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375829 上传时间:2017-11-0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研究报告的表达技巧第一节: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研究报告基本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是,具体的写作形式与一般的议论文还是有区别的。教师首先要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再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与方法,然后按研究规范来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某一课题研究结束进行结题时,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的整体分析、表达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研究报告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述研究成果和推广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一是题目部分,指正文之前的有关资料;二是正文部分,指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三是附录部分,指正文后附的资料。一、题目部分(一) 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也就是题目,要求简练、概括、明确、

2、新颖。一般不宜超 过 20 个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题目是研究报告的眼睛,通过研究报告可以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但包括研究的自变量,还包括研究的变量。还要写上“研究报告” 字样,如小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依赖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报告。(二) 署名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是特殊的精神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署名一定要慎重。(三) 摘要摘要是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也称内容摘要、提要、概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与补充解释,简单确切地陈述文献的重要内容。摘要是对全文主要观点做高度概括后的浓缩呈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是文章观点的概括,包含其重点结果和结论

3、,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取主要信息。1.怎样写摘要(1)摘要要能概括地、直接地把主要观点亮出来。(2)可把文章的一级和二级标题用适当的方式写进摘要。比较容易,但是记住这不是摘要的全部。(3)要有逻辑性,通 过内容能反映全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4)字数一般是 200-300 字。2.写摘要的注意事项(1)不用介绍性语言。例如:“本文通过 对作了论述”之类, 这样不是直接呈现。(2)不作自我评论。(3)不作补充解释。(4)不出现引用。(5)不出现“本文” 、“本研究”等词语。(6)不出现“笔者” 、“我”、 “我们”等主观性词语。(7)不能简单地把“引言”或“结语”的内容照抄。3.撰写摘要例谈举例

4、 2-1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的内容摘要本研究分析了中小衔接的问题,并提出了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力图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往来甚少的局面,促进区域间中学和小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摘要分析 :(1)采用了“本研究分析了 ,并提出” 等介 绍性语言。(2)读 者看不出研究报告到底用什么样的运行机制解决中小衔接问题。(3)读 者看不出研究报告的核心观点是说什么。根据例子(2-1)的研究内容,摘要可以这样撰写:义务教育阶段本身是一个整体,但我国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小学、初中分段实施。而初中、小学教育在管理衔接、知识内容衔接、

5、学习方法衔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工作上还不尽如人意,相当多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心理焦虑乃至辍学等后果,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力图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以区域教学研究为突破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适应性: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以学习态度的衔接为切入点,提升学生学习的适应性;以学习技术水平的衔接为主渠道,提升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往来甚少的局面,促进区域间中学和小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修改后的内容摘要,首先说明了中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四种

6、解决中小衔接问题的运行机制。这样写,可以让读者一下子抓住研究报告的核心观点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白整个研究报告的逻辑构思。(四)关键词1.什么是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全文主题和最主要内容的有实质性意义的名词术语。2.为什么要写关键词主要是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它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3.选取关键词的基本要求(1)关 键词 是有实质意义的名词,不能用动词。(2)一般数量为 3 一 8 个。(3)关 键词 之间一般用分号隔开。注意不是逗号和顿号。(4)按概念大小或者论述问题的先后顺序排列。例如:教育;后现代教育;后现代教育课程。4.如何选取恰当关键词(1)从

7、论 文题目中找关键词。(2)从 题 目的隐含意义中找关键词。(3)从各级标题中找关键词。(4)从研究的目的找关键词。(5)从正文内容中找关键词。5.选取关键词例谈举例 2-2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的关键词【关键词】学习适应性;中小衔接(题目);教育环境(题目的隐含意义);学习态度;学习技术水平(文中标题或内容)二、正文部分( 略,在第二节中重点介绍)三、结尾部分1.注释或参考文献:补充说明研究报告内容、注明资料来源和引文出处,为读者提供查阅的线索。书籍的引注:作者,书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页数。例如,李冲 锋,教师教学科研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年 6 月第 1 版,23 页。期刊的引注:作者,文章名称,期刊名,期数或卷数,页数。2.附录:文章后附的资料。研究者认为有参阅价值或必要,但是不便在正文中描述,皆可作为附录。如通常研究工具 (问卷、量表、 测验 )、重要的统计数据、旁证性资料等。第二节:例谈撰写研究报告正文一、问题的提出写什么问题的提出在研究报告中显得至关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这个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研究者通过研究这个问题的收;研究这个问题的目的何在;创新点何在,在问题的提出部分一定要表述清楚。这是对研究问题的理性思考,是深入归纳演绎的结果。进一步说,问题的提出包括两大要点,一是背景,一是原因。背景含理论背

9、景、 现实背景和实践背景。理论背景是相关研究也就是理论研究的相关信息,包括国内外的现状,目的是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研究。现实背景是大范围的,而实践背景是小范围的。自己要进行这个研究的实际情况,就是这个问题对于这个班、这个学校的研究价值,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原因包括出于问题解决的需要;出于个人研究的兴趣;出于填补研究的空白。这部分还可以撰写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目的。注意要高度概括,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举例 2-9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报告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四川省、江苏省、河北省、北京市、重庆市等一些省市就中

10、小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涉及管理方面、学科教学方面、心理健康方面等。一些调查表明: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学习成绩水平、学习适应性水平显著低于智力水平,中小学生中目前存在着智力水平较高,而学习适应性水平不高及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倾向。学习适应性、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相关,说明学习适应性和智力水平对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都是极其显著的,其影响程度大致相同。可见,较高的学习适应性和智力水平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学习适应性水平偏低是导致部分学生虽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不良、达不到正常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的相关研究, 国外不牵扯这个问题,所以没有表述) 目前,关于学生学习

11、适应性的研究偏重于反映“群体”的学习适应性现状,或者从“群体” 上比较学习适应性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通过提高学生适应性来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更少。(目前研究的切入点注重群体,忽视个体研究,特别是提高学生学习适应的这个切入点还没有人研究) 因此,我们提出“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 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接的研究” 。 ( 提出研究问题)一、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在于提高小学和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适应性、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相关,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很难提高的,而学习适应性是可以通过培养显著提高的。因此,提高学习适应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打

12、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教师专业的发展来看,教师越来越需要把理论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而以课题引领的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本课题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做指导,需要运用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可以引导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发展。三、学校工作变革的需要义务教育本身是一个整体,但我国现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分段实施,从教育结构上,人为地把基础教育分为了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而初中、小学教育在管理衔接、知识内容衔接、学 习方法衔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工作上还不尽如人意,相当多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13、,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心理焦虑乃至辍学等后果,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改变长期以来中小学之间往来甚少的局面,促进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研究目的三条:第一,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二,学校工作变革的需要)第一点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目的,第二点和第三点是本课题研究的隐性目的。我们从事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一方面在于解决我区中小衔接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于建构并完善一种以学习适应性为基础的中小衔接的理论体系,为中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对研究目的加以说明)问题提出,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表达一定要简洁明了,让读者一

14、看就知道你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另外,开题论证与结题报告的问题提出是有所区别的,开题论证重在问题提出的价值,而结题报告重在表述研究成果。就是一定要把开题论证的重点放在问题的提出并进行压缩上,提取主要的四点(相关研究,实际情况,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的),以简洁为前提。二、如何进行概念的界定概念界定不是从网上搜一个,也不是查一查字典抄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概念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界定,应该是在网上或词典上查找不到的。可以用三段论来论述,首先是罗列相关概念,其次归纳 中重要要素,最后明确提出自己的界定。也可以直接阐述本研究用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界定。 举例 210以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为突破口,促进中小衔

15、接的研究报告中关于“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就“适应” 而言,包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个体,这是“适应” 的主体;( 2)环境(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其中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过程中环境(情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改变,这是“ 适应”的中心环节。现代意义上的“改变”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 应环境 , 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满足于自己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适

16、应性” 则是指个体在这种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 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组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由认知、个性和适应性三个基本维度构成。认知维度是心理素质的最基本成分;个性是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的成;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协调的能力。它是认知和个性因素在个体的适应发展创新行为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中必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国内学者基本上倾向于把适应性看成是个体表现在为得到自身与环境相互协调的某种身心活动或学习活动中较为稳定的能力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等认为:“学习适应性指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调节自身,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四个方面,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计划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