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63861607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 优化与改革【论文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课程 体系优化改革【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国 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存在的“学科中心型” 和“岗位应用型”两种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 提出了以“三种需要”为依据、 优化国际经 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案,构建了以实 践能力培养为主体,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为 两翼,职业道德、态度教育贯穿全程 ,基础、 关联和专门三大课程结构优化,知识、能力 与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复合创新型国际经 贸应用人才的整合课程体系。1问题的提出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寻求专业课程体系 的最优组合或最优结构,是深化局等院校专 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

2、才 的关键。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 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沿袭传统的高等教育观,以学科 为中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体系的主要特点 是: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线,强调打牢基础 理论知识,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理论素质教 育,培养学生朝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研究型的 方向发展。按照这一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低,难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岗位的 实际需要。另一种是在国外职业培训教学模 式的影响下,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我 国逐渐流行起来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 系。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特定岗位实际 需要的专门技能为中心,以该专门技能所需 的实用知识为基础,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和

3、劳 动态度的培养。可见,无论是重理论、轻实 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学科中心型”课程 体系,还是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知识、 轻关联知识的“岗位应用型”课程体系,都 存在局限。那么,究竟应当怎样去优化现行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呢?对这 个问题的解答,必须先弄清专业课程体系的 决定因素是什么。2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 改革的依据美国芝加哥大学泰勒教授曾经指 出:“课程选择决定于目标设定”。这就是 说,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置专业课程体 系。我们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 目标应当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熟练掌握国际经贸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高的

4、外语水平, 较强的外贸业务实践能力、 洞察国际市场趋 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适应外 经贸行业岗位群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 门人才。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根据这 一培养目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专业课程体 系呢?让我们转向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决定 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仅会通过它所决定的 专业培养目标来影响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 选择与结构,而且最终会直接影响该专业课 程的选择与结构。首先,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考虑外贸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对准岗位设课程”是部分高校在 专业课程设计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一。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局限于

5、某种职业岗 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而要关注整个行业岗位 群或职业群所需的各个方面知识技能。为此,我们考察了三百多家进出口企业的外贸岗 位对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最后将外贸岗位 群实际工作所需的能力确定为国际商务英 语、国际贸易理论、WTCffi则、中国对外贸 易政策与法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贸合同 商订等共14种专业知识技能模块。 但是,这 些知识技能的有效运用将需要强有力的基 础知识技能和关联知识技能作为支撑。同时,几乎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希望高校国际经贸 专业的教育教学能与外贸岗位对接,培养出 实践能力强,能独立胜任外贸岗位工作,实 现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约有 83%勺用人单 位把就业者的职业道德和

6、工作态度摆在了 首要位置,还有二分之一的单位对该专业学 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说明加 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外语知识能力培 养极为重要。因此,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体 系,不仅应包括外贸岗位群直接需要的知识 技能,而且应当寻求与此紧密联系的基础知 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等 课程的支撑。其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 须考虑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们对对1400多名国际经贸专业学生 的问卷调查,的学生认为他(她)们来高校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 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 满意的工作。因此,专业课程的设计与优化 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

7、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教给学生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努 力提局学生的就业克争力。但是,在现代社 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 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 受利益驱动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常使其就业 经常变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表明,在20 世纪90年代5年内有37%的社会成员改变 职业,而不是简单地调换工作岗位。美国劳 工部最近的研究预测表明,20岁的在今后一 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变换将会达到 6-7次之多。就业的经常变动也必然会影响到学 生对专业及其课程的选择,这就向专业课程 结构与内容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课 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职业入 门)所需要的

8、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明日择 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仅应使学生在受教 育后获得就业准备,而且应获得边工作、边 继续学习,甚至向更高层次教育(研究生教 育)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与能力,以增 强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的适应性以 及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基于这些考虑,适当扩展该专业学生的语言、写作、数理、 心理等基础学科知识技能和金融、投资、会 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教育将十分必要。再次,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 须考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 纪4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 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愈来愈短,并且呈 现技术走向综合化、精确化等特征。技术的 迅速发展与应用必

9、定会直接影响社会职业 岗位的变迁。工作现场技术的持续更新会不 断地促使传统低技术岗位的消亡,高新技术 岗位的增加。而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与精确化 特征又必然促使职业知识技术含量普遍上 升,要求技术型人才具有综合应用能力。这 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国际贸易的方式方 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外贸岗位技能 的变化,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必然促使外贸单证无纸化,外贸经营网络化 外贸管理信息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专业课 程的结构与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外贸 岗位实践能力的形成日益需要相关理论知 识的支撑,尤其是局技能岗位的实践能力是 建立在高技能理论基础上的。因此 ,课程设 置上必须强调理论课程与

10、实践课程并重,必 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 经跨入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显着特征 之一是第三产业持续迅速发展(第一产业逐 步下降,第二产业的缓慢增长或停滞不前), 并逐步取代工业的地位而成为现代社会的 广业中心。冏业、贸易、金融、证券、保险、 旅游、房地产和咨询等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 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会引起该产业就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如 2001年以 来美国纽约的全部就业者中,90%从事第三 产业,而且会引起该产业内各行业间以及行 业内就业结构的迅速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职业岗位结构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变化会使得社会的某些职

11、业 岗位大批地消失,又会有大批新的职业岗位 增加。如美国近5年有7 000多个职业岗位 消失了,但又新增了 8 000多个职业岗位。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社会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第三产业持 续稳步上升。随着中国加入WTO,寸外贸易迅 速发展,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 21,738 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和韩国的总和),居全球 第三位。2007年的中国出口总额为 12,180 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同比增加%, 首次超过美国的11,63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 上升为世界第二位。这标志我国对外贸易已 迈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外贸行业的 岗位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岗位结构也在发

12、生 深刻变化,随着外向型生产企业进出口自营 化,外贸岗位群出现了综合化与细分化双重 趋势。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设 岗较少,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 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 型企业由于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 较多,因而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 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 求国际经贸专业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设计符 合各类企业的多重需要。3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 改革的思路根据上述三种需要,结合国际经贸专业 课程的特点及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我们构 建了“一根主线、”“两个强调、” “三个突破”、“四个加强”的国际贸易专业课 程体系优化方案。

13、所谓“一根主线、”就是 以国际经贸的应用知识技能课程为主体,突 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强调”:一是强 调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 技能三大课程模块的结构必须优化,打通三 大课程模块的内在联系,突出综合能力的培 养。基础理论课程应以语言、写作、数理、 计算机和哲学等基础知识技能为重点,基础 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应适当加强,特别是应加 强外语能力的培养;关联知识技能课程应以 金融、投资、会计、管理等关联知识技能的 教育为重点,并应当适度拓宽其口径,应选 择关联性、针对性与应用性较强的,淘汰较 弱的;专业知识技能课程的口径不宜过窄 , 应针对外贸业务岗位群而不应针对某种外 贸岗位设置,经济

14、学、贸易学和计量学等专 业基础必须夯实,专业应用知识技能课程口 径可适当放宽,并增设一些选修课,以拓展 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择业机会;二是强调素质 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起 来,突出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把 职业道德、态度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理论知识、 应用知识、实践技能的课程设置之中 ,把实 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合在 理论知识、应用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之中 使学生的德、智、能、体、美全面协调发展 成为合格的国际贸易高级应用型人才。“三 个突破”:一是突破“重理论、轻实践、” 的传统课程观,树立厚基础、重实践的新型 课程观。在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培养中 ,强化实践能力的

15、培养始终是专业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二是突破“重知识 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 ,树立既 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 代教育观;三是突破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知 识课程相互分割的教学观,树立两者相互融 合的教学观,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同培养。根据上述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我们对 原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取舍。在公共 基础课程中,我们适当提高了英语、数学、 计算机应用和哲学的授课学时;在关联课程 中,舍弃了产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 等课程,增设了投资理论与实务,并把会 计学、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和金融 学等课程重构为会计原理与实务、管 理知识与

16、实务和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我们对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学中的交叉 重复的内容进行取舍整合,避免了教学中的 简单重复,并把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 术贸易整合到国际贸易学中 ,将WTO 概论重构为WT濒则及其应用,增设了 国际贸易前沿问题(含前沿理论、前沿 政策和前沿实践)和反倾销知识等课程, 以支撑该专业学生把握国际贸易前沿动态 和应对反倾销的实际需要;在专业应用知识 技能课程中,我们增设了商品学、商务 心理学、社交礼仪学、国际经贸地理、经贸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增加了通关 实务、外贸单证操作、国际物流与保险、国际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 英语等必修课程的授课学时;在选修课中, 我们增设了中外文化比较、美术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