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76508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xxxx(xxx大学;重庆 401120)摘要 经济法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的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1市场失灵假设是研究经济法产生、调整对象、体系等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2市场失灵的出现,会造成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宏观经济的不稳定等情况,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本文通过阐述市场失灵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经济法立法原则构成和经济法克服市场失灵方面的优势来论述我国的经济法在克服市场失灵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关键词 市场失灵;经济法;市场经济一、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通过自身调节有效的分配商品和劳务

2、的情况。3对经济学家而言,一方面市场失灵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市场分配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者是市场机构不能更有效率并且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较私人选择为佳的时候;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用来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在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经济法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职责,纵观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法也是伴随着市场失灵问题的出现而产生的,经2济法的运行,发展和完善都是为了应对市场失灵问题的。(一)公共产品一个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产品分为两

3、类:其一是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指只能提供给个人享用的产品,例如食品、住宅、服装、影片等。其二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社会可提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产品,例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某件公共物品的享用与另一人的享用相互不影响;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 2例如国家防务,国家防务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国防,它给人们带来安全的生活环境,一个公民在享受国家安全的时候不会影响到另外一个公民享受国家安全,公民也无需对享受国家安全而支付任何费用。(二)垄断在经济学中,垄断是指少数企业,为了

4、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4在市场经济中,除了国家对重要资源如石油,水,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垄断外,企业对市场不同程度的垄断(如寡头)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资源缺乏有效合理的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依靠政府干预来纠正。政府主要是通过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有效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这方面的干预属于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反垄断也是经济法调整市场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三)外部影响3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利互惠的交易作为基础,所以市场之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际上是同货币有直接联系的利益关系。 5例如,某厂商为消费者或客户提供了产品或者服

5、务,那么厂商就有权利向消费者或者客户索要相应的经济报酬。在人们从事这样的需要支付或者获取货币的经济活动时,就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对他人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是,无论是有害或者有利的,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就是外部影响,也称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举例说明,建在河流边的工厂因为生产活动而排出的废水、污水对河流造成了污染,对他人造成了损害,这就是外部影响。建在河流边的工厂排出废水、污水是为了通过一系列生产活动生产产品来赢得利润,工厂与购买它产品的客户之间具有货币交换关系,但是这个工厂与因为其排放的废水、污水而受到的损害他人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或者

6、说工厂没有因为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而支付任何费用。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活动的外部影响,这样的影响若是对他人有害的,称之为外部不经济;而对他人有益的就成为外部经济。(四)非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指某些行为人拥有但另一些行为人不拥有的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之中,由于不同参与者具有的信息是不相同的,人们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获取正当的利益,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做出欺诈,隐瞒等的不正当行为,这样就会损坏正当的交易,例如股市中,某些企业利用内幕消息进行损害他人而让自己获利的行为。当欺诈、隐瞒行为让人们产生担心从而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4市场自我调节,自我配置资源的功能就会失灵。出现这样的情况

7、,市场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的,所以为了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通过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来制止和约束这样的欺诈、隐瞒行为,而经济法正是发挥了这一作用。二、市场失灵的表现(一)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匀社会经济活动中,导致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匀是因为市场机制是遵循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而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存在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 6从市场机制自身的作用看来,这是正常的经济现象,在经济活动中,拥有的资本越多越具有竞争力,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收入和财务向资本与效率也就越集中。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资本家对其雇员利益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穷,这样就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拉大。这种拉大会

8、影响到消费水平降低从而使市场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水平,制约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不能使经济社会资源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上面提到的外部不经济也就是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没有经济关系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就是指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生产或者消费主体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对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和蔓延。 7如上面所说的工厂,工厂的内在动力是赚取利润,而处理排污会增加企业成本从而减少利润。因此为了利益,对企业来讲最好的就是让工厂的废水、污水不加处理直5接流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以减少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但是对环境保护、其他企业的生

9、产活动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因为社会就需要对其进行治理,从而增加负担,造成外部负效应。(三)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竞争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通常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当中的同类产品或者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是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导致产品或者服务之间的差异不断增大,资本规模的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运转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市场活动的竞争程度,让竞争的作用降低。而造成市场垄断的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市场扩大以及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旦企业的获利依赖于其垄断地位,那么竞争与技术的进步就会受到抑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阻

10、碍。(四)失业问题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主要研究的问题,失业也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从微观经济方面来看,当资本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机器将会排斥劳动力;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由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具有不稳定性,需要产业后备力量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期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劳动者的失业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需要,但是事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带来不利之处,也不符合日益扩张的市场和消费的需求。(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6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只能扩到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对于在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方,其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方的经

11、济发展,该地区的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也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要素资源的价格也就比其他地区高,对各种优质资源的吸引力也就越高,因此更能发展该地区的经济。而那些落后的地区机会因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优质资源的流失导致经济发展的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就会增大。再者,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利益,不同地区在使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互相损害的现象,经济学中把这类现象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例如,江河上游地区对于林木的过量开采,会影响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以及经济的发展,这样的现象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和危害。(六)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上面所讲提到的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

12、排他性也就是说当这类产品生产出来后,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而享有,正由于公共产品的这种非排他性,一是其在技术上无法做到,二是其即使技术上可以做到,但他的排他成本高于他的排他收益;非竞争性对于生产着来说,其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例如国防,公安,电视信号接收等,因此这类产品也成为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来说,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因为没有竞争,生产者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但是公共产品又是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公共产品的满足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必然会导致公共产品的滞后和社7会成员以及经济发展需要之间产生了十分尖锐的

13、矛盾。(七)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些生产是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的,如渔业,牧业。从事这些生产的生产者使用的就是河流江湖这些公共资源,这类资源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同时在使用中又不宜明确归属。正因如此,由于生产者受到市场机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动,通常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的使用以造成无法使这些资源休养生息的现象。即使这些资源的使用者明白保证长远利益的前提是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是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具有效力的制度和规范,又担心其他竞争者的过度使用导致自身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在使用上出现盲目竞争的情况。三、经济法立法原则构成体现克服市场失灵的作用市场失灵来源于于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

14、,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自行来运行的,因而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的出现。要避免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国家这一外力来干预经济的运行,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从经济法的产生历史来看,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国家干预经济是为了矫正市场失灵,经济法具有矫正市场失灵的功能,因此经济法又可以被称为市场失灵矫正之法,所以经济法的立法原则正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而确立的。(一) 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市场自身调节机制的缺陷导致市场失灵的产生,因此国家为了保证国家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必须对经济的干预,经济法也应运而生。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国家干预是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8国家干预与否已经不再是政府与市场

15、的关系的焦点,焦点是国家应该干预多少的问题。在干预程度这一问题上,分为干预过度和干预不足两中,二者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如果国家的干预不足,对克服市场失灵就无法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国家的过度干预也许能够克服市场失灵,但又可能会引发政府失灵,使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被不当限制。因此,即使市场失灵的存在使得国家干预成为必要需求,但是国家的干预程度必须要适度。经济法是规范国家干预之法,在立法、执法过程中树立了适度干预的指导思想,避免因干预不足造成的克服市场失灵无效或者因干预过度所导致的政府失灵。(二)社会整体效益原则效益指的是有效率的收益,这里的效率首先是指资源的配置效率,即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效率,其次还包

16、括资源的生产效率。这两种效率有明显的不同,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宏观方面的配置效率,而资源的生产效率是微观方面的配置效率,但是从社会整体来看,两种效率都没有涉及到资源分配的问题。整体社会效益作为经济法基本原则之一,毫无疑问应该是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的,在资源配置和生产有效率的情况下产生的整个社会成员收益或者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市场失灵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资源配置和生产都无法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即使市场机制能够使资源配置和生产都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却不一定能增加社会整体效益,因为整个社会成员的收益或者福利水平可能会因为分配不公而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其中的原因就是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生产效率都没有涉及到分配问题。总而言之,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9的存在,仅凭市场机制的自身调节是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下的社会整体效益,因此就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的状况,弥补效益损失。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它将社会整体效益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使国家在干预经济时始终以保证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