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64122195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重点归纳考试必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免疫: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自己”和 “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传统的免疫概念: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免疫分子(分泌型、膜型)免疫系统主要功能及其生理和病理表现:免疫防御:生理表现是抗感染免疫作用,病理表现是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生理表现是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瘤细胞)、清楚病毒感染细胞,病理表现是发生肿瘤、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自稳:生理表现是对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对非己抗原产生适度免疫应答

2、、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病理表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天然性免疫:又称非特异免疫或固有性免疫,抵抗病原菌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种系发育过程中先天遗传而来,作用广泛并不针对特定的抗原(任何外界异物)。天然组织屏障:皮肤、黏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溶菌酶等获得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机体在个体出生后乃至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针对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的特异性抵抗力。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第1节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功能: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骨髓

3、功能:造血功能(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 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第2节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的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淋巴结(结构最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过滤、清除异物(滤过淋巴液淋巴结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5%);T、B细胞定居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发生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B细胞区(25%)T细胞区(75%)脾 脏(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血液滤过作用(位于血液循环的通路上,约90%的循环血液要流经脾;含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病原体,代谢废物等,净化血液);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补体、白细胞激肽、干扰素等成分);T细

4、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B细胞区(60%)T细胞区(40%);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是针对来自血液中抗原的主要免疫应答场所;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粘膜免疫系统,主要包括:、鼻相关、支气管相关、肠相关、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的淋巴组织;扁桃体、派氏集合淋巴结以及阑尾等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总面积约占人体总淋巴组织的50%,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第三章抗原:能与相应的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诱导(活化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或体外)的物质。抗原特性:免疫原性(抗原特异性激活免疫细胞,使其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即诱导免疫应答的

5、能力)、抗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能与相对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能力)。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小分子物质如:多糖、类脂、一些药物等。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天然的蛋白质抗原都是完全抗原。抗原的异物性(免疫原性的本质,首要条件):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均为异物。1、异种物质:微生物,植物,异种动物;2、同种异体物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如血型抗原等;3、自身物质: 如眼晶体蛋白,精子细胞等。抗原的特异性:既指免疫原性,又指免疫反应性。表位(ep)/抗原决定基/决定簇(AD):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通常为5-15个氨基

6、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者核苷酸组成。抗原表位可分为:根据结构特点:、线性表位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组成;、构象性表位序列上不连续的多肽、多糖或核苷酸组成,有空间构象形成的表位。按结合抗原受体分类:、T细胞表位供TCR识别的表位,只识别经加工处理的线性表位;、B细胞表位供BCR识别的表位,直接识别线性表位或构象性表位,无需加工处理。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交叉抗原:不同抗原物质之间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理化性质:1、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 KD以上;2、化学组成和复杂性: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3、分子

7、构象与易接近性:抗原表位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4、物理状态: 环状结构直链结构, 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宿主因素:1、遗传因素:免疫应答强弱受遗传调控;2、生理因素: 青壮年老幼;健康与营养等。免疫途径和方法: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皮内皮下肌内腹腔静脉口服。抗原的种类: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分类: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Hh细胞协助的抗原。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协助的抗原,无免疫记忆。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1、异种抗原:来自异种动植物或者微生物的抗原物质(病原微生物、类毒素、外毒

8、素、抗毒素);2、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1)、ABO血型抗原(2)、Rh血型抗原(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3、自身抗原:自身成分一般处于耐受状态,下列可成为自身抗原(1)、隐蔽性自身抗原,如眼晶体蛋白,精子细胞等(2)、修饰性自身抗原,自身成分在生物或者理化因素作用下形成新的抗原等。4、异嗜性抗原:来自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表位)。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1、外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以外合成的抗原;2、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超抗原:(sAg)是指能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地刺激多数T细胞克隆活化增殖,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物质。丝裂原:又

9、称有丝分裂原,是指能够非特异多克隆刺激T、B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免疫佐剂: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第四章抗体(Ab):是B细胞接受抗原(Ag)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地结合相应抗原,具有免疫功能;主要存在于血液或组织液等体液中。以分泌型(sIg)和膜型(mIg)两种形式存在。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相连构成的四肽链分子,又称为免疫球蛋白单体。根据H

10、链的结构特异性不同,将Ig分为五大类: IgG; IgA;IgM;IgD;IgE根据L链的结构特异性不同,将Ig分为和两型,比例约为2:11、可变区(V区):重链和轻链近N端的约110氨基酸的序列变化很大、高变区(HVR)/互补性决定区(CDR):V区内变化最为剧烈的,重链和轻链各3个特定部位,共6个区域一起可与抗原表位紧密互补的区域、骨架区(FR):V区高变区之外的部位,稳定高变区结构2、 恒定区(C区):重链和轻链近C端的其余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不同类别的Ig的重链结构和长度有差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域(功能区):H链和L链可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若干个球形结构,包括:CL和CH1:同种异型(

11、不同个体)的遗传标记;CH2和CH2:补体结合位点;等绞链区:位于CH1CH2之间,易伸展弯曲其他成分:1、J链(IgM和IgA):一条多肽链,稳定多聚体,由浆细胞合成2、分泌片(sIgA):对分泌型IgA具有保护作用,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水解位置:连接两条重链的键间二硫键的氨基端附近1、两个Fab(fragment antigen binding):即抗原结合片段;2、一个Fc(fragment crystallizable):即可结晶片段;3、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B细胞、NK细胞等细胞表面均具有的Fc段受体(FcR)用胃蛋白酶水解Ig水解位置

12、:连接两条重链的键间二硫键的羧基端附近1、一个F(ab)2:可结合两个抗原2、若干pFc :无体外活性IgG:主要由脾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分泌,主要分布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半衰期最长,是抗感染及再次应答的主要Ab.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IgG3 IgG1 IgG2)。具有调理作用、ADCC和结合SPA等。参与II型、III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抗体也属IgG。IgM:主要由脾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当SigA缺乏时,黏膜下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也能合成,临时补充局部抗感染作用。主要存在于

13、血液中。有膜结合型和血清型。分子量最大,又叫巨球蛋白。最早合成。激活补体、调理作用、凝集作用都强于IgG。人体缺乏,可导致致死性败血症。天然的ABO血型抗体、类风湿因子为IgM类抗体。IgA: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分泌型IgA由黏膜下固有层中的浆细胞产生,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也存在于一些外分泌液中,发挥局部抗感染作用。IgD:血清含量很低,半寿期仅3天。血清型IgD生物学功能不清楚。膜型IgD见于成熟B细胞(为其发育成熟的标志)。IgE:血清含量最低。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R结合,介导I

14、型超敏反应。单克隆抗体(McAb):由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pAb)即抗血清:含多个抗原表位的抗原免疫动物,可刺激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抗体的混合物。第五章补体(complement,C):存在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与免疫有关的蛋白质。具有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的免疫溶菌、溶血作用,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补体在正常情况下以非活性酶原形式存在,需要激活剂激活。只有D因子具有酶活性。补体的理化性质: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为糖蛋白,补体固有成分为球蛋白多数为、少数为或球蛋白;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但各成分

15、含量不同,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性质不稳定,5630min即可失活;正常情况下,以非活性酶原形式存在,需要激活剂激活;C1q分子量最大,D因子分子量最小。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免疫粘附(清除IC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第六章细胞因子(CK):是由多种细胞、尤其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来源即按其产生的细胞分类:淋巴因子、单核因子;根据功能即按其主要功能分类: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因子、生长因子GF。共六大类:1、白细胞介素(IL)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IL-1, IL-2, ,IL-35,等(?)IL-2:促进T、B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NK杀伤活性;IL-28,IL-29:即型干扰素,抗病毒。2、干扰素(IFN)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型(IFN-a、IFN-b):抗病毒为主;型(IFN-g):参与多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作用较弱。3、 肿瘤坏死因子(TNF)促进肿瘤出血坏死(体外):TNF-a和TNF-b(又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