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脑城消失--京东模式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80196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电脑城消失--京东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让电脑城消失--京东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让电脑城消失--京东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让电脑城消失--京东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让电脑城消失--京东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电脑城消失--京东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电脑城消失--京东模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电脑城消失? 京东商城商业模式全解密3 月底杂志决定做京东封面时,我并不觉得它值得,但 4 月初采访刘强东之后我觉得之前显然是低估了京东。刘强东的目标并不仅仅在于 3C 和家电,而是大而全,过去的经历让他对细节的把握足够有力,并且他似乎看到了大而全的本质规律:效率和成本。不过现在说刘强东和京东成功显然太早了,甚至他仍可能会失败,但是如果成功,京东的价值是可以和淘宝相提并论的。4 月 7 日,销售额 1140 万元。刘强东盯着后台数据,舒了一口气,他更加确信完成今年 40 亿元销售额的目标问题不大,而且目前京东已经足够支撑这个业务量。这是京东商城单日销售额第二次突破 1000 万元,上一次是

2、2008 年 12 月 24 日,不过作为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 CEO,那时刘强东的心情更多的是焦虑而不是兴奋,因为这个量远远超过了京东当时的支撑能力,最忙的时候,所有的高管都要轮班去库房帮忙打包出库,而这一次,“很轻松就过去了”。2004 至 2008 年,京东商城的销售额分别为 1000 万、3000 万、8000 万、3.6 亿、13.2亿,换句话说,京东已经连续 4 年保持了平均 340%的复合增长率,在刘强东的计划中,这个惊人的速度并不会因为规模的扩大而放缓,他给京东 2009 年、2010 年设定的销售额目标分别为 40 亿元和 100 亿元。即使在盛产“快公司” 的互联网领域,这

3、仍然是一个让人惊叹的速度,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速度背后的推动者刘强东,对于外界仍然是一个陌生人,人们了解他的创业故事,却并不理解他内心的进化逻辑,当然,也无法看清这个“陌生人”的野心。刘强东多少是个电子商务的异类,他毫无互联网背景,1998 年开始在中关村(000931)创业,以代理光磁产品起家,2001 年开始转而做零售,最多时在北京、沈阳、深圳共有 12 家 IT、数码产品连锁店,2003 年以前,他对互联网的了解仅是“QQ 可以泡MM”的层面,如果不是席卷全国的非典疫情,刘的连锁店被迫关闭而遭到重创,他根本不会想到去做什么电子商务,而他最初也只是希望通过互联网来解决库存而已。2004

4、年后,刘开始注册域名、开发电子商务系统,并逐步关闭线下连锁店,专心只做线上,此时离最早的 B2C 公司亚马逊出现已过去了 10 年。现在看来,这种后知后觉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妨来分析一下当时互联网发展的背景,2003 年中国的网民数量达到 7950 万,曾经喧嚣一时的 B2C 先驱 8848 早已失败,而卓越、当当们仍走在模仿亚马逊的道路上,2004 年亚马逊就以 7500 万美元收购卓越进军中国。而物流、信用、消费习惯这些阻碍中国 B2C 发展的几座大山也在 2003 年前后被悄悄搬走,2002 年 12 月, 招商银行(600036)开始发放信用卡;2003 年,快递业初步成熟;2003

5、年的 12 月,携程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事实上,携程也是一家 B2C 电子商务公司),这也意味着新一轮互联网热潮的开始。或许可以这样理解,2003 年,发展电子商务的外部条件基本成熟,而刘强东正好是那个有准备的人,这造就了京东 5 年来的高速发展,但为什么是刘强东?为什么这个互联网的门外汉仅仅用了 5 年时间,就做到了中国 B2C 电子商务的第一?“对零售来说,追求毛利率没有任何意义”,09 年 4 月,刘强东对创业家杂志坦露内心,分享了“京东密码” ,他的第一句话就旗帜鲜明地和绝大多数 B2C 电子商务业内人士唱起了反调,几乎

6、所有的 B2C 电子商务人士都认为,做 B2C 必须要有较高的毛利率才可行。而在刘强东看来,京东所谓的 B2C 电子商务,其实只是做零售,而零售的核心无非两条: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1、 供应链效率,100 多年来渠道的进化,从集贸市场、到百货商场、到连锁超市,其本质的提升是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不断提高存货和现金的周转率,这是零售行业的王道。2、 成本,毛利率并不重要,如果一个流通企业对毛利率要求很高,只能证明它的成本太高,它在产业链上是没有价值的,迟早要被取代。只要一个零售企业能在这两点上实现提升,那么它就是有竞争力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一个百货商场的毛利高达 50%,沃尔玛只有 15

7、%,但沃尔玛的市场价值为什么比百货商场高那么多?很简单,因为百货商场的成本高、效率低,毛利率要 50%才能赚钱,但沃尔玛只要 15%的毛利率就能赚钱。 ”这种对商业规律的理解,促使刘强东从最初的代理商,转向连锁零售,再转向如今的网络零售,在不足 10 年的时间中,刘强东走过了现代渠道发展的 3 个阶段,从这个角度上说,京东是一个标本式的案例,可以理解这三种业态的进化轨迹。到目前为止,刘强东带领京东发展得不错,但未来会如何?一切会如他所愿吗?让电脑城消失?2001 年初,刘强东迷上了逛商场,逛国美。他跑遍了北京国美的各个连锁店,北太平庄的那个旗舰店去了无数次,他有时会买点电器,有时只是在店里转悠

8、,和销售人员讨价还价,问各种问题:进货渠道、配送等等。当时国美在北京已经有超过 20 个店,5 月,国美在全国范围内一下子开了 13 家店,连锁店的扩张速度让刘强东印象深刻。其时,创业 3 年的刘强东正处在一个选择未来方向的关键点上,他从海开市场的一个小柜台做起,最早代理雅马哈、理光等品牌的刻录机,2000 年前刻录机是一个利润率很高的产品,但 2000 年当单价跌到 800 元以下时,毛利之低已经形同“搬砖头”,刘强东将产品调整为刻录光盘这样的耗材,并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刻录盘代理商,这种对于市场和产品的敏感让他在三年中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 1000 万。代理商的生意其实很简单,只要能拿到好产品

9、的代理权,“快进快出,赚钱很容易”,刘强东的日子过得也很滋润,但光磁耗材毕竟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有明显的规模瓶颈,即便做到全国最大,2001 年的销售收入也只有 6000 万,利润 300 多万,利润率不过 5%,比3 年前刚做代理业务时已经下跌了 7%,并且这种趋势仍在持续。刘强东意识到“代理商是一个没有价值的流通环节,早晚要死掉,因为品牌厂商或分销商可以跨过代理商,直接到达零售商”,所以“ 如果不转型,再等三年,我们会很死的很惨。”摆在刘强东面前有两条出路,一是往上走,成为一个分销商,二是往下走,做零售商。分销商可供研究的案例是神州数码,当时它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分销商了,但是公司价值依然很低。

10、神州数码 2001 年全年销售收入为 105.2 亿元,利润仅为 1.71 亿元,利润率不过1.6%。刘认为,“分销公司在整个流通产业链里面能够带来的价值很小,实际上就是一个资金和物流平台,它没有资格去赚更多的钱”,刘强东很快便放弃了做分销商的想法。往下则是做零售商,风生水起的国美电器很自然地成为了刘强东研究的对象,因此才有了他逛遍国美连锁店的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偷师”,刘强东得出的结论是,国美这种大规模连锁零售模式,也将是 IT、3C 产品渠道的未来,“连锁可以不断复制,迅速扩大规模,而传统的百货商场、IT 卖场虽然也能赚钱,但无法复制,做不大”,做 IT 数码全国连锁店成为刘强东的目标。

11、2001 年,刘强东的第一家零售店在中关村苏州街上的银丰大厦开张,取名为“京东多媒体”,最初只有 2 个人,主要销售高端声卡、键盘、鼠标等毛利较高的电脑外设产品。从代理到零售最大的转变是销售模式上的变化,代理是走量,从业人员考虑的是 20 台是什么价格策略,50 台有多少返点这样的问题,而零售则是一个苦活,需要一台一台去卖,如何吸引每一个客户到你这里来买东西,如何提高专业化程度和服务附加值,是做零售需要考虑的问题,两者商业文化可谓大相径庭。刘强东用了 5 个月才让自己和员工从做代理的思路转到做零售,然后开始开设自己的第二、第三家店,到开设第六家店之后,速度就加快了,最快时 1 个月开了 3 家

12、店。后来甚至把店开到了沈阳,他曾和当地的合作伙伴说,“京东要做全国性的连锁店,像国美一样,在全国开 1000 家 IT Small Shop,让中关村电脑城消失”,这样的豪言当然有自壮声色的意味,但他当时已经确信电脑城这种集贸市场式的渠道必然会走向衰落。最近刘强东去香港时还特意去看了看十年前很火爆的旺角电脑城,“真是凄惨的不行”。2007 年,eBay 市值被亚马逊超越,似乎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即使都放在网络之上,集贸市场的渠道模式亦将走向衰落。“非典型”触网2003 年 4 月 19 日,刘强东在人民大学西门的城乡超市买了两金杯车方便面、火腿肠和矿泉水,发给京东多媒体的 60 多名员工,让

13、他们不用出门就可以在家生活一个月,以躲避非典疫情。对于 1 个月之前还在谋划 2003 年将连锁店从 12 家增加到 18 家的刘强东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我们认为员工的生命安全大于公司的生存权,公司可以倒闭,但是不能有任何员工因为工作而感染非典,这是不可容忍的,如果有这种事发生,我觉得我一辈子都不会存在成功的可能。”在安排完所有的员工之后,刘强东和公司的几位负责人需要面对几百万的库存产品,为了提高毛利,京东一向采取现货现结而不是“扎账”的方式,也就是说,这些库存都是京东用自己的钱买下来的,如果不卖出去,所有亏损都会由京东自己承担。非典造成 IT 产品跌价很快,最严重的时候一个月价格跌

14、去 30%,刘强东计算,如果非典迟迟不结束,京东最多只能坚持半年,必须要把这些货卖出,互联网似乎是唯一可能的渠道了。刘强东上大学、打工、创业都在中关村,这个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地方,也同样是中国互联网的发源地,1996 年瀛海威在白石桥打出“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 米”的广告,2000 年联想 FM365 让中关村大街上一夜之间贴满香港小生谢霆锋的头像,煽情地问“谁让你心动?” ,刘强东都曾耳濡目染,但有趣的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互联网有什么关系,也从没想过去做电子商务,更没听说过什么 8848,因为“自己的业务跟互联网没有牵扯,不需要上网”。刘强东后来回头看,“当时信用

15、卡为零、网上支付没有、配送效率也低,怎么做电子商务?邮局汇个款 10 天、15 天才能收到,哪有供应链效率可言?”他觉得这种后知后觉简直是一种幸运。非典几乎是以一种强迫的方式让刘强东开始接触互联网,他和他的团队开始在硬件论坛上发帖,疯狂加 QQ 好友,推销自己的产品,这种原始的方式注定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折腾十几天也就做成十几单生意,所幸“京东多媒体”在硬件发烧友中还颇有知名度,通过在 CDBEST 等网站上做团购,逐步打开了一些局面,很快还开设了自己的论坛网站。6 月底,非典得到控制,京东的线下业务恢复正常,但心有余悸的刘强东不敢再贸然扩张,维持了 12 个店面的规模,而网上团购的那些用户仍然

16、不时有需求,并要求京东开设自己的网站,“最初只有 36 个客户,数量很少,但这些人要么是论坛版主,要么是资深玩家,在网上很有影响力,他们给我很多蜜糖吃,说会推荐京东的网站”,得知一个小型网站租带宽一年不过 1 千多元,刘强东决定成立京东自己的论坛,并安排一位叫李梅的员工处理这些网络买家的需求。也许是这最早 36 个客户的口碑效应太大,在没有开设网上商城、只有一个简单 BBS论坛、没打过任何广告的情况下,京东来自网上的订单在持续不断的增加,2003 年 6 月到2003 年底,网上订单一共超过了 1000 单,最多一天有 35 个订单,甚至比一个线下连锁店都要多,后来被戏称为“京东电子商务第一人”的李梅已经处理不过来了,刘强东感觉到了这个速度的可怕,9 月,他招了技术人员开发商城程序,2004 年 1 月 1 日,“京东多媒体网”电子商务网站上线。“赌一把”就像 2001 年迷上逛国美一样,2004 年刘强东完全被互联网吸引住了,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了网上,和京东的 2700 名注册用户“都很熟”。这一年京东一直是线上线下业务并行发展,但处理网上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