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学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4055027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学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导学学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导学学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导学学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导学学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学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学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学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之后,随着教材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全面更新,需要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教学方法上以及教学设计上都要有所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性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当好“导演”,发挥主体作用,协助学生获得知识即可。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详略得当,反馈及时,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探索的进取精神。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我积极参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学案的设计,并在教学一线中投入使用,并有不少收获。下面我对高中思

2、想政治“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设计、运用、反思及优势谈几点看法:学案导学的精心设计很重要,如果说导学强调的是一种方法措施的话,那么学案的存在就承担起了完成学案导学的主体任务。学案起到的主要作用应该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即有效沟通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符合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为此学案的精心设计尤为关键。从课型的角度,学案可以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因为教学目的及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所以每种学案的具体编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具体要求如下:一、新授课学案的编写要求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由于是讲授新课,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是

3、全新的,所以新授课的学案设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计,依次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针对不同课节的内容,目标可以有所侧重有所细化,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为止。另外,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方面,教师一定要确定好本课知识的重点是什么,从而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所侧重,做到有的放矢,抓住主要矛盾,将主要精力放到重点知识内容上,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在难点方面,教师可以有建议性的设置,灵活处理,针对不同班级、不同批次的学生,预设不同的难点,毕竟教师的预设可能会与学生的生成之间存在差距,所以,只有灵活处理,效果才会

4、更好。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这个环节很关键,是完成学案导学的中心环节,具体可以分成两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骤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置导学案,使学生在此学案的引导下能够学习新授知识。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关键,可以借助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透过知识表面形成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问题设置要有梯度性、结构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内容的深入探究和研究。第二个步骤需要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在独自完成对基础知识内容的必要理解之下,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解决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防止学生发现不了问题的情况发生。教师可以在此预设难点知识内容,通过学生

5、之间的合作探究来解决,这部分问题的设置一定要与重点知识有所联系,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知识,获得成就感。 第三个环节:知识检测, 学生自学的效果如何,必然需要通过知识的检测来完成,因此在学案中必然需要知识检测环节。通过这种自我评价,学生和教师便可以知道学生学习的效果,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知识检测的目的当然不全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还有就是通过教师合理巧妙地设置习题来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础识记类的内容。这是检测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类即

6、第一层次的要求。二是能力提升类的内容。这部分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要选取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来设置问题,通过完成这样的习题提高学生判断、区分问题的能力水平。从审题的角度到考查的内容方面作为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目的就是巩固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明确易混易错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三是知识拓展类的内容,也就是结合社会实践可用的开放性习题。这类习题大多是以建议的形式出现,紧密联系当前时政热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目的是通过完成这样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以及自我动手的能力水平。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原则。这部分内容需要在课堂上完成,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合理的时间安排,最好是可以

7、讲练结合,在知识检测完成后,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及时纠错,及时反馈,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第四个环节:能力提升。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能力,二是实际应用的能力。在知识能力方面,需要学生能够提升一个高度,统观全局,在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符合自己认知结构的知识网络,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独到、深刻的理解。在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可以让学生联系时政热点和所学知识内容达到解决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的目的。二、复习课学案的编写要求第一个环节:明确复习方向。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的主要知识内容,有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强化,需要达

8、到什么样的目标,等等第二个环节:回顾旧知。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这不同于新授课的内容,主要事调动学生,充分调动其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以体系的形式对所学知识内容以点、线、面的层次串联起来,对知识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三个环节:针对性习题训练。复习课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因此,要有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学生能够通过习题训练,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置针对性习题训练时,教师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广度,二是深度,三是应用度。在习题训练中主要内容当然是所复习的知识,但不应仅仅局限于此,不然会无形中降低难度,因为范围缩小了,学生便

9、会有投机取巧的心理,适当的对相关联的知识内容进行涉猎,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因此习题的设置要考虑知识面的广度。另一个就是深度,通过这样的习题训练不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需要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有一定的深度,这种深度一是单纯从知识深度来看。以此考查学生对易混易错知识内容的区分能力。二是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点尤为重要,即应用度,主要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习题训练,学生能从中形成规律性的内容。 第四个环节:巩固强化。 为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需要有跟踪性练习题。题量要适度,保证课上时间可以

10、完成,难度要适宜,既让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又是经过深思熟虑可以解决的,避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掌握全部的知识,但学校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在其离开学校的未来生活中,依靠在学校中掌握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能力等,独立自主地学习、生活、工作。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无疑会为学生将来的自主学习架设好一个平台,而现在,我们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一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使其效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学案导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老师们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导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

11、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优点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案导学”比以往的教案教学有很多的优势,从指导思想出发“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和助的功能,为教师实施提供了依据;从学习的目标上实现了知能的统一;从内容上看给学生明确了结构,理清了思路;从方法上看指导学生如何学,老师教学避免随意性。不仅如此,“学案导学”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

12、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预习案、导学案和巩固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统一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案导学”在政治课堂上的新颖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的设计和使用,使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案例展示:下面是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节课的导学案。课题:按劳分配为

13、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预习案学习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难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前知回顾:1、我国的根本经济特征是什么?2

1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新知预习:自学指导(这部分内容要求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学,特别要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课内讨论交流)一、知识梳理(用5分钟阅读教材58-60页,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并标出不明白的问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分配制度的原因生产决定分配, 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为主体,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 为主体, 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 性质(地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要求:在 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

15、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1)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实行按劳分配,是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和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 的发展。(2)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 ,它体现了劳动者 、 的社会地位。5、按劳分配的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因:发展 ,还要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 、 、 、 等。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 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