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题及考场佳作:“千里”还是“十里”?(6篇)

上传人:D****n 文档编号:164131026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作文题及考场佳作:“千里”还是“十里”?(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作文题及考场佳作:“千里”还是“十里”?(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作文题及考场佳作:“千里”还是“十里”?(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作文题及考场佳作:“千里”还是“十里”?(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作文题及考场佳作:“千里”还是“十里”?(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作文题及考场佳作:“千里”还是“十里”?(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作文题及考场佳作:“千里”还是“十里”?(6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题及考场佳作:“千里”还是“十里”?(6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明代学者杨慎评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因此他认为杜牧原诗应为“十里莺啼绿映红”,所谓“千里”乃传抄之误。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已学过的诗歌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考场佳作:夸张之妙刘艺美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你我均不可见,但静心细品:千里均布有绿红之景,错综复杂,千里之外,即可听闻莺啼清脆。这不,

2、意境就出来了?依我所见,杜牧此诗并非传抄之误。诗人们善用夸张来表达意境与情感,令人置身诗境不可自拔。诗歌乃中国五千年文化之传承与凝聚。从古至今,无数诗歌作品成为千古流颂之名句。诗歌大多用词简炼,寥寥数笔即为全诗。在诗歌的表达中,为了抒发心中愁情,为了赞颂精神品质,为了称赞名人,为了刻画山水等等。夸张,便成为了众多世人的“心头宝”。著名诗人李白极其爱用且频用夸张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开篇,就震慑住了读者。“向天横”“掩赤城”“四万八千丈”均为李白为了突出天姥山高耸雄伟而夸大之说。天姥山真能连天吗?真比四万八千丈还要高吗?当

3、然不是。这是后人们传诵错误吗?当然也不是。这是诗仙李白亲笔所作,所用夸张手法瞬间即向我们介绍了高耸入云的天姥山,激起了我们的兴趣,倘若仅平平几笔勾画真实样貌,那李白还能名传后世吗?这样的夸张手法,李白用神了,成了诗仙,也勾起了我们对天姥山的好奇。在李贺笔下,为了描写李凭弹奏箜篌之美妙。开篇即“空山凝云颓不流”空山里的浮云都颓然凝滞在那里不流动了,这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了。这里的夸张手法,给我们别样呈现了箜篌之音到底有多美,也令我们沉醉诗境,细品箜篌之音,耳边流转,更令我们置身诗境,不可自拔。无论是诗仙李白笔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是杜甫诗中“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

4、些场面均经过诗人的夸张处理而呈现出来。夸张过后,将其特征放大化、细腻化,更易让读者感同身受,易于理解,并极大地抒发了诗人内心之情。杜牧江南春中所构造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我们着实望不到千里之外的花红柳绿,更聆听不到千里之外的莺啼鸟叫。但杜牧这句一出,立刻营造出了繁盛错综之景,这难道不比平铺直叙更直接更有力量吗?因而我不赞同杨慎所言:千里为传抄之误的说法。我认为千里乃诗人用心良苦的点睛之笔,此乃全诗亮点所在。古往今来,因夸张手法,我们感受到了“熊咆龙吟”的山间之感,体会到了“使空山凝云颓不流”的箜篌之音,也明白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时光易逝。夸张,是亮点,诗人们的

5、夸张手法表达之意令我们置身其中,不可自拔。千字更显江南美李钿钰明代学者杨慎评杜牧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中“千里”为传抄之误,认为应是十里莺啼绿映红,但若站在诗人自我的眼中,“千里莺啼”,“千里绿映红”应是表达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故千字更显江南美。千字虽大,但景在其中,我们应该不同于现实的眼光看待诗文中的夸张之美。诗词是灵活的,是在想象的基础上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或对景物的描写,诗中江南一地古来有许多文人雅士到此旅游,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表达其对江南美景的极度赞美,韦庄的菩萨蛮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给我们所展示的是江南春水,江流的青绿,江南生活的恬淡

6、,故站在杜牧的角度,面对江南如此美丽的景象,感触即发,极其夸张地写出了自己对江南的热爱及赞美,千字则突出强调了作者迷恋之情。千字虽大,但景情相融,用法巧妙。诗歌所表达或展示出的景象,都需要追回背景,置身诗境,体味情感。诗歌的艺术效果有手法、音律、节律的曼妙,有时在数字上的使用,也会反映出作者的情感。董卿曾言:“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诗人的一双慧眼,山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写出庐山瀑布的高俊,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瀑布一泻而下的壮观,星河相容,意境深远。同时读到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给我们呈

7、现的是一望无际的的柳暗花明,诗句使莺啼弥漫的田间,囊括住了村郭,楼台,僧寺,酒馆。将远景变得更加宽阔,空间感油然而出。置身美景之中,体味诗句,把握情感。发挥想象,艺术都是在诗人思想变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的。想象是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我们应该学会跳出事物的客观性圈子。在鉴赏诗歌中,要做到忘我的境界。假想自己为诗人本身,想象在面对诗人所面对的事物时,以诗人的生平经历为主,辅助你体会其情感变化,景物描写是诗人反复练字后才做出的,如李白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遇到东南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同样是不同于现实,但其中的艺术感,却通过我们的想象而显示出来。发挥想象,体味诗句。诗歌鉴赏

8、要敢于大胆想象,脱离现实所束缚的圈子,置身诗境,体味景色。“千里莺啼绿映红”应更加展示江南之美,故千字更显江南美。诗歌想象美薛钧文诗歌往往讲究一种意象,不追求真实,而追求一种想象之美。贺知章说过柳丝“万条垂下绿丝绦”。如果只是真实的去品味,柳叶本就细小,似乎失去了美感,可加上想象,柳丝美的精致,美的与众不同,这便是情感通过想象去自由的表达。屈原的湘夫人也是如此。如果太拘泥于现实的场景,便只是湘君求爱不得的故事。但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花一叶盖的屋子是那样美丽,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是那样的小心而又深沉,香花香草的高洁筑就了湘君纯洁的爱,这是一种多么美好而又至高无上的情感。春江花月夜中更是将想象美表达的淋

9、漓尽致。江月和江畔之人的论述,清晰地表达了“人生代代无穷己”的观点,将一幅普通的画卷加上了时间的影子,仿佛画卷中人物不断变动的连续剧。于千里之外是否还能听到莺啼,它只是一种想象。千里之外,莺啼如歌,绿水映红,山村城郭僧寺楼台皆在烟雨之中,美的朦胧,美的让人心醉。诗歌艺术往往超越现实,间离现实,和现实的本来面目拉开距离。从诗歌中欣赏到的是“大江东去”的豪放,而不仅仅是江水的奔流不止;是“垆边人似月”风韵,而不仅仅是美人如月;是“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叹,而不是早上还一头青丝夜晚便白了头的异象。诗词歌赋,如一座座丰碑,记录了千千万万的想象和意象;诗词歌赋,又如一顶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想象智慧的珍宝

10、。在诗歌中,想象美被独立在所有具象美之外,自成一派地成为我们描绘出的一幅一幅美丽的画卷。想象,因为诗歌的存在而凌驾于众多美好事物之上。山水之美何及想象中山水之美,山路的蜿蜒曲折何及想象中之曲折,山之高海之阔何及想象中直入云霄,一望无际。善于运用想象来品味诗歌、鉴赏诗歌,方为品诗之道。人常说,真正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任何可以用语言描绘的都失去了它应有的美感,诗歌如是,人生亦如是。 “千里”还是“十里”李云丹杜牧流传至今的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可谓创作绝佳。可后世却引发了“是千里还是十里”的疑问。明代一位学者杨慎则认为是历史传抄之误,原诗应为“十里莺啼绿映红”。杨慎认为,千里以外,莺啼不闻,千里

11、以外,绿映红不见。以正常人的视听来评价此诗,那一定是不可取的,而十里之内,所有景物才方可尽收眼底。这种看法很客观,有一定的公平性,可我认为,对于诗歌赏析,持太客观太绝对的眼光是不行的。诗歌,是需要一定想象力的,不可拘泥于现实生活和客观规律。杜牧生于晚唐,时代混乱,他的诗作大多都有在感叹盛唐不再的哀思。“千里”不光可以从空间的角度来观赏风景,还可以从时间上来眺望。假想自己是诗人本身,听见莺啼的悦声,看见绿映红的美景,是否会联想至那百年前盛况的开元天下?是否会跨越时间置身盛世其中?我想,应该是会的。杜牧很有想象力,不然从哪里写来这千里之景?他既会想象,又善夸张,因此才有了“千里”之说。再者,此时后

12、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若杜牧当时听见这莺啼是十里之内的,那这四百八十寺又是从哪里来的?他当时许是听见莺啼,仿佛从远处传来,却又不知在哪里,但又看见了绿映红的场景,便联想到了方圆千里内的寺庙,也故“莺啼”是从千里之外传来的。杜牧作诗时,正是满襟情感之时,为了将自己心中的远阔,那些只用眼看不见的远阔表达出来,“十里”范围太小,“万里”又太大,而“千里”则正合适,将自己心中情感隐匿在此“千里”之中,淋漓尽致而又不失含蓄蕴藉。这种以主观的角度来赏析诗句,虽说可以在情感上领悟透彻,但在客观规律上又缺失公平性,也不是完全可取的。但相对于取理不取情,我认为诗歌还是情胜于理。可以弃理于情后,

13、但绝不可将情置于一旁。尤其对于古代诗歌,想象、置身诗境来观赏诗人刻画的场景,感悟、体会诗旨来同情诗人所处之世。达到与诗人共心、共情,才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部分。但若是面对“千里”还是“十里”的疑问,可以据自己的观点来对待。诗句中的锱铢必较” 王雨彤锱铢必较,一词指极其微小的事物也要计较,多含贬义。可现在的锱铢必较应是一种正确的文学素养,而这种文学素养,早在明朝就已有了。明代学者杨慎评杜牧江南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中总觉千里”一词过于夸大,并不能与诗问紧密联系起来,“十里应是恰到好处。但对于杨慎的修改,笔者又有大相径庭的想法。所谓千里与十里的本质区别该是千”与”十”之位数不同,十里用于此处,看

14、似与诗问所对应的现实相符,但却多了些生硬,少了些浪漫,从而就缺少了自然的自由。“千里”,一词给予诗者与读者一种广阔无垠的距离,开头一句,直截了当地就将诗的意境与格调提升上去了。此处的千里,体现出了一种满山遍野的红花绿柳的画面感,目之所极,尽绽放出春日生机勃勃的明丽之景,流露出了诗人对于江南春景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从而为下篇中的多少楼台烟雨中”做了强有力的铺垫,使全诗的格调开朗明净。因此,笔者以为,千里略胜十里一筹。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的李白,在他的诗中,往往能看到诸如此类的诗句的出现,”天台四万八干艾,对此欲倒东南倾”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五花马,千金裘,忽呼而尔将

15、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将进酒,这些数词”四万八千丈”,“千五”,还有蜀道难中的不盈尺”等等都是李白所极喜爱的词,可仔细地观察一下,李白所喜爱的词,都是夸张,不符合实际的,总的来说,都是李白想象的,虚构的,可正是这些想象的,夸大的词语,却给予我们一种波涛汹涌的气势,如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险;又如枯松倒挂倚绝壁的苍劲,还像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震撼。李白的想象,实则就是从艺术的内在矛盾中爆发出的激流勇进。从科学的眼光看,事物都应本着自然发展的规律,体现出自然与生俱来的美感,可人,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所期盼的不只是简单的自然美工,他们认为经过精心想象设计的才比自然美更令他们心旷神怡,而达

16、到这种美的唯一标准与途径,便是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让诗句插上想象的翅膀,带着读者去跨山越海,欣赏别样的美景。再回过头来,品品杜牧的江南春,我们此刻应早有定数了。所对于学者杨慎的锱铁必较,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让诗向中的文字被锱铢必较,让文学更加具有深度,当是学习诗句的必要准则。想象创造艺术郭晨曦明代学者杨慎曾评价杜牧的一首诗江南春中顶顶有名的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千里”应为“十里”,乃传抄之误。对此,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准确,想象与夸大乃惯用手法,想想创造艺术。虚实结合,想象而非实写,假定抒情更具张力。“千里莺啼” “千里映红”谁人见得,谁人听得?答曰:“你我诗人共见”。千里莺啼,千里映红,现实生活并不常见,但我们总可以想象出吧?诗人在写这句诗时,何尝又不是融合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