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三)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63958798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论纲(三)作者:邱仁富来源:甘肃理论学刊2008(4)发布用户:jwadmin发布时间:08年10月23日阅读:112次四、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丰富,涉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话语体系、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创新机制、文化对外交流机制、文化队伍培养机制等。文化话语体系。文化话语体系转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文化话语体系本质上是开放的、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文化话语体系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使得不同时期的文化话语体系也不尽相同。

2、如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化话语体系、建国时期的文化话语体系、文革时期的文化话语体系、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化话语体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时期的文化话语体系都有很大的区别,尽管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不同的历史时期召唤不同的文化话语,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文化话语的转化主要包括文本话语、陈述话语、描述话语等,集中体现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传媒等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需要从文革时期的话语体系中走出来,那些“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话语形态已经无法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易言之,文革时期的文化话语从根本上与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不符合,应

3、该退出历史的舞台。然而,如何使文革时期的文化话语退出历史舞台? 文化话语的形成、发展、消亡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转换这些话语就成为文化体制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言之,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巨大成就,而30 年的社会变迁也使得文化话语的改变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话语体系正在酝酿、或初步雏形,推进文化话语体系的现代性变革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文化管理体制。在党和国家一系列的重要会议文件中充分体现了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要逐渐解构、消解传统的文化管

4、理模式,打破传统的政府包办、政企不分、机构臃肿、管理混乱的格局。意见指出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企业改革;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等。这些管理体制机制的梳理,广涉文化建设中的所有制问题、文化事业转制问题、文化经济政策问题、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问题等各个领域。逐渐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功能互补、运转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

5、制和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的运行机制”。进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文化创新机制。文化创新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体制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没有文化创新,文化体制改革也就没有存在的实现基础和意义所指。反过来,文化体制改革能够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新兴文化主体的产生、发展壮大。因此,建立健全文化创新机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课题。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用”“, 重点培育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和“重点

6、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民族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扶持、舆论支持、财政鼓励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文化创新群体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渐形成有利于文化企业成为社会文化创新主体的环境、氛围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对外交流机制。积极实施文化对外交流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向,是我国文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文化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潮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就必须不断深化文化对外交流机制的改革,必须要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文化全球化

7、相接轨、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承接的文化对外交流运行机制。在面对西方文化利用强势媒体的传播和渗透下,推进文化交流机制的改革是极为重要的。为此,纲要指出,要从扩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加强文化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覆盖面和国家竞争力、影响力、凝聚力。让世界各国人民逐渐了解、认同、尊重、接受我国文化,使我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展现给世界人民、服务世界人民。此外,文化援助机制、文化队伍培育机制等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文化援助机制指称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针对城乡之间,东、中、西等不同地区之间文化发展的

8、不平衡状况,不断建立健全文化发达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化援助机制,尤其帮助农村、西部民族地区、受灾害地区解决化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如文化产品服务相对紧缺、文化信息相对闭塞、文化资源难于共享等。使文化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积极推进文化队伍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现代文化市场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人才培训机制等,造就、吸收一大批高层次的文化科研人才、文化传播人才,进而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五、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文化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深刻总结30 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经验对进一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文化具

9、有重要作用。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30 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经历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使文化体制进入正轨,文化才能健康有序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轻视、否定、抛弃这一指导思想和方向引领,并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体而言,就是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摒弃传统落后的文化建设思想观念和思想束缚,站在时代的前沿上,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断更新观念、理念。按照

10、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序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开拓文化发展的新思维、新路径、新机制等。文化体制改革要与一定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相结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规划。30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经历证明,文化体制改革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作为“四位一体”中的一员,文化体制改革要着眼整体性改革。换言之,文化体制改革不能仅局限文化本身,要着眼全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规划,不落后、不跃进、不贪功,稳定有序地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要放眼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视域。文化体制改革要放眼全球、要有全球化眼光。30 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与外来

11、文化的交流互动日益密切,中外文化合作项目越来越丰富,其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如中外互办文化年、文化周、艺术周、文化节、文物展览等,都体现出文化发展要着眼全球化、多元化的国际环境,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要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活动、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有利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的国际空间和增强话语权等。文化体制改革要体现全民性,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的文化权益,尤其要确保乡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文化体制改革体系全民性、全面性,文化政策要对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倾斜、扶持,建立健全城乡文化公平化建设机制、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机制等,逐渐形成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确保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与此同时,文化体制改革还必须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政策,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必须加强完善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建设的引领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机制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30 年来文化体制改革探索的一些经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要认真总结经验,充分了解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经验,又要着眼未来,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提供高效率的体制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