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语音与汉字 正确运用词语课件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3786 上传时间:2016-11-3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 语音与汉字 正确运用词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语音与汉字 正确运用词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语音与汉字 正确运用词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语音与汉字 正确运用词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考语文复习 语音与汉字 正确运用词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 语音与汉字 正确运用词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 语音与汉字 正确运用词语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词语复习要点及解题指导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含义,准确、得体的运用常用词语 。 学习目标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词语考查题是语文练习和测试中的常见题,题型变化不大,且以选择题为主导,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其次大多是要求考生联系具体语境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义,在阅读和表达的语言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词语(成语)。 考点前瞻一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综观语文各种练习和测试,涉及词语练习、考查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义。 义词、反义词。 考点前瞻二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下面我想就

2、正确理解词义、词语感情色彩的把握和运用、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正确运用成语、关联词语应用等几个方面对一些基础知识作简单的归类梳理,希望能给同学们在解答有关考(习)题时提供一点帮助。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词有 单义 和 多义 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以及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是多义词 正确理解词义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就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都是从这个本义变化而来的。 词义发展变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多义词 2016/

3、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引申义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而引申义和词的本义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尚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等。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等。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大家所接受了,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语言环境

4、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词义辨析 了解了汉语词义的特点,同学们在练习考试中还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具体方法有: 语中有些词语,可以先分别解释构成词语的每个字的含义,然后再综合起来。如“竦峙”,“竦”是“高”的意思,“峙”是“挺立”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高高的挺立”的意思。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用词语的同义词解释词义。如“静谧”的意思是“安静”。 用词语的反义词的否定意义解释词义。如“龌龊”的意思是“不干净”。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的词语(主要

5、是四字成语),在对应位置上的字常常是近义或反义关系,如“含辛茹苦”,词中的“含”与“茹”、“辛”与“苦”都是近义关系;又如“夙兴夜寐”,词中的“夙”与“夜”、“兴”与“寐”都是反义关系,抓住词语的这个特点,解释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于明显使用了词的比喻义和引申义的词汇,可以先解释其本义,再解释其比喻义和引申义。如“里程碑”的本义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其含义是“比喻在历史发展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解释清楚词语的核心含义,再添加必要的修饰语,使之准确明白,如“征兆”,先明确其核心含义是“

6、迹象”,再加上修饰语“事前显露出来的”,合起来解释为“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这样就晓畅易懂了。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褴褛”的意思是“形容衣衫破旧的样子。”“逡巡”的意思是“形容犹豫徘徊、不敢前进的样子。”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其中带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叫 褒义词 。如:壮丽、爱戴、谦逊、刚强等;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叫 贬义词 。如:愚笨、奸诈、卑劣、渺小等;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叫 中性词 。如

7、:结果、状况、配合、方法等。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语境不同,词的感情色彩有时也会有改变,出现 褒词贬用 或 贬词褒用 的情况。如“标致”,一般都作褒义词,但 藤野先生 中“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它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所以是 褒词贬用 ;再如“狡猾”,通常视为贬义词,而 我的老师 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它用来表现孩子们的聪明、机灵和调皮,属 贬词褒用 。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同义词 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些同义词表达的内

8、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又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行为而造成了伤害,但“损坏”的语义明显轻一些,而“毁坏”与“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如“诡辩”和“狡辩”,前者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词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后者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论辩解。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运用词语,应辨别其感情色彩。如“爱护”

9、,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庇护”,指包庇、袒护,贬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级;“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较小的事物,如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如交流思想或经验。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围不同 。如“爱戴”用于对上,“爱护”用于对下;“战争、战役、战斗”,概念范围由大到小。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如“出租车”运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如“ 公然

10、”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公然侵入;“ 公开 ”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和定语: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 公开的秘密。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成语的使用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型化的固定短语,有固定的结构,特定的含义,不能随便拆开或改变说法。成语大都是从古代神话故事传说、古诗文、寓言逐渐演化而来的。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正确使用成语, 首先 是要 能够辨析成语中的字音和字形 。如“不求 甚 解”的“甚”,不能写作“深”;“不 省 人事”的“省(,不能读作 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点滴积累。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其次 是 弄懂成语

11、的意义 。有些成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它的字面意义一致,只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及相互关系就能理解其义。如“ 唯利是图 ” 只贪图钱财,别的什么都不顾。“ 发号施令 ” 发布命令。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但有些成语实际意义与字面意义不一致,用的是比喻义或引申义。如“ 缘木求鱼 ”,字面义是“爬到树上去求鱼”,其比喻义是“做事情的方向、方法不正确。” 还有些成语中的字,古今意义不一样,不能用泛义解释。如“ 严惩不贷 ”中的“贷”是“饶恕”义,而不是“借贷”义。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第三 如“ 明哲保身 ”,原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是褒义词。现在则

12、是指因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而对原则问题不置可否的自由主义态度,是贬义。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考(习)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句中成语“ 大方之家 ”是指专家、学者,这里错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又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 句中成语“ 万人空巷 ”是指人们从家里、巷子里走出来,聚集在一起。都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上句中却将“空巷”理解为街上空荡荡、静悄悄,是不恰当的。 2016/12/1 该课件由 【 语文公社 】如: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 ”原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明显含有贬义。又如:正因为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