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可参考论治。临床常用辛凉心温解表中 药,常用方剂有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肺系里证多由表证转化而来, 如咳嗽迁绵不愈,久则传粒。如哮喘,肺捞等,皆由此转化而来。肺 病传里,多伤肺阴。临床上常采用滋阴润肺类药物,如沙参,天冬, 麦冬等。心系疾病:心系疾病现代临床上也是多发病种。心系疾病主要 辨虚实。实证多因痰饮阻滞于心,如心悸、胸痹、癫痫,虚证多因气 血亏虚而致,如不寐、痴呆。西医上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失眠等可 参考论治。心系疾病实证当辨明痰饮病邪,以此确定是祛痰、化饮, 还是清热、泻火。虚证则

11、需辨明气血阴阳,以此确定补气血阴阳的用 药。现在临床治疗心系疾病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 辛伐他汀、速效救心丸等,中药上采用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或者养 心安神类中药。脾胃系疾病:脾胃在中西医体系中都是人体消化器官的核心。中医所讲的脾胃不仅包括脾脏,胃脏,还包括食管、大小肠等整个消 化系统。引发脾胃系病症的病因很多。脾脏喜燥恶湿,外感湿邪,最 易伤脾。胃气主沉降,胃气上升则导致呕吐、呃逆、暧气等。此外, 饮食不洁、情志不畅皆可导致消化系统失调。治疗脾胃系疾病除了辨 明虚实寒热,还应辨明病邪性质(寒湿、饮食、情志),综合信息, 才能恰当施治。若为寒湿当温胃除湿;饮食不化则消食导滞;情志

12、不 畅则调理情志。常用西药有吗丁咻、氟哌酸、奥美拉哇、硫糖铝等, 中药常用保和丸、香砂六君子丸等。肝胆疾病:肝脏在中医上叫做将军之官,喜条达,恶抑郁。中 医辩证有肝气,肝火,肝阳,肝风等。肝气郁结,则常见胁痛;肝火 旺,多见口苦,口干。肝阳上亢,则发为眩晕,头痛。肝风动,则发 为中风。肝系疾病多为实证,治疗上常采用泻法、消法、和法等。中 药多采用疏肝解郁、清热泻火类中药。常用药物有龙胆泻肝丸、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肾系疾病:中医讲的肾系包括的人体的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盛衰关系着人体的泌尿,生殖能力。西医上常见 的水肿、前列腺炎、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等疾病,均属中医肾病畴。肾病多

13、虚。肾系疾病多由肾阴肾阳亏虚而致。因此,治疗肾系疾病多 用补法,在确定阴虚或者阳虚的前提下,确定补阴还是补阳。肾阴虚 多见五心烦热,盗汗等;肾阳虚多见面色恍白、怕冷、乏力等。补肾 常用药物有左归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等。骨科常见病的诊疗思路颈椎病颈椎病是现代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多因现代人伏案电脑办公 较多,许多患者主诉皆表示,每天上班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除 了吃饭基本不活动颈椎。回家后喜欢半躺在床上,颈椎长期处于失稳 状态,导致颈椎病的发病。颈椎病主要分为颈型(俗称落枕)、椎动脉型(伴头晕)、神经根型(伴上肢麻木)、脊髓型(走路踩棉花感, 腰部束带感)、混合型。诊察时问明病人发病情况及现在

14、症状,注意 神经系统检查:霍夫曼征,垂直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等。患者摄 X光片多有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思想是通过药 物、理疗、手术等手段,尽可能恢复或者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其生理 曲度恢复正常,则不再刺激椎动脉、脊髓、神经等,颈椎症状则会改 善或消失。临床上常用解颈除项强的药物。如:天麻、根、木瓜等等。 配合针灸百会、风池、风府、哑门,后溪,并辅以中医推拿,松解粘 连肌肉,减轻疼痛;同时使用前因治疗,改善颈椎生理曲度。腰椎病腰椎病最常见的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多因久坐,过度劳累或急性外伤引起。患者腰部常有 明显压痛点。治疗方面首先消除病因,改变坐姿,避免

15、过度劳累。理 疗采用中药热敷(选用伸筋草、五加皮、透骨草、威灵仙等),辅以中医推拿,缓解腰部软组织肌肉紧。疼痛较重患者可采用封闭疗法。 一般用5膻鲁卡因,局部肌注即可。一般情况下腰肌劳损患者不采 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多因久坐,外伤等导致椎间盘 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导致腰部疼痛,因髓核突出部位不 同,该病常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旁侧型,夕卜侧型。病人咳嗽时疼 痛常可加重,常伴有下肢放射痛。神经系统检查常有直腿抬高试验阳 性,受压迫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神经系 统检查,辅以X线、CT、MRI检查可确诊。治疗方面首先建议患者卧 床休息,采用活血化瘀

16、类(桃仁、红花、丹参等)中药。理疗采用牵 引疗法,配合中医推拿,促进突出的椎间盘回拢,减少对神经根的压 迫,从而达到缓解病情,解除病痛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采用骨氐管 注射治疗(利多卡因+地米),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采用手术疗 法。腰椎管狭窄患者标志性体征是间歇性跛行。患者常感觉走一段 路之后,腰部疼痛加重,并伴有下肢放射痛。坐下、骑车、卧床时症 状缓解。其病因多因腰椎椎体增生或椎体滑脱导致椎间孔变小,神经受压而发病。该病患者治疗上可采用牵引治疗,辅以活血化瘀类中药。 但是较为严重的腰椎管狭窄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方法,扩椎 间孔,使受压的神经根不再受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因骨骼逐渐老化,有的因受外力而发病,摄X光片常见膝关节骨质 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失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伴有膝关节韧 带、半月板的损伤。病情较为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