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素材作文:最新十大时政作文热点素材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6377127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素材作文:最新十大时政作文热点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素材作文:最新十大时政作文热点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素材作文:最新十大时政作文热点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素材作文:最新十大时政作文热点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素材作文:最新十大时政作文热点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素材作文:最新十大时政作文热点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素材作文:最新十大时政作文热点素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最新十大时政作文热点素材1. 习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出处】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建交 42 年来,中澳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 2014 年 11 月 14 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抱朴子博喻【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觉得遥远;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觉得亲近。(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

2、泉源。”【出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别地处北半球和南半球, 分属东西方文化, 两国关系能达到今天的高度, 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2014 年 11 月 14 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原典】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释义】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三)“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出处

3、】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正是两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 我深深感到, 中澳关系发展在两国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2014年 11 月 17 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 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原典】 臣闻大厦之成, 非一木之材也; 大海之阔, 非一流之归也。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释槛囚鲍叔荐仲战长勺曹刿败齐”【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2 【出处】中新关系具有开创性、示

4、范性意义。中新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规划了宏伟蓝图。 中新两国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充分展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毛利族谚语说: “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携手合作,谱写中新关系发展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2014 年 11 月 20 日习近平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举行会谈【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先秦 ) 周易 系辞上【释义】二人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闻到兰花的香气。(五)“以心相交者 , 成其久远。”【出处】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

5、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 , 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 , 国家无论大小、 贫富、 强弱 , 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 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 , 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 , 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 2014 年 11 月21 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原典】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 中说礼乐篇【释义】以权势作标准交朋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便随之断绝;以利益作标准交朋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出处】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

6、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当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014 年 11 月 21 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原典】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释义】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 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

7、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2. 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据日前的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 正在福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严复故居进行考察。据报道,工作人员说, 政治学等经典名著都由严复首次翻译引入国内。李克强3 补充道:还有国富论和论法的精神。他指着展柜内的天演论说,严复的翻译确实做到了信、达、雅,这本书我插队时也读过。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具体而言, 李克强总理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 至少向外界传递

8、出了三个方面的讯息。其一,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伟业,在这个伟大进程中, “开民智”至关重要,人人“放眼看世界”至关重要。当今,我们有必要在开放先驱博大精神的辉映、感召下,强有力地推进开放进程。 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 并不单纯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臧否, 其更代表了一种导向当今,严复终生的秉守、追求,并未取得成功,当下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有必要继承、完成严复未竟的事业,有必要人人成为“放眼看世界”的严复。其二, 中国将全方位地向世界敞开心胸, 将成为现在和未来, 世界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中国的开放事业,历经上个世纪最后 20 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新世纪迄今依然不平静的历程,纷争、讼论依然未完全平息。

9、中国走什么路,依然严峻而现实。严复认为,即便尧、舜、孔子生在今天,他们也会向西方学习。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重要的在于:“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变革“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一如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这,或许就是李克强总理吁请所有中国“记住严复”的肇

10、因。其三,赞誉严复,是一种汲取、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中国的反腐败,目的还是为了开放,为了将中国引向现代文明国家。而,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反腐败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 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 着实是在为后反腐败时代、 后变革时代的中国计,是在为中国的未来计在当下大力反腐败的同时, 不忘未来发展,筹谋未来发展,布局未来发展,起步未来发展。这,或许就是严复浮出当今现实水面的深层内涵。 ( 祝振强 ) 3. 公祭日:以国之名悼,以历史之名缅怀今天, 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天, 站在历史的凭栏处, 人们以某种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悼以国之名,祭以民族之大义。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

11、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 77 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4 77 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 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也正基于此, 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 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 成了我们 “以史为镜” “汲取教训” 的方式, 也是

12、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如今, 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 能以警钟鸣响, 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 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 随着今年 2 月全国人大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 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要知道, 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 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 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 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 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公祭日是为 “溯及过往” , 更是为了提醒

13、今人: 勿忘历史。 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 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 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 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 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 进而知耻而后勇, 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 究其旨意, 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 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诚然, 我们无法穿越到历史现场中去,去亲历、见证那些罄竹难书的恶,可擦拭掉记忆石碑上的尘埃, 至少能让历史被看见。它有利于将罪恶的指证存照,据了解,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新征集的 7602 件珍贵文物、南京大屠杀辞典等著作及大屠杀死难者姓名,都以较为丰富

14、翔实的确凿事实, 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杀的真相, 也让罔顾公义、 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为军国主义招魂者无法讳认那一段历史。“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而今, 我们集体为过往的逝者悼念、 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4. “亚洲版奥斯威辛”应被全世界记住77 年前南京那个最冷的冬天不仅应该被中国人铭记,更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 12 月 13 日起, 时为中国首都的这座

15、城市陷落后的一个多月里, 侵华日军血腥屠杀了 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 强奸抢劫、 焚烧破坏, 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77 年后,中国将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那场灾难中的死者,在 13 日举行国家公祭。这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固化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侵华罪行史实, 并将其上升为全中国、 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记忆。5 由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决定设立的这个公祭日, 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 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77 年后才来临的以国之名的公祭,正是要与当前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针锋相对作斗争,尤

16、其是警示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正视历史,妥善处理现实问题。南京大屠杀事件被称为 “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 , 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诸多暴行中最集中、 最典型的一例。 南京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早已将日本军国主义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但一段时期以来, 日本右翼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 抹黑幸存者, 甚至将南京大屠杀诬为虚构, 辩称为是为镇压俘虏叛乱, 试图将真实的历史记忆彻底抹去。 他们还参拜供奉有侵略并屠杀中国人的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他们甚至篡改历史教科书, 企图将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记忆中抹去。 不少日本人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 却只记得日本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 认为二战中日本是受害国而非加害国。 否认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战争残暴行为, 实际上成为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进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突破口。中华民族在二战中遭受了巨大伤痛, 在国家层面集中祭奠死难者, 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